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叠-三叠纪(P-T)之交发生了显生宙以来最大的一次地球生物灭绝事件。大灾难之后,大约经历近1000万年才完成复苏,生态系统从底层至顶层逐步重建,产生了古生代型生态系结构向中生代型生态系结构转变。为了揭示大绝灭之后生物准确的复苏时间和速率,控制早三叠世地层的高分辨率时间尺度显得尤为重要。在P-T之交集群灭绝事件中,牙形石没有发生科级和属级的灭绝事件,使得其在二叠-三叠系地层界线的研究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高精度的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及其化石带的建立能够给古生代-中生代大灭绝事件及其后生物的复苏过程提供精确的时间框架,为实现在不同的海洋沉积环境之间进行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华南地区广泛分布出露完好的下三叠统海相碳酸盐岩剖面。这些剖面具有清晰的地质记录以及丰富的生物化石材料,因此华南地区成为进行详细的生物地层学和年代地层学研究的理想地区。然而,与下扬子和上扬子区相比,中扬子区的鄂西地区尚缺少系统的早三叠世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P-T之交鄂西建始、甘溪剖面古地理处于扬子碳酸盐岩台地北缘斜坡上,而瑞坪剖面则位于扬子碳酸盐岩台地上,这些剖面具有保存完整的连续海相沉积地层系列,是研究P-T界线至早三叠世牙形石生物地层以及沉积环境的理想剖面。克什米尔Guryul Ravine剖面在P-T之交位于冈瓦纳北缘,新特提斯洋的南侧,拥有与华南不同的古地理沉积环境,曾是二叠-三叠系界线GSSP候选剖面之一,被视为研究全球二叠-三叠系界线(PTB)最理想的剖面。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该剖面的早三叠世牙形石生物地层已有较多报道。然而,由于受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不稳定的政治环境因素的影响,近三十年该剖面的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工作受阻甚至一度停止,而煤山GSSP剖面已成为PTB研究的经典剖面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为丰富下三叠统牙形石资料,提高鄂西地区与克什米尔地区早三叠世牙形石生物地层划分对比精度,并提供精确的时间格架。本论文选择鄂西地区建始、甘溪和瑞坪剖面以及位于冈瓦纳北缘的克什米尔Guryul Ravine剖面进行系统的早三叠世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在研究剖面建立了高精度牙形石生物地层序列,同时探讨研究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和印度阶-奥伦尼克阶界线的划分,进而与煤山剖面和全球印度阶-奥伦尼克阶GSSP候选剖面——安徽巢湖、印度Spiti剖面等进行广泛对比。研究区早三叠世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成果主要如下:1.在鄂西地区建立了完善的高精度早三叠世牙形石生物地层序列。首次在研究剖面建立的关键牙形石带包括:1)Hindeodus parvus带,2)Isarcicella staeschei带,3)Hindeodus postparvus带,4)Hindeodus sosioensis带,5)Clarkina planata带,6)Neoclarkina aff.discreta带,7)Neospathodus dieneri带,和8)Novispathodus waageni带。其中,在建始剖面上二叠统长兴阶还建立了:Clarkina yini带,Clarkina meishanensis带,和Hindeodus changxingensis带;在瑞坪剖面P-T之交建立的4个牙形石带,填补了瑞坪剖面该时期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的空白。同时,在建始和甘溪剖面下三叠统中识别出丰富的Neospathodus dieneri分子的三种形态模式,并根据其不同的地层延限,首次在该剖面建立的Neospathodus dieneri带中清晰地分离出Ns.dieneri Morphotype 1亚带,Ns.dieneri Morphotype 2亚带和Ns.dieneri Morphotype 3亚带,有效提高了地层划分对比精度。2.首次在鄂西建始剖面根据牙形石Hindeodus parvus分子的首现位置将该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精确标定在136-2层。同时,在甘溪剖面亦首次识别出P-T之交的代表性分子Hindeodus parvus和Isarcicella staeschei,对探讨甘溪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的划分具有重要意义。而在瑞平剖面P-T之交微生物岩中识别出的Hindeodus parvus和Isarcicella lobata分子对探讨微生物岩的时代亦具有重要意义。3.在建始剖面首次识别出丰富的牙形石Novispathodus waageni的亚种Novispathodus waageni eowaageni分子,并根据Nv.waageni eowaageni的首现位置将印度阶-奥伦尼克阶界线精确标定于225层+40 cm处。目前,在甘溪剖面尚未识别出Nv.waageni eowaageni,暂时根据Nv.waageni首现位置将印度阶-奥伦尼克阶界线划在甘溪剖面第64层,距离大冶组底152.34 m的位置。