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构造特征的高烈度区判定方法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315.2
【图文】:
汪素云等(2000)研究中国分区地震动衰减关系时,将中国划分为两个大区即东部区和西部区,并在此基础上并进一步将东部区细分为华北和华南两个子区域,将西部地区细分为 3 个子区,分别是甘宁青(甘肃、宁夏、青海)、云川藏(云南、四川、西藏)及新疆。考虑我国的地震构造环境进行分析,其中川滇地区、新疆地区和青藏地区的震例分布较多,分别为 19 个、12 个和 9 个,而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和甘肃的震例较少,总共有 5 个。进一步分析发现川滇地区多为走滑型地震,19 个震例中 16 个为走滑型地震,而新疆地区和青藏地区走滑型地震跟倾滑型地震震例所占比例相差不大。具体到川滇地区来看,云南地区发生的破坏性地震中,绝大部分是走滑类型的地震,正断型和逆断型地震相对较少而四川地区虽然也是走滑型地震占大多数,但是正断型和逆断型地震的数量与云南地区相比较而言要多(钱晓东等,2011;罗钧等,2014)。
图 3.1 思茅、普洱区域构造图(引自李克昌等,1980) 5 月 11 日发生在云南大关的 7.1 级地震。此次地汇集的部位,其中一组断裂构造为北东向,另一组有安宁河断裂和小江断裂,且方向均为南北向,断裂,方向为北北西向,还有巧家-莲峰断裂以及此次地震正好处在这两组断裂交而不汇的地段。地谷坡比较陡峭,纵断面上高度差较大,多有急滩975)。该特殊的构造背景和地貌特征下烈度衰减烈度区面积仅有二百多平方公里,可见其高烈度 1 月 24 日发生在四川道孚的 6.9 级地震。此次地川滇菱形块体的东北边界上。该断裂带在道孚地区,一个向西发育,但是在其东南方向的 42 道班地看,二者相距几百米甚至一千米左右,并且倾向相相交的。该断裂被一组北东向的张扭性断层在道孚
989 年 9 月 22 日发生在四川小金的 6.6 级地震。该地震发生在近断裂带上,该构造的西翼地带是由一系列线状分布的褶皱群和相组成的。其中倒转褶皱群的轴线大致平行,大多数是由砂板岩构色,震区内还有坚硬的岩体分布,这些岩体多为花岗岩,花岗岩的褶皱群,该地区地质构造略图如图 3.2 所示(王新民,1992)在的地区场地相对坚硬,地震波传播时能量衰减较快,在此地质 6.6 级地震的高烈度区面积仅有 13 平方公里。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韵;姜立新;杨天青;刘杰;;利用余震频度分布进行宏观震中快速判定[J];地震;2015年02期
2 杨天青;姜立新;董曼;潘博;席楠;;基于余震序列分布信息的地震极灾区快速判断方法研究[J];灾害学;2015年01期
3 帅向华;姜立新;侯建盛;延旭东;宋立军;刘爱文;;云南鲁甸6.5级地震灾害特点浅析[J];震灾防御技术;2014年03期
4 王建勋;;基于ArcGIS的地震烈度图快速生成技术研究与实现[J];防灾减灾学报;2014年02期
5 罗钧;赵翠萍;周连庆;;川滇块体及周边区域现今震源机制和应力场特征[J];地震地质;2014年02期
6 王德才;倪四道;李俊;;地震烈度快速评估研究现状与分析[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3年04期
7 李志强;侯建盛;李洋;苏桂武;姜立新;孙柏涛;袁一凡;林均岐;;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_S 7.0地震灾害特点分析[J];地震地质;2013年02期
8 张岳桥;董树文;侯春堂;石菊松;吴中海;李海龙;孙萍;刘刚;李建;;四川芦山2013年Ms7.0地震发震构造初步研究[J];地质学报;2013年06期
9 白仙富;戴雨芡;李永强;朱月芬;白世达;厉建明;;基于余震信息的宏观震中和影响场方向快速判定方法——以云南地区为例[J];地震研究;2011年04期
10 陈杰;李涛;李文巧;袁兆德;;帕米尔构造结及邻区的晚新生代构造与现今变形[J];地震地质;2011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韵;震源机制和余震序列在地震应急烈度快速判定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5年
本文编号:27531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753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