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GPS电离层反演与地震—电离层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4 05:11
【摘要】:在尚未完全理解和掌握地球动力学背景、孕震环境和强震触发机理的条件下,依靠前兆信息进行经验性预报一直是地震监测预报的主要思路。基于这一理念,对各种地球物理异常现象,如地形变、地电、地磁、地化、地下流体等,开展跟踪观测则成为地震监测的传统技术手段。通过这些传统监测手段,我们对地震孕育过程的了解和认识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地震中长期趋势预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由于地震科学理论本身的不完善和复杂性,我们对地震前兆的认识和理解尚不成熟,减灾效益最为显著的地震短临预报却一直难有实质性突破。地球是一个多圈层组成的巨系统,各圈层之间必然存在物质和能量的输运与交换。电离层作为近地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与其下面的大气层、岩石圈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作为岩石圈内板块剧烈运动的产物——地震,也必然会对大气层的状态带来影响,进而作用于电离层。这种圈层间的相互联系,为我们从空间高度洞悉自然、了解地球活动提供了一个窗口。显然,这种作用关系也为我们从电离层高度寻求地震孕育活动的有关信息提供了可能。到目前为止,尽管地震—大气层—电离层间的耦合机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共识,但是地震前出现的电离层异常扰动现象已被大量的观测所证实。为了探寻地震前电离层异常扰动的特征和规律,进而揭示地震—电离层内在的耦合机理,本文以地基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为手段,通过GPS VTEC (Vertical Total Electron Content)时间序列数据对中国大陆Ms≥6.0的强震进行了地震—电离层效应的检测与分析,对地震—电离层耦合机理的代表性学说进行了回顾与分析,并利用电离层物理模式对附加垂直电场辐射的耦合机理进行了数值化模拟研究。全文获得的一些成果和主要的结论如下:(1)电离层观测与反演。在地基GPS电离层观测技术的研究中,利用球谐函数,实现了区域VTEC的高精度反演;提出了一种通过给临近观测赋权来计算测站上空VTEC的反演方法。在天基GPS电离层掩星观测技术的研究中,电离层球对称假设是经典Abel积分变换反演方法的主要误差源,针对这一局限,本文提出了一种水平梯度信息约束的电离层掩星反演方法,其反演结果更趋近于垂测仪观测结果。在三维电离层层析重建的过程中,针对传统ART (Algebraic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算法,提出了适时调整松弛因子进行迭代求解的思想,使迭代收敛过程更为迅速;另外,为了改善层析重建精度,提出了一项约束力更强的迭代收敛条件。电离层数据同化模型的研发是当前电离层信息获取领域里的研究热点,在分析调研国内外、尤其是美国同行的研究成果与进展后,借鉴美国南加州大学和喷气推进实验室联合开发的全球电离层同化模型(USC/JPL GAIM)的研发思路,本文开发了一套较为简单的基于Kalman滤波的电离层数据同化模型。该同化模型是一个单离子模型,即将电离层高度范围内的离子全部视为0+,这一假设简化了同化模型的开发难度,但鉴于0+数量在电离层E层之上占据绝对的优势,因此,该假设对电子密度反演的精度损失不大。综合考虑上述几种电离层信息获取技术的特点,结合地震—电离层效应的监测需求和现有的观测资源,地基GPS电离层技术被认为是当前电离层异常跟踪观测最为理想的手段,因此,本文的地震—电离层效应检测与分析主要基于这一技术手段完成。(2)地震—电离层异常扰动的特征与规律。通过对中国大陆2000-2014年间的52次Ms≥6.0强震进行震前电离层异常检测与分析,在排除日—地空间环境突变等非震因素的干扰后,统计得到的震前电离层异常具有如下特征:有40次地震在震前一周内出现了可能与地震孕育活动有关的电离层异常,而正、负异常均有出现,且正异常出现的几率较大;地震—电离层异常覆盖区可达上千公里,东西向与南北向的长度比一般为3:1;地震一电离层异常多出现在当地时下午至夜晚时段内,在中国区观测到的电离层扰动持续时间一般在4小时以上。但异常检测结果也表明,仍然有12次地震没有检测到震前的电离层异常扰动,因此,地震—电离层效应的研究充满了挑战。此外,通过同震电离层扰动CID(Coseismic Ionospheric Disturbances)的分析与研究发现,由地面垂直位移所激发的声重力波,向上传播至电离层也触发了电离层的扰动,但其扰动量非常小,一般在地震爆发后10-15min于震中附近就可观测到这种细微的扰动;但尽管如此,同震电离层扰动特征的研究对确定震中位置、了解地壳结构以及辅助海啸预警等都具有现实的意义。(3)地震—电离层耦合机理。通过调研地震一电离层耦合机理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本文认为震前电离层扰动更有可能来源于孕震区附加垂直电场。对此耦合机理,本文首先进行了理论上的澄清和解释;在详细介绍电离层理论模式SAMI2之后,针对实际震例,利用这一模式进行了附加垂直电场作用下的电离层模拟研究,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地震—电离层耦合作用的附加垂直电场辐射机制,这为地震—电离层效应的监测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315.728
【图文】:

