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部沿海潮坪沉积中的现代生物遗迹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2 04:50
【摘要】:本文选择渤海湾西岸滦河入海口滨岸潮间带、青岛日照沿岸潮间带、杭州湾庵东滨岸潮间带的现代沉积中的生物遗迹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描述,对底层沉积物性质(粒度、含水率、盐度、有机质含量等)进行了测试分析,主要研究了我国东部沿海潮坪沉积中现代生物遗迹的种类、形态和产状特征、组合和分布特征及其与沉积环境的关系,并与部分遗迹化石做了对比,从而建立了现代潮间带沉积中的生物遗迹组合。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在本次研究区的潮坪沉积中发现了16种现代造迹生物,如:泥螺(Bullactaexarata)、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acingulata)、弹涂鱼(Periophthalmuacantonensis)、螃蟹(Brachyura)、虹光亮樱蛤(Moerellairidescens)、竹蛏(Solenstrictus)、沙蚕(Nereissuccinea)、海葵(Sea anemone)、虾蛄(Oratosquillaoratoria)、寄居蟹(Paguridae)、鸭嘴海豆芽(Lingulaanatina)、四角蛤(Mactraveneriformis Reeve)、扁玉螺(Glossaulaxdidyma)、斑玉螺(Naticamaculosa)、蝼蛄(Gryllotalpa)和泥甲虫等,他们营造了多种行为习性的生物遗迹类型,包括层面的运动迹(拖迹、爬迹、足辙迹)、停息迹、生殖迹、排泄迹,层内的居住迹、觅食迹、逃逸迹以及鸟类足迹和植物根迹。(2)通过对底层沉积物中的总有机碳含量、粒度分布特征、沉积物含水率、盐度等的测试和分析,发现不同性质的底层对造迹生物及其遗迹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有重要影响。(3)通过将现代生物遗迹的形态特征、产生环境与相似遗迹化石进行对比,发现与遗迹化石类似的现代生物遗迹包括似Arenicolites、似Skolithos、似Psilonichnus、似Thalassinoides、似Planolites、似Gordia、似Psammichnites、似Diplichnites、似Didymaulichnus、似Bipodomorpha等共10个遗迹属。(4)建立了滨岸潮间带不同沉积环境下8种现代生物遗迹组合,即:(1)似Skolithos-Arenicolites-Psammichnites遗迹组合可代表三角洲滨岸潮间带靠近河口和河道处水动力条件相对较高的沉积环境,多位于该沉积环境的低潮区,属咸水环境;(2)似Planolites-Thalassinoides-Psilonichnus遗迹组合产生于三角洲滨岸潮间带远离河口和河道处水动力条件相对较低的沉积环境,通常位于高潮区,属咸水环境;(3)似Diplichnites-Psilonichnus遗迹组合出现在三角洲滨岸潮间带远离河口、主要受海水影响的潮间带沉积环境,底层沉积物粒度较粗,位于中-低潮区;(4)似Gordia-Skolithos遗迹组合发现于急剧多变的海岸潮间带沉积环境,潮间带高-中-低潮区均可见;(5)似Psilonichnus-Didymaulichnus遗迹组合主要位于高潮区,属于中纬度温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海岸沉积环境;(6)似Skolithos-Arenicolites-Gordia遗迹组合可指示温带季风气候下的河口湾半咸水的潮间带沉积环境,底层沉积物颗粒较细、含水率高、底质较软;(7)似Planolites-Diplichnites-Psilonichnus遗迹组合出现于温带季风气候下的河口湾半咸水环境的潮间带沉积环境,底层沉积物多为半固结状态并主要由灰色粉沙和含砂粉沙组成,含水率较低;(8)似Skolithos-Psilonichnus遗迹组合常产生在温带季风气候下的河口湾半咸水的潮间带沉积环境,并主要分布于潮间带的中-低潮区,底层中的沉积物含水率高,属过饱和的汤底。(5)基于上述现代生物遗迹组合的组成、分布和底层沉积物特性分析,建立了现代生物遗迹组合的沉积环境分布模式。
