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湖北省安陆市曹程钒矿矿床地质特征与资源评价

发布时间:2020-07-14 19:17
【摘要】:本文的研究工作以构造地质学、矿床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为理论基础,以湖北省安陆市曹程-汤寨一带钒矿地质详查项目为依托,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地质工程布局,室内综合整理等工作方法,结合以往黑色岩系钒矿床的研究资料,基本确定了该地区的地层年龄、层序、岩性、厚度、产状及分布;研究了含矿地层的沉积环境、岩相、岩石组合以及含矿岩层的成矿元素的分布和变化规律,确定了矿体赋存层位及矿体的空间分布;通过对钒矿的形成环境、含矿黑色岩系的特征、成矿的物质来源、钒矿的沉积原理及钒的赋存状态进行总结和分析,基本查明研究区内钒矿的控矿因素和成矿规律:(1)研究区钒矿赋存于寒武系底部黑色岩系余家冲组下段地层中,主要岩性为余家冲组下段(∈1y1)含炭质薄层硅质岩与杂色粘土岩互层,底部为含磷质(硅质、萤石)结核粘土岩。(2)矿体呈层状、似层状沿构造呈条带状分布,严格受构造控制。矿石结构主要为隐晶质结构或泥质结构。矿石结构主要为页理构造、块状构造或条带状构造等。矿石主要矿物有水云母、钒云母、炭质、方解石、石英、黄铁矿、磁铁矿。(3)钒矿床的沉积环境为盆地模式和海侵模式双重作用的缺氧还原环境,物质来源为陆源碎屑、热水沉积、生物沉积,其中生物沉积为钒的主要物质来源。从矿化沉积的韵律来看,富矿处于海进海退的交替阶段,V以类质同相状态赋存于水云母当中。(4)在分析总结研究区钒矿找矿标志的基础上,开展了研究区钒矿资源评价,研究表明属于中型低品级钒矿床。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18.61
【图文】:

安陆市,钒矿,湖北省,拐点


最低点位于矿区东北部的小溪中,海拔标高 80.0 m;相对高差一般为 130~180高差 315.8 m,总体呈北高南低的地形特征。植被较发育,通行、通视条件一般表 1-1 详查区范围拐点座标一览表拐点号 东经 北纬 拐点号 东经 北纬1 113°31′18″ 31°19′55″ 5 113°33′45″ 31°18′13″2 113°31′35″ 31°19′55″ 6 113°33′30″ 31°17′56″3 113°31′50″ 31°19′15″ 7 113°31′51″ 31°19′05″4 113°32′20″ 31°19′15″ 8 113°31′36″ 31°19′05″

区域构造,分区图,秦岭造山带,扬子板块北缘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地台北缘,秦昆断裂系襄(樊)广(济)断裂带附近,区域主构造线为北西向,断裂构造活动强烈。秦岭造山带是通过华北与扬子两大板块区碰撞,经历长期不同构造体质演化而形成的复合型造山带[20]。商丹缝合带和勉略缝合带又将秦岭造山带分割为华北板块南部、秦岭微板块和扬子板块北缘三个主要构造带。扬子板块北缘进一步分为秦岭造山带前陆冲断褶带和巴山—大别南缘巨型推覆前锋逆冲带。研究区即位于扬子板块北缘的秦岭造山带前陆冲断褶带的随县部分,南部毗邻江汉断陷盆地,西部、西南部为襄(樊)广(济)断裂带(图 2-1)。出露的主要是一套震旦系~寒武系浅变质碳酸盐岩、(含炭质)硅质岩、碎屑岩等。

地质图,安陆市,钒矿,湖北省


柳林组(Pt2ll)及垸子湾组(Pt2y)。盖层岩层在工作区广泛分布,主要有震旦系上统岔河组(Z2c)、白兆山组(Z2b)、寒武下统余家冲组 (∈1y) 及双尖山组(∈1sh)、寒武系中上统~奥陶系上统古城畈群(∈-O)gc、白垩系上统何家坡组(K2h)及公安寨组(K2g)及第四系(Q)。工作区区域地层由老至新简述如下(表 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舒多友;侯兵德;张命桥;谢兴友;;黔东北地区钒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J];矿床地质;2014年04期

2 雷英凭,余继淼,沈健全;广西上林钒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J];南方国土资源;2005年05期

3 单卫国,钟维敷,宋懿红,段辉;黑色岩系成矿作用及相关金属矿床找矿[J];云南地质;2004年02期

4 郜兆典;海相热水沉积矿床问题探讨[J];广西地质;2000年02期

5 叶杰,范德廉;黑色岩系型矿床的形成作用及其在我国的产出特征[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0年02期

6 杨振强,陈开旭,金光富,谢发鹏;湖北兴山发现晚元古代灾变事件的证据──微球粒和碳同位素负异常[J];中国区域地质;199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赛赛;陕西省商南县—山阳县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钒矿田地质构造特征及成因探讨[D];长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黄文成;襄樊—广济断裂带的构造变形特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刘玉红;贵州省黔东南州钒矿地质特征和循环开发利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3 李赛赛;陕西省商南县湘河地区钒矿控矿地质条件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553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7553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f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