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陕南宁强寒武纪底部宽川铺组硅质岩及微生物化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8 01:41
【摘要】:下寒武统宽川铺组位于扬子台地西北缘,以盛产多门类小壳化石和立体保存的后口动物化石而受人瞩目。然而以往的研究多聚焦于宽川铺组中上部的灰岩段,对其下部的硅质岩层普遍缺乏关注。本论文通过岩石切片的方法,在宽川铺组下部的硅质岩中新发现了17类精美保存的微生物化石,包括8属11种:Siphonophycus typium、S.solidum、S.cf.septatum、Megathrix longus、Gloeodiniopsis lamellose、Gloeodiniopsis sp.、Renalcis?、Synodophycus sp.、Myxococcoides sp.、Palaeosiphonella sp.、Endoconchia?sp.,以及6类未命名的新类型,记为Type 1~Type 6。以上17类化石均是纽芬兰世宽川铺组的首次发现,极大的丰富了宽川铺生物群的面貌。Siphonophycus、Gloeodiniopsis和Myxococcoides常见于元古代的硅质岩中,在宽川铺组硅质岩的发现表明这些微生物具有演化上的连续性,可以从前寒武纪一直延续到寒武纪。在岩石切片镜下观察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扫描电镜(SEM)、背散射电子成像(EBSD)、能谱分析(EDS)和激光拉曼(Laser Raman)测试,探究宽川铺组微生物的矿化和硅质沉积方式。结果表明微生物在未完全降解时,先经历磷酸盐化,后又被硅化保存。磷酸盐化起到保留微生物形态的塑形作用,硅化起到免受后期影响的固化作用。宽川铺组的硅质沉积以石英颗粒、硅化的微生物和硅质胶结物三种形式进行。包括硅化微生物和硅质胶结物在内的自生硅质沉积的最早矿物是蛋白石,之后脱水并逐步转化为燧石及微晶石英。
【图文】:

地质背景,地理位置,石钟,李家沟


研究区地质背景及地理位置

地层柱状图,宁强,剖面,陕南


陕南宁强石钟沟剖面宽川铺组地层柱状图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Q913.2;P534.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兴亮;舒德干;;寒武纪大爆发的因果关系[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年06期

2 刘云焕;李勇;邵铁全;胡厚攀;白佳;张文娟;任萌;段少帅;;陕南寒武系底部磷酸盐化保存的寒武松藻属化石新知[J];微体古生物学报;2014年01期

3 王相人;张志飞;韩健;;湖北宜昌寒武系水井沱组古杯化石上蓝菌类及其微型钻孔[J];微体古生物学报;2012年02期

4 代珍;严贤勤;袁训来;尹磊明;;徐淮地区元古宙九顶山组燧石中微体生物化石新资料[J];古生物学报;2012年01期

5 杜广鹏;范建良;;方解石族矿物的拉曼光谱特征[J];矿物岩石;2010年04期

6 常华进;储雪蕾;冯连君;黄晶;张启锐;;桂北泗里口老堡组硅质岩的常量、稀土元素特征及成因指示[J];沉积学报;2010年06期

7 朱茂炎;;动物的起源和寒武纪大爆发:来自中国的化石证据[J];古生物学报;2010年03期

8 王欣;华洪;李朋;韩伟;;陕南早寒武世宽川铺生物群沉积环境及埋藏机制研究[J];古生物学报;2010年01期

9 刘云焕;邵铁全;韩健;房启飞;冯健雪;郑曦;;陕南早寒武世早期磷酸盐化Punctatus发育模式研究[J];微体古生物学报;2009年03期

10 常华进;储雪蕾;冯连君;黄晶;张启锐;;湖南安化留茶坡硅质岩的REE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J];中国地质;2008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石敏;华北中元古代碳酸盐岩系微生物群演替及真核生物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2 郑亚娟;陕南川北地区下寒武统下部微体化石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余;藏南中生代以来硅质沉积物的微组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D];中山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023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7023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e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