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基于本体的地下水数据集成与建库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4 19:06
【摘要】:地下水数据资料是地下水专业领域发展的原始见证,是极为宝贵的财富和重要的信息资源,在地下水可持续利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和谐稳定发展、保障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地下水数据资料具有多源、异构、难共享等特点,为了能够充分共享与利用地下水数据资料,必须高效的集成并建库。然而传统的数据建库方法由于缺乏对实体对象本质的深刻认知和对实体概念、属性及其约束语义信息方面的精确描述,难以集成多源异构的地下水数据资料。本体作为一种能够提供领域共同知识的交流工具,是领域范围内共享概念模型的、明确的、形式化的规范说明。由于其对实体概念、关系、属性的形式化描述,可以为地下水数据集成与建库提供精确的语义支持。在以上背景下,论文以贵州岩溶地下水数据库建设为例,基于本体的构建理论与方法,构建地下水领域本体框架模型以得到对地下水领域中共同知识的形式化描述,并基于此研究地下水数据集成与建库方法,同时对方法进行实践与验证。论文的具体内容包括:(1)通过归纳总结现有本体构建理论与方法,结合地下水活动过程中涉及的主客体对象及其相互作用的本质构建地下水领域本体的框架模型。(2)对地下水数据资料的种类、内容进行分析,针对地下水数据资料集成方法存在的问题,结合本体在数据集成中的语义消歧、表格识别、语义映射等作用,提出一种基于本体的地下水数据集成方法,用以指导地下水数据资料的集成。(3)分析传统数据建库的主要流程,并结合本体在数据建库中指导数据库E-R模型的构建、数据库语义描述等作用,提出一种基于本体的地下水数据建库方法,以指导地下水数据库的构建。(4)根据提出的基于本体的地下水数据集成方法与基于本体的地下水数据建库方法,结合贵州省地下水数据资料特点,构建贵州岩溶地下水数据库,同时开发贵州省岩溶地下水数据管理系统用以管理与维护数据库。
【图文】:

基于本体的地下水数据集成与建库方法研究


论文研究思路图

基于本体的地下水数据集成与建库方法研究


IDEF-5方法流程图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月华;杜军平;平源;;基于本体的智能信息检索系统[J];软件学报;2015年07期

2 侯志伟;诸云强;高星;潘鹏;罗侃;王东旭;;时间本体及其在地学数据检索中的应用[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5年04期

3 潘鹏;诸云强;朱琦;赵晓宏;;隐马尔可夫模型在环保档案信息抽取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年26期

4 王忠福;;我国水资源利用中的问题与可持续利用对策[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张文秀;朱庆华;;领域本体的构建方法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1年01期

6 王正维;陈迎辉;楚国华;;基于数据库的地下水监测数据管理方案与应用[J];地下水;2010年04期

7 梁国玲;张永波;张礼中;陈京生;蔡子昭;;区域地下水资源数据库标准建设问题探讨[J];工程勘察;2010年06期

8 王敬贵;杜云艳;苏奋振;周成虎;;基于地理本体的空间数据集成方法及其实现[J];地理研究;2009年03期

9 郭黎;刘灿由;陈应东;张威;;基于本体的水系要素数据集成方法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08年02期

10 鹿坤;;贵州省喀斯特地区洪、枯水主要特征分析[J];贵州水力发电;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高建波;本体模型及其在信息安全评估领域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2 贾俊杰;空间数据挖掘中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3 刘志国;河北平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4 李宏伟;基于Ontology的地理信息服务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5 景东升;基于本体的地理空间信息语义表达和服务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5年

6 黄茂军;地理本体的形式化表达机制及其在地图服务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韩石;基于关系数据库的本体构建方法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2 张佳;基于ontology的领域知识库的构建与集成实现[D];贵州大学;2006年

3 陈建;领域本体的创建和应用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 林科锵;Web页中表格结构识别的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488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6488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3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