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西北缘石炭—二叠系碳氧同位素地层学与古气候演化
发布时间:2020-06-30 14:20
【摘要】:石炭-二叠纪是晚古生代的重要阶段,地质与生物事件频繁发生,全球的古地理、古气候、古海洋、古生态均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聚焦塔里木西北缘石炭-二叠纪古气候演化这一科学问题,选择塔里木西北缘柯坪断隆中北部色帕巴衣地区典型剖面进行系统研究。在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的研究基础之上,对石炭-二叠纪剖面中的碳酸盐岩开展碳氧同位素地层学研究工作,并与相对海平面变化相结合,进行全球对比,探讨古气候变化。根据岩石组合、沉积构造、生物化石组合等绘制出色帕巴衣地区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并确立四次大的相对海平面变化事件。其中,莫斯科期-卡西莫夫期的海退-海进事件和中二叠世的海退事件源于天山运动,为区域构造活动触发。泥盆纪晚期-谢尔普霍夫期的海退-海进事件和萨克马尔期的长期海进事件可在我国华南、俄罗斯乌拉尔、美国Arrow Canyon、挪威巴伦支海、加拿大北极等地区横向对比,为全球性海平面变化事件。同位素信号在这两次事件中也有响应,色帕巴衣剖面在谢尔普霍夫阶中上部碳同位素负偏移量约为5‰,达到-2.8‰~-1.6‰,在谢尔普霍夫阶与巴什基尔阶界线处,δ~(13)C急剧正偏,达到+2.4‰~+2.9‰。我国华南、俄罗斯地台、美国Arrow Canyon等地区同时代剖面也有相似变化,表明本次海退-海进事件可能与冈瓦纳第二次冰期事件有关。这次冰期事件结束使全球降雨量增大,导致塔里木西北缘地区谢尔普霍夫阶大规模冲积扇的形成、随后的海进、海洋生命的恢复和δ~(13)C、δ~(18)O的漂移。同时,谢尔普霍夫阶的同位素和地层旋回暗示冈瓦纳第二次冰期可能存在多脉冲消融现象。研究剖面在阿瑟尔阶和萨克马尔阶边界附近表现出约2‰的δ~(13)C值减小现象,乌拉尔南部地区的碳同位素曲线具有相似的变化。与δ~(13)C曲线相比,δ~(18)O数据显示出更多类似的趋势。在本区、俄罗斯、美国等地δ~(18)O都表现出格舍尔-阿瑟尔阶增大、阿瑟尔阶-萨克马尔阶减小的现象,可能与冈瓦纳冰川第三次冰期有关。这次冰期的形成导致本区阿瑟尔阶-萨克马尔阶界线附近海退出现砂岩透镜体,其消融形成了昆克拉契组数十公里长、数百米厚的巨大马蹄形礁灰岩。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597;P532
【图文】:
图 1-1 全球碳、氧部分循环过程示意图(据曹长群, 1999; 成俊峰, 2009)1.1.3 晚古生代冰期研究进展与存在问题晚古生代冰期(约 332~260 Ma)是显生宙中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分布最广泛的冰期(Raymond and Metz, 2004; Liu et al., 2017)。冈瓦纳大陆向南漂移、泛大陆的聚合,全球的洋流循环系统和热传输系统发生重大改变,大气圈二氧化碳含量变化以及植被动力学等被认为与晚古生代冰期的形成、发展和终止有关(Saltzman, 2003; Birgenheier et al., 2010; Dimichele, 2014; 毛翔和李江海, 2014;Liu et al., 2017)。近些年的研究已经认识到冈瓦纳冰川并非是一个单一长期的冰期事件,而是包含三次冰期-间冰期旋回的事件(Isbell, 2003a, b; Fielding et al.,2008, 2010)。尽管冰川形成、消失的精确时间还存在争议,但三次冰期事件的大致时间已经得到确认。第一次冰期发生于泥盆纪石炭纪之交,即泥盆纪末期至
区域地质背景部,古生代地层共分为 10 个组 19 个段,包括丘里塔格组(O1ql)、柯坪塔格组(S1k)、塔塔埃尔塔格组(S2-4t)、依木干他乌组(D1-2y)、克孜尔塔格组(D3k)、巴什索贡组(C1b)、别根他乌组(C2b)、康克林组(C2-P1kk)、昆克拉契组(P1kkl)和卡伦达尔组(P2k)(表 2-1; 图 2-3)。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597;P532
【图文】:
图 1-1 全球碳、氧部分循环过程示意图(据曹长群, 1999; 成俊峰, 2009)1.1.3 晚古生代冰期研究进展与存在问题晚古生代冰期(约 332~260 Ma)是显生宙中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分布最广泛的冰期(Raymond and Metz, 2004; Liu et al., 2017)。冈瓦纳大陆向南漂移、泛大陆的聚合,全球的洋流循环系统和热传输系统发生重大改变,大气圈二氧化碳含量变化以及植被动力学等被认为与晚古生代冰期的形成、发展和终止有关(Saltzman, 2003; Birgenheier et al., 2010; Dimichele, 2014; 毛翔和李江海, 2014;Liu et al., 2017)。近些年的研究已经认识到冈瓦纳冰川并非是一个单一长期的冰期事件,而是包含三次冰期-间冰期旋回的事件(Isbell, 2003a, b; Fielding et al.,2008, 2010)。尽管冰川形成、消失的精确时间还存在争议,但三次冰期事件的大致时间已经得到确认。第一次冰期发生于泥盆纪石炭纪之交,即泥盆纪末期至
区域地质背景部,古生代地层共分为 10 个组 19 个段,包括丘里塔格组(O1ql)、柯坪塔格组(S1k)、塔塔埃尔塔格组(S2-4t)、依木干他乌组(D1-2y)、克孜尔塔格组(D3k)、巴什索贡组(C1b)、别根他乌组(C2b)、康克林组(C2-P1kk)、昆克拉契组(P1kkl)和卡伦达尔组(P2k)(表 2-1; 图 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庆同;陈伟;马锦龙;杨宝忠;张新勇;阎琨;张维昕;柳晓丹;;新疆阿合奇县石炭系别根他乌组孢粉化石的发现及地质意义[J];地质科技情报;2017年03期
2 王成善;王天天;陈曦;高远;张来明;;深时古气候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启示[J];地学前缘;2017年01期
3 吴海辉;杨宝忠;曲学臣;张新勇;阎琨;周发侨;;新疆柯坪地区二叠纪卡仑达尔组震积岩的发现及意义[J];地质科技情报;2017年01期
4 代友旭;张新勇;阎琨;李路路;杨宝忠;赵志刚;周千;孙志佳;王兵;高虎;;新疆柯坪地区早二叠世玄武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科技情报;2017年01期
5 张新勇;张雄华;赵志刚;戚静洁;钱春东;杨宝忠;;新疆阿合奇地区石炭系巴什索贡组珊瑚化石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科技情报;2017年01期
6 毛翔;李江海;;全球石炭纪煤的分布规律[J];煤炭学报;2014年S1期
7 黄兴;朱飞;张雄华;刘晓煌;赵志刚;寇晓虎;杨宝忠;;新疆阿合奇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类动物群[J];地质通报;2014年01期
8 王庆同;杨宝忠;姜文钦;周发侨;张枭;王卫国;;新疆色帕巴衣地区志留纪柯坪塔格组笔石的发现[J];地质通报;2014年01期
9 刘汉彬;金贵善;李军杰;韩娟;张建锋;张佳;钟芳文;郭东侨;;铀矿地质样品的稳定同位素组成测试方法[J];世界核地质科学;2013年03期
10 王s
本文编号:27354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735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