甘肃北山塔水地区构造变形与大水锰矿带控矿关系研究
【图文】:
其中常见的有三种(图1-1),分别是横跨叠加,即早期褶皱与晚期褶皱近直交;二是斜跨叠加,即早期倒转褶皱与晚期褶皱斜交;三是共轴叠加,即早期褶皱轴与晚期褶皱轴一致(Ramsay, 1967)。图 1-1 拉姆塞叠加褶皱干涉类型(据 Ramsay,1967)Ghosh 等 (1968)年根据泥和油灰的实验模拟研究,提出叠加褶皱的两种类型,第一类:后期褶皱跨过早期褶皱;第二类:早期褶皱的轴迹发生弯曲,一翼的晚期背形与另一翼的晚期向形相连。他当时虽然未指出早期裙皱的弯曲是枢纽迁移的原因,但提出其存在仍是重要发现(Ghosh,1968)。
图 1-2 世界主要国家锰矿开采量对比图(据程熙鹏,2015)的成因,我国锰矿床在 20 世纪 50 年代主要被划分为风(叶连俊,,1955)。后来到了 80 年代和 90 年代后,国内沉积变质型、热液型及火山沉积型三种类型(张九龄,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548;P618.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孟林;王毅;金之钧;李京昌;张仲培;蒋华山;谢大庆;郭忻;;塔里木盆地叠合演化与油气聚集[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4年06期
2 陈龙;施炜;;叠加褶皱研究进展综述[J];地质力学学报;2014年04期
3 付勇;徐志刚;裴浩翔;江冉;;中国锰矿成矿规律初探[J];地质学报;2014年12期
4 SHI Wei;DONG Shuwen;LI Jianhua;TIAN Mi;WU Guoli;;Formation of the Moping Dome in the Xuefengshan Orocline, Central China and its Tectonic Significance[J];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13年03期
5 张飞飞;闫斌;郭跃玲;朱祥坤;周琦;杨德智;;湖北古城锰矿的沉淀形式及其古环境意义[J];地质学报;2013年02期
6 侯林;丁俊;汪雄武;彭惠娟;;川西丹巴铜炉房金矿区泥盆系危观群黑色岩系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S2期
7 张彦杰;廖圣兵;周效华;王存智;蒋仁;朱意萍;;江南造山带北缘鄣公山地区新元古代地层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J];中国地质;2010年04期
8 张宇;潘金花;刘畅;郭召杰;;新甘交界北山地区大泉断裂走滑特征及ESR测年证据[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9 李建威;颜代蓉;邓晓东;陈蕾;Paulo Vasconcelos;;华南氧化锰矿晚新生代大规模成矿[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8年03期
10 杨合群;李英;李文明;杨建国;赵国斌;孙南一;王小红;谭文娟;;北山成矿构造背景概论[J];西北地质;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涛;李伍平;李金宝;康旭;于福生;;东天山红柳河地区显生宙构造演化及成矿背景[A];东天山铜金多金属矿床成矿过程和成矿动力学及找矿预测新技术新方法会议论文及摘要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冯雄汉;几种常见氧化锰矿物的合成、转化及表面化学性质[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程熙棚;甘孜—理塘构造带南段锰矿床成矿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2 张俊;重庆城口地区陡山沱组层序地层及锰矿控矿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3 杜秋定;滇东南法郎组含锰地层沉积相及其锰矿成因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145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614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