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衰变生热对炭质碎屑成熟度的催化影响

发布时间:2020-05-19 14:32
【摘要】:在煤、石油、天然气和铀等多种能源矿产形成富集的过程中,有机与无机的相互作用是普遍存在的。大量的研究表明,有机质在铀矿化过程中扮演着吸附络合、还原和保矿的重要作用;然而,很少关注铀矿化对有机质的影响。炭质碎屑作为热演化的一种标志物质,在砂岩型铀矿含铀岩系中广泛发育,且与铀矿化体在空间上密切共生,为研究铀矿化对炭质碎屑成熟度的影响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此,本文选取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的大营铀矿和南缘的双龙铀矿为研究区,其中大营铀矿是超大型的且为重点研究区,双龙铀矿为辅,以铀储层砂体中的炭质碎屑为研究对象,借助煤化指标镜质体反射率Ro、激光拉曼光谱参数、空气干燥基水分M_(ad)和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_(daf)定量化分析了铀矿化对有机质成熟度的影响,并从铀矿化体衰变热的角度阐述了铀矿化体对Ro裂变催化的机理。炭质碎屑呈条带状、团块状和分散状浸染在铀储层砂体中,其中条带状的在砂体中分布最为广泛。大营铀矿和双龙铀矿炭质碎屑的煤岩显微组分组成相似,均由镜质组、惰质组和矿物组成,且镜质组为主要组分;煤岩显微组分的类型均可以划分为两种:微镜煤和微镜惰煤,且微镜煤为主要的。大营铀矿的炭质碎屑具有中高水分、超高挥发分、中低灰分和低硫的煤质特点;受深成埋藏煤化作用的影响,绝大多数处于未成熟热演化阶段,少数处于低成熟热演化阶段。双龙铀矿炭质碎屑具有低水分、中挥发分、中灰分和中硫的煤质特点;受深成埋藏煤化作用的影响,绝大多数处于中低成熟热演化阶段,少数处于中成熟热演化阶段。在大营铀矿和双龙铀矿的铀矿化区域,M_(ad)和V_(daf)异常偏低,干燥基灰分A_d和全硫S_t存在偏高的现象,且Ro值明显增加,表明铀矿化与煤化指标Ro、M_(ad)和V_(daf)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另外,炭质碎屑与铀矿化在空间上密切共生,铀矿化位于炭质碎屑分布的区域。在大营铀矿和双龙铀矿中均发现,在铀矿化的区域,Ro明显增加,且其频率分布更为离散;Ro随着铀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距离铀矿化体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在大营铀矿中,铀矿化样品的Ro值比无铀化样品高约0.062%。在双龙铀矿中发现,含铀有机颗粒的激光拉曼参数、Ro和铀含量的分布是不均一的。Ro随着铀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G峰峰位偏移差值随着铀含量的增加而减小。此外,在大营铀矿和双龙铀矿中均发现,铀矿化也对M_(ad)和V_(daf)有影响。在铀矿化的区域,煤化指标M_(ad)和V_(daf)明显减小。M_(ad)和V_(daf)随着铀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距离铀矿化体距离的增加而增大,表明了随着铀含量的增加,炭质碎屑的煤化程度增加。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了铀矿化对有机质成熟度的影响规律。受铀矿化体的影响,有机质成熟度增加,其中Ro增加约0.060%,G峰峰位偏移值减少约6~15cm~(-1)、M_(ad)和V_(daf)分别减少约4~5%和10~15%。以大营铀矿为分析区,探讨了铀矿化体衰变热对有机质成熟度Ro影响的机理。研究发现,在石英颗粒中可观察到裂变径迹,且衰变辐射损伤强度随着距离铀矿化体距离的增加而减小。铀矿化体的放射性生热率为6.857x10~(-5) W/m~3。在长期稳定衰变过程中(即0.05Ma),忽略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的损失,整个铀矿化体在理论上引起温度异常增加52℃,相应地Ro理论上增加0.219%(Ro实际上增加0.062%)。因此,铀矿化体在长期稳定的衰变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有机质的成熟度,这对铀矿的勘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图文】:

流程图,研究思路,铀矿化,流程图


矿物学角度来作证铀矿化体的衰变在自然界砂岩型铀矿中是存在的,并建了铀矿化体衰变的径迹密度与铀矿体距离之间的定量关系。(3)铀矿化体衰变热的计算关于铀矿化体衰变催化 Ro 较为理想的推理是铀矿化体衰变过程中产生衰变热是 Ro 催化的热动力。已有很多学者研究认为,天然铀矿在衰变时可产生热。借助前人对研究区的勘探研究成果,,利用沉积岩石中放射性元素热模式计算铀矿化体衰变产生的热效应。(4)Ro 与铀矿化体衰变热之间的关系借助研究区单井埋藏热演化史,建立铀矿化体产生的衰变热与 Ro 模拟增值之间的关系,阐述铀矿化体衰变热对围岩古地温的影响,揭示在砂岩型矿中有机质对铀吸附还原作用的同时,铀矿化体也会对有机质成熟度产生响。

