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南大华山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深部预测
发布时间:2020-04-15 23:04
【摘要】:大华山金矿处于南秦岭北坡金多金属成矿带,南阳盆地西部,属于毛堂—蒲塘金矿田,位于毛堂金矿南侧,是本地区探明的第一个中型金矿床。其中K1矿化带发育在灯影组地层的脆韧性断裂带内,具构造蚀变岩矿化特征。矿化带分布在F4顺层挤压破碎带中,严格受构造带控制。地表显示褐色铁帽,沿构造带断续出露,是本区的主要矿化带。矿化带最宽达50米,呈脉状出现,全长1025米,走向270~280°,陡倾斜。K2矿化带产于老田Ⅰ号岩体(花岗斑岩—隐爆角砾岩)与围岩接触带附近,主要为角砾花岗斑岩、震碎围岩角砾岩,为隐伏矿体,是区内主要铜金矿体,矿体形态为脉状、透镜状、似层状。本文基于区域地质、矿区地质研究,分析控矿构造与矿体空间特征的关系,针对K1矿带进行了矿体的地球化学原生晕数据特征分析,得到其元素组合是:Au、As、Ag、Sb、Hg、Pb、Zn、W、Mo;并对10勘探线做了同样的数据分析,发现Au、As、Sb代表成矿元素组合特征。绘制了10勘探线原生晕剖面单元素异常图,同时确定了矿体原生晕的轴向分带特征,即Au在矿体中部富集,矿体呈现出前缘晕和尾晕相互叠加的现象,在浅部既有前缘晕、近矿晕元素,又有尾晕元素,而深部也出现前缘晕元素。表明矿体具多期次成矿矿化叠加,指示深部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构建了矿区三维地表模型、三维钻孔模型及三维矿体模型,由此发现K1-1矿体与引爆角砾岩岩体在空间上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且深部可能有较好的成矿前景。结合上述工作,研究总结了地质、原生晕找矿标志:对构造蚀变岩型矿体,主要寻找灯影组白云岩中东西向断裂带中矿化蚀变强烈地带;对隐爆角砾岩型矿体,主要寻找火山机构中心或边缘地带矿化蚀变强烈处;矿区内及周边燕山期酸性侵入岩体内部或附近较好的容矿部位;主成矿元素Au的异常及As、Sb、Hg、Ag等与Au元素具有较强相关性的元素异常,是重要的原生晕找矿标志;主成矿元素相对富集且头晕元素强异常、尾晕元素弱异常重叠时,可能指示深部有盲矿存在;在矿体中、下部出现头晕、尾晕指示元素异常共存,可能指示矿体向下延伸较好。指明了矿区的找矿方向。
【图文】:
图 1-1 研究区交通位置图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 深部成矿预测中地球化学勘查方法研究现状及发展勘查地球化学这一学科伴随着发射光谱法的出现诞生于上世纪 30 年代,它将地质学与化学这两个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用以解决地质找矿中的诸多问
- 7 -图 1-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流程图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本人自参加工作后几乎全程参与了大华山金矿勘探工作,自 2013 年015 年 2 月,在大华山金矿区参与完成了以下工作:1:5000 土壤化探扫 2.87 km2,1:2000 地质修测面积共 2.87 km2,水工环地质修测面积共,岩心钻探深度共 25454.67 m,水文钻探深度共 389.41 m,槽探方.04 m3,化学样采集 6884件,,化探样采集 6130件,以及其他相应的辅李胜利等,2015)。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18.51
本文编号:2629092
【图文】:
图 1-1 研究区交通位置图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 深部成矿预测中地球化学勘查方法研究现状及发展勘查地球化学这一学科伴随着发射光谱法的出现诞生于上世纪 30 年代,它将地质学与化学这两个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用以解决地质找矿中的诸多问
- 7 -图 1-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流程图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本人自参加工作后几乎全程参与了大华山金矿勘探工作,自 2013 年015 年 2 月,在大华山金矿区参与完成了以下工作:1:5000 土壤化探扫 2.87 km2,1:2000 地质修测面积共 2.87 km2,水工环地质修测面积共,岩心钻探深度共 25454.67 m,水文钻探深度共 389.41 m,槽探方.04 m3,化学样采集 6884件,,化探样采集 6130件,以及其他相应的辅李胜利等,2015)。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18.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惠;禹斌;李德亮;马久菊;孙凤舟;李永才;王一大;李上;;不同类型金矿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J];矿产与地质;2015年05期
2 陈建平;于淼;于萍萍;尚北川;郑啸;王丽梅;;重点成矿带大中比例尺三维地质建模方法与实践[J];地质学报;2014年06期
3 陈建平;王春女;尚北川;史蕊;;基于数字矿床模型的福建永梅地区隐伏矿三维成矿预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2年06期
4 李惠;禹斌;李德亮;马久菊;许丽云;魏江;赵佳祥;张强;司淑云;杨亚娟;贺容华;;化探深部预测新方法综述[J];矿产勘查;2010年02期
5 李舒;李伟波;宋世鹏;;三维地质建模的应用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年24期
6 潘懋;方裕;屈红刚;;三维地质建模若干基本问题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3期
7 王明华;白云;;三维地质建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土工基础;2006年04期
8 吴立新,史文中;论三维地学空间构模[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1期
9 朱庆;3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综述[J];地理信息世界;2004年03期
10 李惠,张国义,王支农,张文华;构造叠加晕法在预测金矿区深部盲矿中的应用效果[J];物探与化探;2003年06期
本文编号:26290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629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