形势图,弹性回跳,学说,防震减灾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应力作用状况和岩石的为学性质。1906年旧金山逡逑大地震过后,Reid邋(1911)根据地震前后的地表变形,提出了著名的弹性回跳学逡逑说(图1-1)。此后,弹性回跳学说便成为指导地震预测预报的理论基石。逡逑|M逡逑销?|у义希瑣 逡逑IfM逦f逦逦逦逦邋'"'IT邋""""""逦'逦'邋逦逦邋IrM逡逑树逦脚逦似逡逑图1-1弹性回跳学说示意逡逑进入新世纪,我国的防震减灾事业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相继发生了多次逡逑特大型地震。2008年日月12日,震惊世人的汉川大地震爆发,其破坏力之大,逡逑成灾范围之广,均为历史所罕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破坏强度最大的一次逡逑地震,亦是唐山大地震后人员伤亡:最为惨重的一次地震。而时隔不到5年,同样逡逑在这个孕震带,却又一次地发生了芦山Ms7.0地震,再次给灾区人民造成了极大逡逑的生命财产损失。巧川大地震和芦山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重创的同时,也给我们逡逑带来了深刻的反思:传统的预报方法和监测手段能否成功地实现地震预报、尤其逡逑1逡逑!*逡逑

二维图,二维,观测站,影点


:逡逑=逦(3-1引逡逑上式中的f为同时观测到的卫星数目(卫星高度角大于60°),0为各穿刺点至该逡逑GPS观测站巧电离层薄壳上投影点之间的距离。因此,长时间观测后,就可构建逡逑该GPS观测站上空的VTEC时间序列。图3-3、3-4即是利用地壳运动观测网络逡逑

站上,电离层,掩星,无线电掩星技术


3.2天基GPS电离层掩星观测技术逡逑GPS无线电掩星技术于上世纪末开发成功,它的出现使低成本、全天候、全逡逑球覆盖的近地空间观测成为可能。无线电掩星技术的观测原理是在低轨L邋E邋0逡逑(Low邋Earth邋0化it)卫星上,安放一台双频GPS掩星接收机,通过测量被电离层和逡逑大气遮蔽的GPS卫星信号,利用其延迟或弯曲来反演电离层和大气参数,而这种逡逑延迟或弯曲主要源于电离层和大气折射指数的变化。因此,利用LEO掩星接收机逡逑观测的相位数据,就可十算信号弯曲量大小,并利用Abel积分变换法反演电离逡逑层或中性大气折射指数,继而推导电离层电子密度或中性大气密度、温度等参数逡逑廓线(Yunck邋et邋al.,1988;邋Gurvich邋and邋Krasilnikova,邋1990;邋Hardy邋et邋al.,邋1994;逡逑Melbourne邋etalJ994,周义炎等,2005)。自美国1995年发射Microlabl低轨卫星逡逑(邸S/MET)首次验证了GPS无线电掩星探测地球电离层和大气的可斤性1^|来逡逑(Ware邋etal.,1996;邋Kursinskietal.,1996;邋Kursinskietal.,1997;邋Hocke,1997;艮ocken逡逑etal.,1997;邋Hajj邋and邋Romans,1998;邋Schreiner邋etal.,1999),青睐于该观测技术的逡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勇;许力生;陈运泰;;2015年尼泊尔M_w7.9地震破裂过程:快速反演与初步联合反演[J];地球物理学报;2015年05期

2 闻德保;吕慧珠;张啸;;电离层层析重构的一种新算法[J];地球物理学报;2014年11期

3 姚宜斌;汤俊;张良;何畅勇;张顺;;电离层三维层析成像的自适应联合迭代重构算法[J];地球物理学报;2014年02期

4 Zhou Yiyan;Wu Yun;Yang Jian;Zhu Fuying;Zhao Bin;;Ionospheric disturbances around the time of the Ms7.0 Lushan earthquake[J];Geodesy and Geodynamics;2013年04期

5 张小红;任晓东;吴风波;陈玉阳;;震前电离层TEC异常探测新方法[J];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02期

6 周义炎;申文斌;吴云;张训械;;地基GPS VTEC约束的电离层掩星反演方法[J];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04期

7 ;Analysis of ionospheric anomalies before the 2011 M_w 9.0 Japan earthquake[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2年05期

8 乐新安;万卫星;刘立波;宁百齐;赵必强;李国主;熊波;;基于Gauss-Markov卡尔曼滤波的电离层数值同化现报预报系统的构建——以中国及周边地区为例的观测系统模拟试验[J];地球物理学报;2010年04期

9 周义炎;吴云;乔学军;祝芙英;杨剑;;汶川M_s8.0地震前电离层VTEC的异常变化(英文)[J];地球物理学报;2010年03期

10 刘赵林;孙学金;符养;;电离层的掩星分离假设反演法[J];天文学进展;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乐新安;中低纬电离层模拟与数据同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8年

2 吴小成;电离层无线电掩星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8年

3 邹玉华;GPS地面台网和掩星观测结合的时变三维电离层层析[D];武汉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545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7545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b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