【图文】:
11图 2-1 研究区位置图Fig.2-1 Location of the study area:渤海湾西岸滦河三角洲滨岸潮间带 B: 胶州湾青岛日照沿线海岸潮间带 C: 杭州湾庵东岸潮间带.1 渤海湾西岸滦河三角洲滨岸潮间带地理地貌及沉积特征.1.1 地理地貌特征渤海湾位于我国渤海西部,三面为陆地,一面临海,,与山东、天津、河北的岸相邻,东边以滦河口到黄河口的连线为界线与渤海相连通。渤海湾处于中生古老地台活化地区,位于冀中、黄骅、济阳三拗陷边缘,经历了各个地质时期构造运动和地貌演变,形成了湖盆,并在其上面覆盖有大约 1~7 公里厚的松沉积层。沿岸几乎全为古近纪沉积物,形成典型的粉砂淤泥质海岸。又因几经
滦河三角洲潮间带考察点位置图(来自GoogleEarthTM)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Q911
本文编号:2709025
【图文】:
11图 2-1 研究区位置图Fig.2-1 Location of the study area:渤海湾西岸滦河三角洲滨岸潮间带 B: 胶州湾青岛日照沿线海岸潮间带 C: 杭州湾庵东岸潮间带.1 渤海湾西岸滦河三角洲滨岸潮间带地理地貌及沉积特征.1.1 地理地貌特征渤海湾位于我国渤海西部,三面为陆地,一面临海,,与山东、天津、河北的岸相邻,东边以滦河口到黄河口的连线为界线与渤海相连通。渤海湾处于中生古老地台活化地区,位于冀中、黄骅、济阳三拗陷边缘,经历了各个地质时期构造运动和地貌演变,形成了湖盆,并在其上面覆盖有大约 1~7 公里厚的松沉积层。沿岸几乎全为古近纪沉积物,形成典型的粉砂淤泥质海岸。又因几经
滦河三角洲潮间带考察点位置图(来自GoogleEarthTM)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Q9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慧波;王芳;胡斌;;晋中南地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太原组碳酸盐岩中遗迹组构及其沉积环境[J];沉积学报;2015年06期
2 胡斌;芦旭辉;宋慧波;;豫西登封地区下三叠统中的遗迹化石及其沉积环境[J];地层学杂志;2015年04期
3 胡斌;张白梅;王海邻;宋慧波;;现代滦河三角洲沉积中的生物遗迹[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2期
4 齐永安;张珍;郑伟;代明月;;豫西渑池地区寒武纪馒头组叠层石中的分子化石[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1期
5 齐永安;姚倩;代明月;李妲;;豫西登封寒武系馒头组碳酸盐岩中的风暴沉积及相关的生物成因构造[J];地质调查与研究;2014年04期
6 宋慧波;郭瑞睿;王保玉;胡斌;;华北下二叠统太原组Zoophycos潜穴中碳酸盐岩微形体的特征及其意义[J];沉积学报;2014年05期
7 宋慧波;于会新;王海邻;范代读;胡斌;王芳;;杭州湾庵东浅滩现代沉积物中的生物遗迹[J];古地理学报;2014年05期
8 齐永安;杨小伟;代明月;李妲;王敏;刑智峰;;豫西登封地区寒武系第三统鲕粒和鲕粒灰岩演化及其意义[J];古地理学报;2014年01期
9 齐永安;代明月;常玉光;王敏;李妲;;豫西渑池地区寒武系第三统馒头组二段的核形石[J];高校地质学报;2013年04期
10 齐永安;李妲;代明月;王敏;;豫西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鲕粒灰岩中机会生物留下的遗迹化石[J];古生物学报;2013年01期
本文编号:27090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709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