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峨眉山玄武岩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发布时间:2020-05-20 19:15
【摘要】:在川、滇、黔三省广泛出露的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系,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广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尤其是自该岩系地幔柱成因说提出后,众多学者从岩石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多角度对该岩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关于峨眉山玄武岩概念的提出地峨眉地区玄武岩的研究则较为薄弱。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峨眉地区玄武岩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进行研究,并由此对该区岩浆起源演化特征及大地构造背景进行探讨。另外,与峨眉山玄武岩系相关的矿产资源丰富,通过收集研究前人资料,对与之相关的矿产资源进行概况,着重探讨峨眉山玄武岩系自然铜矿的成矿作用方式,并由此划分出部分成矿远景区。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发现,峨眉地区玄武岩柱状节理发育,厚度在200~400m不等,为陆相环境下岩浆喷发的产物。根据玄武岩的产出和分布特点,该区玄武岩可划分为三个喷发旋回和九个溢流期次,旋回早期阶段发育结晶较好的斑状玄武岩,旋回中期阶段发育微晶玄武岩,旋回晚期阶段发育气孔-杏仁状玄武岩,其中区内玄武岩以发育斑状玄武岩和隐微晶玄武岩为主。该区玄武岩类型包括微晶玄武岩、气孔-杏仁状玄武岩和斑状玄武岩三大系列,在显微镜下进一步划分,玄武岩包括粗玄岩(粒玄岩)、斜斑玄武岩、辉斑玄武岩等系列,玄武岩主要的矿物成分为斜长石、易变辉石、(富钛)普通辉石、含少量伊丁石化橄榄石及钛磁铁矿等暗色矿物。通过岩石主微量元素分析,该区玄武岩主量元素分析结果:SiO_2=43.70~54.40%,平均49.01%;TiO_2=2.42~4.29%,平均3.67%;Na_2O=1.78~4.97%,平均2.74%;K_2O=0.57~2.28%,平均1.28%;Al_2O_3=7.50~16.10%,平均12.86%;MgO=3.09~5.71%,平均4.42%;Mg~#=0.31~0.47,平均0.39,AFM图显示玄武岩类型以拉斑玄武岩为主含少量钙碱性玄武岩。该区玄武岩微量元素特征:总体上富集高场强元素Th、U、Ta、Nb、Zr、Hf等,亏损P、Ce;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亏损K、Sr、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中Rb、Ba波动范围较大,原始地幔标准化与OIB类似。该区稀土元素特征:富集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具微弱的Eu、Ce异常,球粒岩石标准化稀土分布型式为右倾型与OIB类似。该区玄武岩强不相容元素比值反映岩浆源区与EMⅠOIB和EMⅡOIB类似,La/Yb-Sm/Yb图解反映岩浆主要起源于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的部分熔融,Sm-Sm/Yb图解反映岩浆主要源于石榴石二辉橄榄岩3~7%左右的低程度部分熔融。峨眉地区玄武岩岩石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指示该区玄武岩形成于板内环境中,与地幔柱作用相关。玄武岩浆主要起源于富集地幔石榴石二辉橄榄岩低程度部分熔融,岩浆在运移演化中受到低程度混染和经历了斜长石、单斜辉石、磷灰石等的分离结晶。通过与攀西二滩、越西和龙舟山地区玄武岩对比,发现峨眉地区玄武岩和攀西地区玄武岩岩浆源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综合本文研究结果及前人对攀西岩区的研究结果,发现攀西岩区同时具备大陆裂谷和地幔柱的特色,再结合该区大地构造演化特征、测年数据和岩石学的研究,认为攀西岩区为板块俯冲拉张和地幔柱上涌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攀西裂谷因夭折而未进一步发展为洋盆,而峨眉地区玄武岩为在此背景下的产物。与峨眉山玄武岩系相关的矿产资源丰富,主要发育有与岩浆作用直接相关的钒钛磁铁矿、铜镍铂岩浆硫化物矿床及与岩浆作用间接相关的玄武岩自然铜矿、铅锌多金属矿、微细脉浸染型金矿等矿产。而玄武岩自然铜矿的找矿基础较为薄弱,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地球物理化学特征及前人的研究,对其成矿作用方式进行总结,并认为在四川甘洛-美姑-昭觉地区,云南宣威地区、丽江地区,贵州威宁-六盘水地区具有寻找玄武岩自然铜矿的潜力。
【图文】:

峨眉山玄武岩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研究区交通位置图(据林杰,2017,修改)

等厚线图,峨眉山玄武岩


3(ChungS Let al.,1998;Zhou M F etal.,2002)(图1-2),以龙门山-小箐河断裂带和哀牢山-红河断裂带为其西北边界和西南边界,以中越边界和贵阳以东的都匀-瓮安一线为其南界和东界。另外,据目前的钻井数据和地质调查结果,在越南境内北部地区和西藏羌塘地区中,分布有二叠时期的玄武岩、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XuYG et al.,2007;WangYetal.,2007认为这部分岩体可能是峨眉山玄武岩系的外延部分;在峨眉山玄武岩系东北和东南地区钻孔资料显示可能存在着隐伏的玄武岩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588.145;P59;P618.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文采;;从地壳上地幔构造看大陆岩石圈伸展与裂解[J];地质论评;2014年05期

2 李宏博;朱江;;峨眉山玄武岩与茅口组灰岩的接触关系:对峨眉山地幔柱动力学模型的指示意义[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3年04期

3 王坤;邢长明;任钟元;王焰;;攀枝花镁铁质层状岩体磷灰石中的熔融包裹体:岩浆不混熔的证据[J];岩石学报;2013年10期

4 王涛;邓江红;肖渊甫;吕劲松;王明国;;香格里拉九龙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的岩石成因研究[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3年02期

5 徐义刚;何斌;罗震宇;刘海泉;;我国大火成岩省和地幔柱研究进展与展望[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3年01期

6 王涛;肖渊甫;邓江红;吕劲松;于海军;;香格里拉洛吉晚二叠系玄武岩的元素地球化学及其成因研究[J];矿物岩石;2012年04期

7 肖加飞;熊小辉;付绍洪;;贵州峨眉山玄武岩东部边缘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有关的成矿作用[J];矿物学报;2011年S1期

8 李宏博;张招崇;吕林素;汪云峰;寇彩化;廖宝丽;李永生;;岩墙群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几何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2年01期

9 张招崇;;关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一些重要问题的讨论[J];中国地质;2009年03期

10 范晓;;川西义敦古火山弧的火山建造[J];四川地质学报;2009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元龙;武传真;郑建昌;;攀-西地区的重力异常特征及裂谷问题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论文摘要集(1988)[C];198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程黎鹿;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岩浆运移、滞留、演化过程的岩石学和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2 廖宝丽;贵州二叠纪碱性玄武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3 李宏博;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地幔柱动力学:基性岩墙群、地球化学及沉积地层学证据[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祺;云南省香格里拉县二叠纪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2 林浩;贵州省大方地区峨眉山玄武岩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7年

3 林杰;四川汉源洛子沟铅锌矿床矿相学特征研究及成因意义[D];成都理工大学;2017年

4 张春生;四川省越西地区峨眉山玄武岩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5 张腊梅;贵州省大方县二叠纪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6 孙晓旭;四川盐源地区峨眉山玄武岩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7 吕劲松;滇西北晚二叠世玄武岩成因及地幔柱岩浆演化[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8 龚婷婷;香格里拉县九龙地区峨眉山玄武岩特征及成因[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9 孙春强;长白山天池火山岩石学与岩浆演化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8年

10 梁爱叶;峨眉火成岩省铂族元素地球化学[D];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



本文编号:26730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6730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9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