4.本研究在克什米尔Guryul Ravine剖面上二叠统顶部至下三叠统自下而上建立了7个牙形石带分别为:Hindeodus parvus带,Isarcicella staeschei带,Neoclarkina krystyni带,Neospathodus dieneri带和Novispathodus waageni带,Novispathodus pingdingshanensis带,Triassospathodus homeri带。根据牙形石Hindeodus parvus首现位置将二叠-三叠系划在E2段52层中部位置,距离E2底部80 cm处,是该剖面已报道的Hindeodus parvus首现的最低位置。同时在该剖面识别出了可作为斯密斯—斯帕斯阶界线划分标志的牙形石Novispathodus pingdingshanensis分子。5.本研究根据建始剖面获得的牙形石材料,分别探讨了Novispathodus waageni eowaageni以及Eurygnathodus costatus可能的个体发生及演化过程。建始剖面识别出的Nv.waageni eowaageni分子极大地丰富了已见报道的Nv.waageni eowaageni化石材料,为开展IOB牙形石的分异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化石材料;是对巢湖剖面报道的Nv.waageni eowaageni的丰富和补充,同时也成为Nv.waageni eowaageni广泛分布的佐证。为国际印度阶-奥伦尼克阶界线研究提供新的化石支持材料的同时,也为巢湖剖面争取确定为全球印度阶-奥伦尼克阶界线GSSP剖面做出新的贡献。此外,根据在建始剖面IOB层位别出的丰富Eurygnathodus costatus分子,提出和描述了其可能经历的A、B、C、D 4个个体发生及演化阶段的特征,以及其可作为定义IOB辅助标志的重要地层意义,是印度阶-奥伦尼克阶界线研究以及该时期牙形石的分异演化研究的新成果。6.通过本研究,对鄂西和克什米尔地区早三叠世牙形石生物地层牙形石组合面貌获得了总体认识。研究剖面所建立的牙形石生物地层序列可与煤山全球二叠-三叠系层型剖面(GSSP)和下三叠统经典剖面——安徽巢湖剖面以及印度Spiti剖面等能进行全球广泛的对比,有效地提高研究区早三叠世地层划分对比精度。为研究该时期牙形石的分异、演化研究提供良好素材,在丰富华南以及克什米尔下三叠统牙形石化石资料的同时为P/T重大地质突变期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提供精确的时间格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Q915
【图文】: 边及奇羊坝桥下游约500 m河岸边。甘溪剖面地处甘溪乡,距离恩施市约20km,位于恩施-宜恩的209国道1969里程碑的位置。瑞坪剖面位于利川市南约10 km的瑞坪村县道S248路边(图2-1)。Guryul Ravine剖面位于克什米尔Srinagar东15 km的Khunamuh村(图2-2)。图2-1 鄂西研究剖面交通位置图
图2-2 克什米尔Guryul Ravine剖面交通位置图(据Brosse et al., 2017修改)2.2 古地理概况P-T之交鄂西地区的研究剖面位于我国华南扬子区碳酸盐岩台地北部边缘(冯增昭等, 1997; Lyu et al., 2017;图2-3)。图2-3早三叠世华南古地理图(据冯增昭等, 1997; Lyu et al., 2017)
2.2 古地理概况P-T之交鄂西地区的研究剖面位于我国华南扬子区碳酸盐岩台地北部边缘(冯增昭等, 1997; Lyu et al., 2017;图2-3)。图2-3早三叠世华南古地理图(据冯增昭等, 1997; Lyu et al., 20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伟,董熙平,曾筱淳,赵乐;最早真牙形石分子的比较组织学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2 郭伟,董熙平,曾筱淳,赵乐;辽宁晚寒武世一些原始真牙形石的组织学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2005年01期
3 武桂春,姚建新,纪占胜;鲁西地区寒武纪原始真牙形石分类方案的探讨[J];地质学报;2004年03期
4 ;关于牙形石和早期脊椎动物[J];微体古生物学报;1997年01期
5 安泰庠,梅仕龙;试论寒武纪牙形石演化[J];古生物学报;1994年05期
6 王钢;贵州奥陶系牙形石序列[J];贵州地质;1990年04期
7 毛家仁;;贵州北部下奥陶统牙形石生物地层[J];贵州工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8 史立群;;牙形石:一个绝灭的脊椎动物类群[J];化石;1993年02期
9 徐桂荣;“牙形石”研究入门必读[J];地球科学;1985年02期
10 丁梅华;牙形石的生物地层学意义[J];中国地质;198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继南;翁月新;贾克瑞;;准噶尔盆地含牙形石地层[A];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暨和政化石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6年
2 赵松银;;山西沁水盆地晚石炭世的一些牙形石[A];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4)[C];1982年
3 邱洪荣;;新疆尉犁县中奥陶世的几个北大西洋型牙形石[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9)[C];1984年
