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河南省罗山县主要河流岸坡稳定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8 02:09
【摘要】:罗山县位于大别山北麓向淮海平原过渡地带,地势起伏大,分布着淮河干流和两大一级支流,每年因汛期水量大造成塌岸、水土流失、土壤荒漠化等地质灾害,造成损失巨大。为了更好地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本此通过收集以往资料、遥感解译调查、实地环境地质综合调查等工作方法,查明了工作区自然地理、经济、主要河流的基本参数和概况以及河流区域的气象、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植被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实地调查了主要河流区的地质灾害发生以崩塌为主,主要破坏对象为水稻田、村庄、公路以及植被,并逐一对灾害体发育特征进行了阐述。从防治角度出发,以竿镇淮河村大余XF河岸崩塌为典型案例进行了细致分析研究。在掌握主要河流的地质环境背景和灾害发育特征下,借鉴国内外较先进钱眼的理论分析方法,运用综合评定法。首先,依据岸坡的工程地质岩类、结构和横向支撑条件对罗山县主要河流岸坡类型进行了划分,共划分岩质岸坡23段总长221.2km和土质岸坡15段总长313.2km。岩质边坡发育地质灾害5处,土质边坡发育地质灾害19处。继而,根据岸坡崩塌、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引发因素以及稳定状态和发展趋势,分别建立岩质岸坡和土质岸坡稳定性的评价模型。岩质边坡评价模型考虑了工程地质特点,选择岩性、坡度、岸坡结构类型、地质构造、新构造活动与地震、人类工程活动及外动力作用、坡高、三日最大降雨量、岸坡变形状况等9个控制影响因素作为综合评判因子;土质岸坡评价模型考虑土体类型、土厚厚度、坡度、斜坡结构类型、三日最大降雨量、坡高、新构造活动与地震、人类工程活动及外动力作用、斜坡变形破坏特征9个控制影响因素。在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归一化和权重赋值定量划分出稳定性好的岸段长38.1km,占总长度的7.13%;稳定性较好的长99.2km,占37.28%;稳定性较差的长217.0km,占40.61%;稳定性差的岸段长80.1km,占14.99%。预测稳定性差的淮河主河道和竹竿河流入平原地带段,会随着河水的侵蚀逐渐发生塌岸,造成水土流失,良田被毁;稳定性较差的河段,在洪水期和强降水的天气下,可能发生次生地质灾害。最后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加强动态监测、防止降水与地表水的渗入、防止河流侵蚀和保护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四种防治对策建议。
【图文】:

剖面图,土坡稳定分析,剖面图,开发自然资源


以赴抓经济建设地同时,忽视了生态环境的,造成了今天某些我们难以治理的硬伤[5]。全端气候天气造成的巨大自然灾害每每侵袭人分析,来警示人民切勿过渡开发自然资源,岸坡稳定性研究现状现状期简单土坡稳定性分析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坡脚的,通过力学分析,用滑动面上的抗滑定性,其几何力学剖面如图 1.1 所示。

示意图,堤岸,稳定分析,示意图


图 1.2 Osman 等侵蚀堤岸稳定分析示意图[11]行岸坡稳定性分析分为 2 个步骤。第一步,将河,若河流冲刷力大于岸坡抗冲力,则岸坡发生冲,形成冲刷后岸坡剖面线 FBCD。第二步,分析冲为均质土体,,临界破坏面通过坡脚,破坏体 FBC义为临界破坏面 EF 上的抗滑力和下滑力之比,下一个时段的河流冲刷计算和边坡稳定分析;当种情况下计算得到的 AB 和△Z 偏大,此时通过分考虑了河流冲刷对岸坡几何形状改变的影响,河床的冲刷深度,再分析岸坡在发生改变后的稳和边坡稳定分析进行了较好的结合。但该模型存的影响,许多研究实例表明,渗流在某些条件下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雨溪;李先福;;基于破坏概率分析的滑坡稳定性评价[J];路基工程;2014年03期

2 王博;姚仕明;岳红艳;;基于BSTEM的长江中游河道岸坡稳定性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4年01期

3 汤罗圣;殷坤龙;陈丽霞;;考虑位移监测的滑坡稳定性综合评价研究[J];灾害学;2013年01期

4 徐杰;计凤桔;周本刚;;有关我国新构造运动起始时间的探讨[J];地学前缘;2012年05期

5 唐金武;邓金运;由星莹;汪飞;;长江中下游河道崩岸预测方法[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2年01期

6 李世海;刘天苹;刘晓宇;;论滑坡稳定性分析方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S2期

7 张芳枝;陈晓平;;河流冲刷作用下堤岸稳定性研究进展[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9年04期

8 余文畴;;长江中下游河道崩岸机理中的河床边界条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8年01期

9 余文畴;岳红艳;;长江中下游崩岸机理中的水流泥沙运动条件[J];人民长江;2008年03期

10 徐开祥,黄学斌,付小林,程温鸣,郭满长,李辉武;滑坡及危岩(崩塌)防治工程措施选择与工程设置[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5年04期



本文编号:26429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6429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8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