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贺兰山镁铁质岩石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发布时间:2020-04-06 17:44
【摘要】:贺兰山构造带位于我国巨型南北向构造带的北端,地处华北克拉通(鄂尔多斯盆地)、阿拉善地块与祁连构造带所组成的“三角地带”,由于其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贺兰山构造带在构造演化过程中受到了周围多个板块的共同作用,记录了丰富的构造演化历史。前人对其基底岩浆-变质演化、古生物组合、地层界限和构造变形等工作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对显生宙以来,特别是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构造演化过程,还存在争议。这直接影响了显生宙阿拉善与华北板块的亲缘性这一关键问题的解决。在贺兰山青铜峡-固原断裂以北,广泛发育古生代-早中生代的基性岩浆活动。这些岩浆活动,为限定该时期贺兰山的构造属性提供重要依据。通过我们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踏勘认识到,贺兰山内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基性岩浆活动主要以浅成侵入的岩墙、岩脉和喷出岩石两种状态产出,其中岩墙和岩脉主要发育在贺兰山北部和贺兰山中部黄旗口地区的古元古代基底内,喷出岩则主要发育在汝箕沟一带。锆石U-Pb年代学数据显示,在宗别立和白寺口的辉绿岩墙以及汝箕沟玄武岩分别获得304±3 Ma,242±1 Ma和191±3 Ma的形成年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宗别立辉绿岩属于高铁拉斑玄武岩系列,SiO_2含量变化范围为51.55%~52.28%,MgO含量为5.34%~5.71%,Al_2O_3含量为14.21%~14.52%,TiO_2含量变化在1.50%~1.72%之间。样品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明显的Nb-Ta负异常,显示轻重稀土分异,轻稀土富集的右倾配分模式,(La/Yb)N=6.39~9.39。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来源于被俯冲流体改造的富集岩石圈地幔。白寺口辉绿岩属于高铁拉斑玄武岩系列,SiO_2含量介于45.61%~47.43%,MgO含量为5.97%~6.76%,TiO_2含量为1.94%~2.32%,Al_2O_3含量介于12.23%~13.73%之间。具有轻重稀土分异,轻稀土富集的右倾配分曲线(La/Yb)N=4.70~6.10,Nb、Ta不存在明显亏损。综合其地球化学数据,白寺口辉绿岩是岩石圈地幔石榴子石+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地幔源区发生10%左右的部分熔融的产物。汝箕沟玄武岩SiO_2含量介于46.24%~48.15%,MgO含量变化范围较大为2.70%~5.71%,TiO_2含量为1.49%~1.66%。大离子亲石元素Cs、Ba、Sr相对高场强元素富集,不具有Nb、Ta的负异常,轻重稀土弱分异,轻稀土相对富集(La/Yb)N=3.93~4.40。推测其源区为软流圈地幔,为尖晶石相向石榴子石相过渡的区域发生约20%左右的部分熔融的产物。白寺口辉绿岩与汝箕沟玄武岩均形成于陆内裂谷环境,源区未显示受俯冲作用影响的特征。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本文分析数据,认为贺兰山北段之下的富集岩石圈地幔,更可能是受到北侧古亚洲洋俯冲作用的改造,而并非是阿拉善地块与华北板块俯冲事件的结果。因此,提出了阿拉善与华北板块并非在三叠纪中晚期闭合。
【图文】:

地质图,贺兰山,构造带,地质简图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山构造带位于我国中西部巨型南北向构造带的北端,地处祁连构造华北克拉通(鄂尔多斯盆地)所组成的“三角形地带”(图 2-1a),分布,东西部边界分别为贺兰山东麓断裂和贺兰山西麓断裂(图带的构造演化过程与以上板块在古地质历史时期的相互作用息息次构造活动的叠加和改造,贺兰山地区地质构造十分复杂。

贺兰山,地质简图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岭的玄武岩呈长条状沿断裂分布,南北宽约 0.2km~0.5km,东西长约南部的鼓鼓台玄武岩则呈椭圆形分布,总出露面积约 2 km2,最大厚度伏地层为上三叠统延长组,其顶部与中侏罗统延安组呈明显的角度不的研究认为其很可能形成于陆内裂谷环境,但是关于其形成时代仍有有 229 Ma(霍福臣等, 1989)、103.6 Ma(高山林等, 2003)、193 Ma(158~201 Ma(杨兴科等, 2005),,对其仍缺乏精确和系统的年代学和地。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597.3;P58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永军;李甘雨;佟丽莉;杨高学;王冉;;玄武岩类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Ta、Hf、Th、La、Zr、Nb比值对比判别[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5年03期

2 郭佩;刘池洋;王建强;邓煜;赵晓辰;王磊;张小龙;王文青;;南北构造带北部石炭纪东西沉积边界分合演变及其地质意义[J];地学前缘;2015年03期

3 史兴俊;张磊;王涛;肖序常;童英;张建军;耿建珍;叶珂;;内蒙古阿拉善盟北部宗乃山中酸性侵入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构造意义[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4年06期

4 杨振宇;袁伟;仝亚博;刘静;王艳;;阿拉善地块前中生代构造归属的新认识[J];地球学报;2014年06期

5 完颜容;李相博;刘化清;魏立花;廖建波;黄思静;;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下组合沉积期湖盆迁移演化及沉积响应[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6 周印章;韩宝福;徐钊;任荣;苏犁;;内蒙古西部英巴地区晚古生代—中生代构造岩浆事件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学报;2014年01期

7 张磊;史兴俊;张建军;杨奇荻;童英;王涛;;内蒙古阿拉善北部陶豪托西圈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J];地质通报;2013年10期

8 黄雄南;张家声;彭澎;李天斌;;贺兰山北段古元古代结晶基底变形特征及其区域构造意义[J];岩石学报;2013年07期

9 李正辉;柳小明;董云鹏;肖志斌;;贺兰山古元古代同碰撞花岗岩地球化学、锆石 U-Pb年代及其地质意义[J];岩石学报;2013年07期

10 李红霞;白生明;金学强;胡志瑞;;宁夏贺兰山地区石炭纪沉积环境演化规律探讨[J];宁夏工程技术;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白云来;王新民;刘化清;李天顺;;鄂尔多斯盆地西部边界的确定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A];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和其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道涵;宁夏贺兰山北段构造—岩浆演化与金矿床成因[D];中国地质大学;2017年

2 史兴俊;阿拉善北部宗乃山—沙拉扎山构造带构造属性及意义[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5年

3 程斌;日本东北地区与中国南北构造带北段深部结构研究及其意义[D];西北大学;2014年

4 王锋;贺兰山中段中生代构造环境分析[D];西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孙玄琦;贺兰山北部中生代岩浆—热液活动及其油气意义[D];西北大学;2016年

2 李黎明;贺兰山中段孔兹岩的发现及其年代学证据[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3 吴鹏;贺兰山地区早古生代地层分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4 魏明霞;汝箕沟地区中生代构造环境分析[D];长安大学;2009年

5 胡俊良;中条山—嵩山地区ca. 1.75Ga基性岩墙群的成因与构造环境[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本文编号:26168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6168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3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