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贺兰山—六盘山地区中侏罗统直罗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发布时间:2020-06-05 04:21
【摘要】:贺兰山—六盘山地区是研究华北板块西部大地构造背景的关键区域。在研究区内中侏罗统直罗组地层采集了20件样品,应用全岩分析和ICP-MS方法对采集的样品进行主、微量及稀土元素测试并对其地球化学特征做出分析。测试结果显示,样品中Al_2O_3/SiO_2值介于0.17~0.31之间,平均值为0.25;K_2O/Na_2O值介于0.77~73.77之间,平均值为9.78;Al_2O_3/(Na_2O+CaO)值介于0.49~96.00之间,平均值为15.68。上述含量和比值与样品成分成熟度、元素迁移、热液流体影响和风化程度有关。部分元素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能够反映物源及环境的变化。稀土元素值总和(ΣREE)变化较大(132.16~394.47μg·g~(-1)),其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与大陆上地壳(UCC)极为相似,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坦、Eu负异常,Ce异常不明显等特征。结合UCC标准化曲线、La/Yb值、GdN/YbN值、La/Th值和Hf含量,认为直罗组源岩主要为长英质岩石,混杂了少量古老沉积岩和基性岩或者特殊矿物,且后太古界地层提供主要物源。微量元素构造背景判别图揭示研究区中侏罗统直罗组地层的物源区具有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的特征,物源可能来自于兴蒙造山带和祁连造山带。化学蚀变指数(CIA)值和A-CN-K图反映源岩经历了较强的风化作用,但不同区域之间的风化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立城;张子敏;肖新建;;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直罗组砂岩的孔渗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世界核地质科学;2009年03期

2 赵俊峰;刘池洋;喻林;黄雷;刘永涛;高飞;;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直罗组砂岩发育特征[J];沉积学报;2007年04期

3 张建国;简绍广;;内蒙古贺兰山煤田二道岭矿区直罗组成煤环境分析[J];西北地质;2007年01期

4 夏毓亮;刘汉彬;;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直罗组砂体铀的预富集与铀成矿[J];世界核地质科学;2005年04期

5 张字龙;韩效忠;李胜祥;姚春玲;赵永安;;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沉积相及其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J];古地理学报;2010年06期

6 易超;韩效忠;李西得;张康;陈心路;;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直罗组砂岩岩石学特征与铀矿化关系研究[J];高校地质学报;2014年02期

7 贾立城;刘武生;;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直罗组油气流体活动特征与铀成矿作用初探[J];世界核地质科学;2012年02期

8 樊爱萍;柳益群;杨仁超;张复新;;东胜直罗组砂岩成岩作用过程与古流体运移事件分析[J];地质学报;2006年05期

9 焦养泉,陈安平,王敏芳,吴立群,原海涛,杨琴,张承泽,徐志诚;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直罗组底部砂体成因分析——砂岩型铀矿床预测的空间定位基础[J];沉积学报;2005年03期

10 易超;郑云龙;王明太;;东胜地区直罗组铀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J];铀矿地质;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杨龙;;鄂尔多斯盆地呼斯梁地区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沉积相特征分析[A];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年

2 孙超;;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唐公梁-大营地区直罗组下段沉积特征与铀成矿关系分析[A];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年

3 樊爱萍;柳益群;杨仁超;;东胜直罗组砂岩成岩作用过程与古流体运移事件分析[A];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和其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周博文;;浅谈呼斯梁地区柴登壕地段含矿含水层特征[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1册(铀矿地质分卷)[C];2011年

5 周博文;;浅谈呼斯梁地区柴登壕地段含矿含水层特征[A];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贺小龙;陕西省富县直罗组沉积环境分析[D];长安大学;2015年

2 赵蕾;宁东地区侏罗系直罗组沉积特征及其水文地质意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3 何卫军;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侏罗系直罗组—安定组沉积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4 吴兆剑;鄂尔多斯盆地杭东地区直罗组砂岩物源分析与砂岩型铀矿成矿水化学模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本文编号:26974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6974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8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