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造山带地壳结构反演及其动力学意义
【图文】:
全球超高压变质地体位置分布(修改自游振东,2007)
图 1-2 中国中央碰撞造山带(游振东, 2007)。目前年代学研究(游振东, 2007;HaugerudandZen,1991)表明:秦岭-桐柏-大别造山带及其以西为加里东造山带,但大别-苏鲁造山带明显属印支造山带,,图中问号(?)表示该区域年代未知。大别-苏鲁造山带形成于中三叠纪(郑永飞, 2008; Cong, 1996; Li et al., 1989,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3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文秀;付媛媛;高原;廖武林;何亚娟;蔡永建;申学林;;秦岭-大别及邻区背景噪声的瑞利波层析成像[J];地球物理学报;2017年08期
2 王小娜;于湘伟;章文波;;芦山震区地壳三维P波速度精细结构及地震重定位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5年04期
3 叶庆东;丁志峰;郑晨;吕苗苗;陈浩朋;吴萍萍;;大别-苏鲁及其邻近地区基于背景噪声的瑞雷波和勒夫波相速度层析成像[J];地震学报;2015年01期
4 王长在;吴建平;房立华;王未来;;玉树地震震源区速度结构与余震分布的关系[J];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12期
5 李飞;徐涛;武振波;张忠杰;滕吉文;;三维非均匀地质模型中的逐段迭代射线追踪[J];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10期
6 吴元保;郑永飞;;华北陆块古生代南向增生与秦岭-桐柏-红安造山带构造演化[J];科学通报;2013年23期
7 吴建平;杨婷;王未来;明跃红;张天中;;小江断裂带周边地区三维P波速度结构及其构造意义[J];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07期
8 吴萍萍;王椿镛;丁志峰;常利军;李振;;大别—苏鲁及邻区上地幔的各向异性[J];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08期
9 张岳桥;董树文;李建华;崔建军;施炜;苏金宝;李勇;;华南中生代大地构造研究新进展[J];地球学报;2012年03期
10 赵子福;郑永飞;;俯冲大陆岩石圈重熔:大别-苏鲁造山带中生代岩浆岩成因[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9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娟;首都圈地区Pn和PmP波层析成像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伟平;鲜水河、安宁河和龙门山断裂带交汇区双差层析成像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6年
2 何洋;基于波前构建的射线走时和振幅计算[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791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679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