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青海省平安地区工程地质环境调查与质量评价

发布时间:2020-04-13 09:16
【摘要】:城市工程地质环境条件是城市规划建设与发展的基础。近年来,伴随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青海省海东市正在成为全省工农业生产及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区。为了服务于新的城市建设规划,开展相应地区的工程地质环境评价与适宜性研究,显得极为重要。论文以1:5万平安幅(J48E021001)为对象,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研究区的工程地质环境条件,并选取了合理的评价因子,借助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对研究区的地下水条件、地质灾害危险性、地基承载力等进行了分区评价;基于系统聚类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利用ArcGIS软件和SPSS数据分析软件,分析评价了研究区的场地稳定性、地基稳定性及地质环境工程建设适宜性。主要取得了以下认识和结论:1、研究区地处湟水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区内中北部地处达坂山支脉低中山区,南部为湟水河谷平原区,总体地形南北高,中间低。根据地貌形态和成因可将研究区分为侵蚀堆积河谷平原区、黄土堆积地貌区和构造侵蚀地貌区。其中,河谷平原区地层具有典型的多层、互层结构,总体工程地质条件一般;区内新构造运动以来,主要表现为随青藏高原挤压隆升,地表构造虽变形强烈,但总体属于相对稳定的西宁—乐都盆地区;根据地震资料显示,研究区基无震中分布,多受邻近地区地震影响,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2、研究区区内基岩山地的地下水赋存条件差,基岩裂隙水贫乏且分布零星;河(沟)谷地地下水赋存条件较好,其中各沟川上游、中游地区,水质较好;而中游河谷两侧含水层较薄地带和下游地段,径流途径长,水质变差。3、区内地质灾害以崩塌、滑坡和泥石流为主,主要分布在湟水河谷和较大支流河谷与支沟谷两侧丘陵区边缘的高陡斜坡地带,尤以水磨沟两侧丘陵斜坡地带地质灾害隐患点较为集中。区内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形地貌、集中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等。4、基于地壳稳定性、场地稳定性及地基稳定性条件的地质环境工程适宜性评价结果,研究区可分为适宜区(Ⅰ)、较适宜区(Ⅱ)、一般适宜区(Ⅲ)和不适宜区(Ⅳ)四类,面积分别为16.8km~2、47.1km~2、136.3km~2和215.8km~2。其中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平安镇老城区、曹家堡机场及机场南周边,适宜规划各类建设项目。
【图文】:

青海省平安地区工程地质环境调查与质量评价


研究技术路线图

青海省平安地区工程地质环境调查与质量评价


研究区交通位置图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红燕;陈建平;孔锐;田毅;陈晶;李逸川;;青海省绿色矿业发展策略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5年06期

2 张鹄志;马传明;王江思;;基于层次分析-熵权法的中原城市群生态环境评价[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4年01期

3 柴春龙;;矿山地质灾害评估数学模型的探讨[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3年14期

4 宋治平;尹继尧;薛艳;张国民;刘杰;朱元清;张永仙;;全球及各地震区带强震活动周期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06期

5 陈雯;柴波;童军;白耀楠;;曹妃甸滨海新区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2年03期

6 王公伯;李广雪;徐继尚;;近海人工岛稳定评价方法体系的研究[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1年04期

7 于鹏;;合肥市城市工程地质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J];安徽建筑;2011年01期

8 张宏斌;马成;胡茂财;;兰州市区场地地面与基岩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对应关系研究[J];高原地震;2010年04期

9 王志强;蒋晓冬;赵增敏;王兰化;;基于ANN与GIS技术的中新天津生态城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10 邢怀学;葛伟亚;董志高;田福金;;基于GIS城市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以福州市为例[J];上海地质;2010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赵作权;;复杂度方法及其在重庆市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工程地质力学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晓龙;田市镇及周边地区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与工程建设适宜性分析[D];长安大学;2016年

2 李阳;大西安地裂缝危险性区划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孙毅;西宁市黄土滑坡发育特征及稳定性分析[D];长安大学;2013年

4 崔向红;青海东部浅山区找水方向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分区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258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6258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3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