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域地震子波提取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3 15:14
【摘要】:目前常规的地震资料反演方法几乎都是在时间域完成的,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地震资料深度偏移处理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深度偏移剖面比时间剖面能更好地刻画地下复杂地质构造。在目前反演过程中,褶积模型因为其形式简单,适用性强,因而被广泛应用。在时间域中,我们最常用的做法是用时间域的子波与时间域的反射系数进行褶积得到合成地震记录。其中,时间域反射系数通常由深度域中的测井资料经深时转换后获得的。在将深度域中的测井资料转换到时间域的过程中,测井曲线在时间域被拉伸与压缩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这必然会造成反射系数的时移,从而引入误差。同时,经过时深转换后的测井曲线可能会丢失其中许多重要的细节信息。由于深度域是不具备“线性时不变”的条件,故无法直接利用褶积模型。但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变换方法,将真深度转换到常速度深度,用一种等效的常速度均匀介质来代替复杂介质,从而在常速度深度下使用褶积模型。在常速度深度下获得合成地震记录后,根据变换关系进行反变换,我们就可以获得真实深度所对应的地震记录了。在常速度深度下获得合成地震记录时,反射系数可以直接由测井资料获得,因此如何准确提取深度域子波是一个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一种C矩阵形式的褶积模型,可以减少计算时间和计算空间的开销。同时提出利用基于斐波那契数列的优化算法来确定最优子波采样点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岭回归和基于Gibbs抽样算法的两种深度域地震子波提取方法。通过模型正演和对实际资料的地震子波提取,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可有效地用于深度域地震子波提取。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31.4
【图文】:
深度域地震子波的波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下面通过一个简单的三层地质模型来展示均匀介质与层状介质的深度域地震子波。图 2-1 是一个简单的三层地质模型,深度采样间隔是 1 米,横坐标为模型宽度,纵坐标为深度,单位是米。第一层层速度为 1800m/s,层厚为 50m。第二层速度为3000m/s,左半部层厚为50m,右半部层厚为15m。第三层层速度为4500m/s,左半部层厚为 50m
图2-2层状介质中的深度域地震子波
本文编号:2727518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31.4
【图文】:
深度域地震子波的波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下面通过一个简单的三层地质模型来展示均匀介质与层状介质的深度域地震子波。图 2-1 是一个简单的三层地质模型,深度采样间隔是 1 米,横坐标为模型宽度,纵坐标为深度,单位是米。第一层层速度为 1800m/s,层厚为 50m。第二层速度为3000m/s,左半部层厚为50m,右半部层厚为15m。第三层层速度为4500m/s,左半部层厚为 50m
图2-2层状介质中的深度域地震子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晓红;晏玉环;;深度域地震资料解释探讨[J];海洋石油;2014年02期
2 黄文锋;李宏兵;姚逢昌;李国平;张佳佳;;子波拉伸校正[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1年05期
3 崔庆辉;芮拥军;尚新民;付萍;江明川;;混合相位地震子波提取及应用[J];石油物探;2011年05期
4 孙学凯;冯世民;;地震反演系统中的子波提取方法[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0年02期
5 胡中平;林伯香;薛诗桂;;深度域子波分析及褶积研究[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9年S1期
6 高少武;赵波;贺振华;马玉宁;;地震子波提取方法研究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9年04期
7 杨培杰;印兴耀;;地震子波提取方法综述[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8年01期
8 彭才;朱仕军;黄中玉;孙建库;;基于动态褶积模型的动态子波估计[J];石油物探;2007年04期
9 杨森林;高静怀;;一种地震子波峰值频率的估计方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10 张广智;印兴耀;刘洪;;地震子波外推方法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培杰;地震子波盲提取与非线性反演[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275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727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