纲要,鄂尔多斯盆地,区域构造,位置图


陕北斜坡位于该盆地的中部,是盆地的主体部分,向西倾斜,形成发育于早白垩世之后。双龙铀矿在该构造单元发育。图2-1 鄂尔多斯盆地区域构造纲要及研究区位置图[83]2.1.2 地层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具有双重结构:基底由太古界结晶基底、元古代和古生代沉积地层构成;盖层为中新生界的陆相沉积地层。其中太古界(Ar)由变质岩和混合花岗岩构成;中下元古界(Pt1)主要主要为浅变质砂岩,大理岩夹石英岩及黄铁矿薄层;下古生界以碳酸盐岩为主;上古生界石炭系和二叠系主要为沉积砂岩为主,并发育大套的煤系地层。中新生界的各时代地层发育较为完整,主要以陆相沉积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19.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建勇;胡荣俊;;辽宁凤城赛马-施家堡子地区铀矿化特征及控矿因素[J];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05期

2 张辉仁;王军;徐海文;杨坤光;;粤北下庄矿田东、西部“交点”型铀矿化差异分析[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3 李保侠;贾恒;;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槐树湾地区铀矿化特征及成因分析[J];铀矿地质;2008年06期

4 А.Г.Мирнов;夏同庆;;金-铀矿化的共生及其形成条件[J];国外铀金地质;1990年01期

5 V.H.Nguyen;P.V.Quynh;周薇;;越南铀矿化一些主要类型及铀矿勘探[J];国外铀金地质;1991年04期

6 陈友良;康滇地轴铀矿化时代初探[J];四川地质学报;1992年01期

7 Ю.М.Шувалов;童航寿;;铀矿和含铀建造及铀矿床的主要类型[J];国外铀矿地质;1987年01期

8 J.G.Strnad;瞿维珍;;加拿大地盾前寒武纪造山运动期间后生初始铀矿化的时代和定位[J];国外铀矿地质;1987年01期

9 Л.Г.Опарышева;王德生;王木清;;中----晚古生代陆源杂色沉积层中的铀矿化[J];国外铀矿地质;1987年03期

10 C.Premoli;H.Lozano;上官义宁;;哥伦比亚铀矿产地的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问题[J];国外铀矿地质;198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剑波;姚建;黎丕林;;四川省攀枝花市大田505铀矿点混合岩型铀矿化成因初探[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1册(铀矿地质分卷)[C];2011年

2 张文军;王强;颜小波;戈燕忠;任全;;内蒙古中部万隆昌—猴儿山地区铀矿化类型及下步找矿工作的思考[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三卷)——中国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1册(铀矿地质分卷)[C];2013年

3 梁发辉;党飞鹏;;龙源坝铀矿化集中区控矿构造分析[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三卷)——中国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1册(铀矿地质分卷)[C];2013年

4 祝民强;余达淦;周万蓬;刘平华;;江西桃山矿田群脉型铀矿化的控矿因素[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1册)[C];2009年

5 李焕光;;某铀矿床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铀矿化的关系[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1册)[C];2009年

6 李文贤;;云南剑川—老君山新生代盆地铀矿化特征及找矿模式探讨[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1册(铀矿地质分卷)[C];2011年

7 姚建;李巨初;周君;陈志国;赵剑波;杨永恩;;攀枝花市大田505地区混合岩成因及其与铀矿化关系初探[A];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8 李胜祥;陈戴生;颜启明;鲁克改;;准噶尔盆地铀矿化特征及其找矿前景[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9 戴佳文;李彦强;赵有军;;青海省乌兰乌珠尔地区铀矿化特征及其找矿方向[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四卷)——中国核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1册(铀矿地质分卷、铀矿冶分卷)[C];2015年

10 姬海军;;巴丹吉林盆地沙枣泉地区铀矿化特征及找矿方向[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1册(铀矿地质分卷)[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本报记者 孙浩;大山深处那些铀矿的前世今生[N];中国环境报;2018年

2 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张立生;中国铀(钍)矿地质与勘查的先驱和开拓者[N];中国矿业报;2017年

3 本报记者 于德福 通讯员 单广宁 刘权;打造科技创新高地[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年

4 本报记者 张继勇;创新激发无尽“核能”[N];中国矿业报;2017年

5 王磊;硕果累累满枝头[N];科技日报;2005年

6 记者 于德福 通讯员 单广宁 刘权;相山铀矿田大比例尺三维地质填图完成[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8年

7 记者 刘国旺 通讯员 王俊;2014年地勘基金找矿取得重大成果[N];中国财经报;2015年

8 珍君;两级地勘基金合力发现大中型矿产地8处[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5年

9 黄强;让老矿区再现生机[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帆;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衰变生热对炭质碎屑成熟度的催化影响[D];中国地质大学;2018年

2 肖新建;东胜地区砂岩铀矿低温流体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研究[D];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万利;巴彦乌拉铀矿地浸过程中含矿层化学堵塞机理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7年

2 郑和秋野;巴彦乌拉铀矿现场地浸条件试验与地浸场水动力模拟[D];东华理工大学;2017年

3 刘洋;桃山铀矿田坪上矿床矿物学特征及成矿机理的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7年

4 欧阳鑫东;四川攀枝花大田505铀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D];成都理工大学;2017年

5 王红军;攀枝花大田和牟定戌街元古代岩浆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铀矿化的关系[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6 辛堂;贵州省南加地区铀矿构造控矿规律及成矿预测[D];成都理工大学;2017年

7 郝威;伊犁盆地南缘土壤金属活动态元素富集规律及对铀矿化的指示作用[D];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2013年

8 吕文祥;西藏邬郁盆地铀矿化特征及远景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9 吴亚平;准噶尔盆地南缘硫磺沟地区砂岩铀矿化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10 郭建;相山铀矿田科学深钻岩石铀矿化蚀变作用研究[D];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2014年



本文编号:26710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6710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1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