4 赵松银;万世禄;;唐山上石炭统开平组牙形石的发现及其意义[A];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8)[C];1984年
5 毛力;田传荣;;西藏林周县麦隆岗组顶部的晚三叠世牙形石[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7)[C];1987年
6 邱洪荣;周兴瑞;赵起超;朱茵德;冯锦芬;;北京大兴钻井下马家沟组牙形石[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17)[C];1988年
7 喻洪津;;藏北申扎地区中—晚志留世牙形石生物地层[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6)——地层·古生物——地质矿产部青藏高原地质科学第二次讨论会论文集(一)[C];1983年
8 杨守仁;郝维城;江大勇;;中国三叠纪牙形石的古生物地理分区[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9 包德宪;王元顺;;山西沁水盆地中奥陶统牙形石[A];地层古生物论文集(第二十二辑)[C];1988年
10 陈英华;姬再良;;陕西汉中梁山早、中奥陶世牙形石[A];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文集(7、8)[C];198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刘曙甲 刘志伟 曹南燕;2.5亿年前地球曾出现致命高温[N];科技日报;2012年
2 曹南燕;2.5亿年前高温导致赤道生态系坍塌[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政艺;湖北恩施与克什米尔地区早三叠世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8年
2 张宁;广西板城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硅质岩系放射虫演化及其对全球事件的响应[D];中国地质大学;2004年
3 姚建新;二叠—三叠纪牙形石生物相生物更替和相关界线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1990年
4 江海水;华南二叠—三叠纪之交牙形石演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5 阎春波;南盘江地区早、中三叠世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6 景秀春;塔里木盆地奥陶纪台地相区牙形石及寒武—奥陶系界线[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7 张再天;滇黔地区拉丁期—卡尼期牙形石生物地层格架及沉积环境演变[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8 陈剑波;安徽巢湖地区早三叠世古海洋环境地球化学示踪指标的综合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9 王丽娜;华南与冈瓦纳地区二叠—三叠纪之交牙形石对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10 孙亚东;华南古—中生代之交火山作用的古气候影响和生物多样性响应[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房强;川东北瓜德鲁普统与乐平统牙形石(刺)动物群及其生物地层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 韩丹丹;广西大新榄圩地区泥盆纪牙形石生物地层[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3 吕贝贝;广西隆林德峨地区晚古生代牙形石生物地层[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4 丁菱;河南内乡上奥陶统石燕河组牙形石生物地层及生物相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5 王婧雅;川西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牙形石及其生物地层[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6 杨志华;滇西保山地区上泥盆统牙形石及其生物地层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7 杨文瑞;冀东油田南堡凹陷奥陶系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8 孙浩;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奥陶系牙形石及其生物地层[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9 宋先腾;四川旺苍罐子坝下三叠统牙形石及其生物地层[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10 王达成;黔南紫云晒瓦剖面四大寨组、新苑组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
274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