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天湖山全新世沉积剖面记录及其古气候意义
发布时间:2020-06-08 21:25
【摘要】:全新世是地质历史中距今最近的一个时期,也是人类社会出现和发展的时期。运用古气候重建方法重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过程,可以深入理解季风动力学的长时间尺度变化,为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研究东亚夏季风影响的关键区域,但目前该区全新世的气候演化过程仍然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福建天湖山沉积剖面中的碳、氮同位素、TOC含量、色度四个气候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结合AMS14C测年,重建了天湖山地区10.6 cal kaBP以来的气候演变特征,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剖面深度约217-173cm,年代约10.6cal kaBP-10cal kaBP,此阶段δ13C和δ15N总体偏正,但呈现出明显的偏负趋势,TOC含量低,亦呈逐渐上升趋势,L*则从高值逐渐降低,表明在晚冰期结束后,研究区基本延续了其干冷的气候特点,但有一个逐步向暖湿转变的趋势。(2)剖面深度约173-125cm,年代约10cal kaBP-3.3cal kaBP,此阶段δ13C和δ15N偏负,TOC含量高,且沉积类型为黏土层,属典型的湖相沉积,表明此阶段东亚夏季风强劲,降水丰富,气候湿润。(3)剖面深度约125-0cm,年代约3.3 cal kaBP至今。在晚全新世,随着太阳辐射量的下降,东亚夏季风强度减弱,气候逐渐由暖湿向凉干转变。此阶段又可以分为三个小阶段:(Ⅰ)3.3calkaBP-2.8calkaBP,此阶段δ13C和δ15N波动偏正,处于明显的高值,TOC含量波动下降,指示降水较前一阶段减少。(Ⅱ)2.8 cal kaBP-0.7 cal kaBP,此阶段δ15N迅速偏负,δ13C也呈现偏负趋势,TOC含量增高,L*值下降,相较于上一阶段降水增多,气候湿润。(Ⅲ)0.7calkaBP至今,δ13C和δ15N均呈现偏正趋势,TOC含量逐渐降低,L*值逐渐升高,区域气候继续转向凉干。天湖山沉积剖面揭示了福建北部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演变过程。总体来说:天湖山剖面地层主要形成于全新世阶段,从底部的典型湖相沉积逐渐过渡到顶部的浅水相沉积,揭示了区域气候变干的过程,总体与东亚地区全新世以来季风逐渐减弱的特征相一致。天湖山剖面沉积记录的环境演化信息,为区域古气候重建提供了数据支持。
【图文】:
北地区气候类型为典型的寒温带、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期较长,暖期短促。该区平缓的地形、冷湿的气候、发达的河网为沼有利的条件,同时因其处于半干旱、半湿润的交界地带,对气候变化东北地区泥炭研究集中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2004;邋Hong邋et邋al.,2006;贾琳等,2006)。赵红艳等(2002)通过对对长白布和沉积速率与全新世气候变化的研究,发现该区在早、中、晚全新积,并指出在气候适宜时期泥炭沉积速率较快;吴健等(2010)通过对有机碳和氮及其稳定同位素的分析,重建了研[偳玻稿澹耄幔拢幸岳辞虮浠缓橐堤赖龋ǎ玻埃埃常┩ü远远钡厍慕鸫嗵亢退拇ǖ暮煸啵常醚绣常赋瞿嗵砍粱锹嫉幕肪逞荼溆胩艋疃叵得芮校唬冢瑁幔锞咳皆嗵康姆⒂芳捌涠远窍募痉绲南煊Γ衔比绞谴樱矗峰澹耄幔拢兄罂挤⒂模谐鱿衷冢矗靛澹耄幔拢凶笥遥胛夜率赖姆⒂J酱笾孪嗤ǎ蹋澹殄澹澹簦幔欤玻埃保罚e义媳鄙衽┘艽缶藕厍枪谘д呖鼓嗵垦芯康囊桓鋈鹊愕厍匀
本文编号:2703672
【图文】:
北地区气候类型为典型的寒温带、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期较长,暖期短促。该区平缓的地形、冷湿的气候、发达的河网为沼有利的条件,同时因其处于半干旱、半湿润的交界地带,对气候变化东北地区泥炭研究集中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2004;邋Hong邋et邋al.,2006;贾琳等,2006)。赵红艳等(2002)通过对对长白布和沉积速率与全新世气候变化的研究,发现该区在早、中、晚全新积,并指出在气候适宜时期泥炭沉积速率较快;吴健等(2010)通过对有机碳和氮及其稳定同位素的分析,重建了研[偳玻稿澹耄幔拢幸岳辞虮浠缓橐堤赖龋ǎ玻埃埃常┩ü远远钡厍慕鸫嗵亢退拇ǖ暮煸啵常醚绣常赋瞿嗵砍粱锹嫉幕肪逞荼溆胩艋疃叵得芮校唬冢瑁幔锞咳皆嗵康姆⒂芳捌涠远窍募痉绲南煊Γ衔比绞谴樱矗峰澹耄幔拢兄罂挤⒂模谐鱿衷冢矗靛澹耄幔拢凶笥遥胛夜率赖姆⒂J酱笾孪嗤ǎ蹋澹殄澹澹簦幔欤玻埃保罚e义媳鄙衽┘艽缶藕厍枪谘д呖鼓嗵垦芯康囊桓鋈鹊愕厍匀
本文编号:27036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703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