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西藏新达多地区榴辉岩岩石学研究及其对古特提斯缝合带演化的限定

发布时间:2020-06-22 02:19
【摘要】:松多高压-超高压榴辉岩变质带是继羌塘中部榴辉岩高压变质带和喜马拉雅高压-超高压榴辉岩变质带外,青藏高原又一条以榴辉岩产出为标志的规模庞大的陆块俯冲-碰撞造山带。在近十年的研究中,已在该变质带中的吉朗、白朗、松多地区陆续开展了榴辉岩及其围岩的相关性工作,但位于松多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东段的新达多地区的研究程度相对较低,至今还未进行任何实质性工作。为了探讨新达多地区榴辉岩的变质演化过程及其对古特提斯缝合带的限定意义,本文对新达多地区榴辉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地质年代学工作。新达多地区主要由绿帘角闪岩及云母片岩组成,榴辉岩呈透镜体产于这两类低变质程度岩石中。通过详细的野外观察、矿物学研究,我们在新达多地区榴辉岩中识别出四种类型榴辉岩:含蓝闪石榴辉岩(Grt+Omp+Gln+Phe+Amp)、Ⅰ类双矿物榴辉岩(Grt+Omp+Amp+Ru+Q)、Ⅱ类双矿物榴辉岩(Grt+Omp+Amp+Ep+Ru+Q)、多硅白云母榴辉岩(Grt+Omp+Phe+Amp+Ep+Ru)。利用传统温压计和变质相平衡模拟两种手段对榴辉岩的峰期变质条件进行了限定,结果显示含蓝闪石榴辉岩峰期温压为615±5°C,33±0.5kbar;Ⅰ类双矿物榴辉岩的峰期温度为630±10℃,压力因缺少有效矿物组合而无法确定;Ⅱ类双矿物榴辉岩的峰期变质温度为550℃~580℃,压力同样无法给定;多硅白云母榴辉岩峰期温压为635~690°C,37~39kbar。依据峰期变质温度划分,新达多地区榴辉岩归类于低温榴辉岩。全岩主微量元素以及Sr-Nd同位素分析显示该地区榴辉岩原岩来源于亏损地幔,具有典型的MORB特征。新达多地区榴辉岩是大洋地壳俯冲变质的产物。此外,含蓝闪石榴辉岩和多硅白云母榴辉岩峰期变质压力(33±0.5kbar,37~39kbar)指示榴辉岩经历了深俯冲变质作用。这一结果也暗合了区域上报道的柯石英假象这一直接超高压变质证据。新达多地区榴辉岩具有类似的p-r演化轨迹,细微差别指出在于Ⅰ类双矿物榴辉岩记录了从进变质到峰期变质,最后再到退变质作用的完整过程,而其余三种类型榴辉岩则仅仅记录了峰期变质到退变质的这一演化过程。P-T演化轨迹表明,新达多地区榴辉岩早期经历了俯冲脱水变质作用,在其到达一定深度发生榴辉岩相变质后,受地质因素控制快速折返至地壳深度并在此阶段叠加角闪岩相变质出露地表的演化过程。榴辉岩中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表明新达多地区n类双矿物榴辉岩的原岩变质改造年龄为277.9±3.6Ma,多硅白云母榴辉岩的原岩变质改造年龄则为274.5±3.4Ma,榴辉岩相变质年龄为266.3±2.9Ma。结合区域上之前报道的年代学数据,建立了榴辉岩变质带的演化模型:南北拉萨地体之间洋壳发生俯冲作用应不早于280Ma,新达多地区榴辉岩大约在266Ma左右到达一定深度发生榴辉岩相变质,而其他地区(吉朗、白朗、松多)则在266Ma~225Ma期间发生深俯冲变质形成榴辉岩,这之后发生折返并在约200Ma左右折返至地壳深度。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588.3;P542
【图文】:

榴辉岩,矿物,蓝闪石,石榴石


逑(5 ̄10%)和石英(10 ̄15%)组成,含有少量的金红石、榍石、钛铁矿、帘石、钠长逡逑石、磷灰石(图3-la)。该类榴辉岩与蓝闪石榴辉岩的主要区别是不含蓝闪石和多逡逑硅白云母等特征变质矿物。I类双矿物榴辉岩呈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变斑晶逡逑矿物为石榴石。石榴石呈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粒径大于2mm。具有典型的核逡逑-边结构。石榴石普遍发育裂隙,含有较多包体,包体矿物主要有绿辉石、角闪逡逑石、钠长石、绿帘石、金红石、钛铁矿、榍石以及磷灰石。绿辉石呈半自形或不逡逑规则粒状充填于变斑晶石榴石之间。钠钙质闪石及石英不均匀分布于基质中。逡逑瞧灥逡逑_~栧义贤迹常焙渡潦窕匝液停衫嗨笪锪窕匝铱笪镅晕⒄掌义希ǎ幔╁澹衫嗨笪锪窕匝冶浒呔袷哂械湫偷幕反峁梗唬ǎ猓┍浒咂芬

本文编号:27250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7250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a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