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利用GPS同震位移观测数据反演尼泊尔Mw7.8地震滑动分布

发布时间:2020-05-30 16:52
【摘要】:地震会引起地表形变,利用地表形变观测数据可反演地震的滑动分布和破裂模型。本文使用GPS同震位移观测数据精确反演了尼泊尔Mw7.8地震断层的滑动分布特征与破裂情况,计算了地震释放的能量和震级,同时,结合该地震在地表的破裂过程及造成的损害,分析了该地区的震间闭锁特征和应变积累释放情况,评估了震后的地震危险性,对认识中国藏南地区板块的运动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反演尼泊尔Mw7.8地震的滑动分布,本文收集了中国藏南地区47个GPS测站和尼泊尔境内19个GPS测站的同震位移观测数据,利用SDM反演方法,基于均匀半空间和层状地球模型计算的格林函数,反演得到了该地震的断层滑动分布情况。另外,本文讨论了数据分布、断层几何模型和不同的地球位错模型对反演滑动分布的影响。反演结果表明,尼泊尔Mw7.8地震破裂造成的最大滑动量为4.24 m,平均滑动量为0.84 m,破裂面倾角为8°,走向为284°,地震矩张量为5.61×10~200 Nm,对应的矩震级为7.8。4 m以上的滑动量都位于距震中水平位置20 km以内(深度9~12 km)的区域。此次地震为典型的低倾角逆冲型地震,地震自起始破裂点向东单侧破裂,平均深度为10 km,大部分的破裂集中在8~20 km的深度范围内,20 km以下几乎没有破裂,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带在浅部存在高度闭锁,积累的应变并未释放完全,震后形变可能会对中国藏南地区产生较大影响,需要持续密切关注。通过对反演结果的讨论发现,GPS测站的位置分布对该地震滑动分布的影响较大,距离震中较近的数据能很好的反演出发震断层的滑动分布特征。在不考虑其它参数影响的条件下,断层倾角偏差对断层滑动分布结果的影响很大,其中包括对矩震级、最大滑动量、数据-模型相关性以及平均滑动量等的影响。倾角偏差小于10°时,最大滑动量差值可达30%;平均滑动量随倾角的增加而增加,当倾角从2°增加至12°时,平均滑动量增加了25%。反演中使用的均为近场数据,且此次地震震源深度约为10 km,属于浅源地震,因此层状构造对其影响较小。
【图文】:

断层模型,几何关系,位错


λ和μ为拉梅常数, 为断层面法向量(ξ1,ξ2,ξ3)处振幅为 F 的点源 j 分量在(x1,x2,式已由 Press[26]给出。整理了前人的工作,给出了一套完整简洁实用的同剪切和张裂断层引起的位移、应变和倾斜变形。以每个断层面ΔΣ所引起的位错计算式[27]:1 ∑* ( 1 2 2 1)sin ( 1 3 3 1)cos +走滑位错分量, 为倾角,如图 2-1 所示,d 为震源面宽度,U2和 U3分别对应任意位错的倾滑和引张位[26]带入式 2-2,并取(ξ1,ξ2,ξ3)为(0,0,-d),可进一步得到相应的倾斜和应变。

房屋建筑,尼泊尔,历史地震


图 3-1 尼泊尔及周边历史地震[42]尼泊尔地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这里是全球地质活动最激烈的地区;全球 14 座 8000 米以上山峰中,有 8 座位于尼泊尔境内或与邻国边界上,地势起伏比较大,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是次生地质灾害的高易发区。且土质松软,在雨季极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经济条件不发达,房屋建筑抗震性差,人口密集,地震造成的伤亡严重。3.2 数据来源在地壳运动的分析中,GPS 点在 时刻的位置分量可描述为[44]:y( ) = y( 0) ( 0) ∑ =1 2 ( 0) , ,y( ) = y( 0) ( 0) ∑ =1 2 ( 0) 1 /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31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迎峰;张国宏;单新建;温少妍;;2015年尼泊尔Gorkha M_W7.9地震与Kodari M_W7.3地震InSAR数据反演及其应力触发分析[J];地震地质;2017年01期

2 杨晓平;吴果;陈立春;李传友;陈晓莉;;青藏高原南缘2015年尼泊尔M_W7.8地震发震构造[J];地球物理学报;2016年07期

3 谭凯;赵斌;张彩红;杜瑞林;王琪;黄勇;张锐;乔学军;;GPS和InSAR同震形变约束的尼泊尔M_W7.9和M_W7.3地震破裂滑动分布[J];地球物理学报;2016年06期

4 单新建;张国宏;汪驰升;李彦川;屈春燕;宋小刚;庾露;刘云华;;基于InSAR和GPS观测数据的尼泊尔地震发震断层特征参数联合反演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5年11期

5 赵斌;杜瑞林;张锐;谭凯;乔学军;黄勇;张彩红;;GPS测定的尼泊尔M_w7.9和M_w7.3级地震同震形变场[J];科学通报;2015年Z2期

6 王启欣;江在森;武艳强;熊小慧;;不同模型下地震位错理论的对比及其应用进展综述[J];地震学报;2015年04期

7 张勇;许力生;陈运泰;;2015年尼泊尔M_w7.9地震破裂过程:快速反演与初步联合反演[J];地球物理学报;2015年05期

8 申文斌;韩建成;;利用新方法确定的30′×30′全球大地水准面模型及其精度评估[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2年10期

9 李志才;张鹏;金双根;蒋志浩;温扬茂;;基于GPS观测数据的汶川地震断层形变反演分析[J];测绘学报;2009年02期

10 ;GPS测定的2008年汶川Ms8.0级地震的同震位移场[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8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海燕;震源位错模型参数反演方法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6年

2 由晓文;中国沿海地区海潮负荷位移建模[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3 田平;不同地球模型的位错理论在地壳形变研究中的影响[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5年

4 杨晨云鹂;GNSS在地震矩反演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884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6884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e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