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新疆花园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发布时间:2020-07-15 00:00
【摘要】:砂岩型铜矿是重要的一种铜矿床类型,近年来新疆地区的砂岩型铜矿床地质研究成为热门。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实测地质地球化学剖面、岩矿测试、等工作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新疆花园铜矿所处成矿盆地的地质背景和地质学特征、花园铜矿床的地质学特征、花园铜矿中的主要金属矿物及蚀变矿物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得出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和透镜状分布,出露矿石有孔雀石,赤铜矿,铜蓝,矿区围岩蚀变类型简单,且蚀变程度较低,近矿围岩蚀变则不发育。通过地球化学分析得出中新统安居安组(N_1a)浅灰-灰绿色砂岩层铜含量远远高于地壳中的克拉克值,是找矿的最有利层位。而矿区地层岩石微量元素具有5个因子组合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了本区可能为成矿前存在多期次低温成矿流体活动,沉积后可能受到了盆地中低温热卤水淋滤作用,元素重新活化再分配。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18.41
【图文】:

帕米尔高原,年降雨量,荒漠气候,乌恰县


康苏镇境内。在喀什西北部116km的康苏镇西南方约4km处,距北西方向的乌恰县约10km,距离北部309省道约3km,并有简易公路相连,交通条件便利(图1-1)。研究区地处塔里木盆地西端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部边缘的帕米尔高原上,自然景观属帕米尔高原东北部前沿地带,为中高山区,海拔1900-2200m,相对高差30-150m。矿区除了第四纪沉积物覆盖的阶地、平台和洼地外,因切割较深,到处都是原岩裸露的悬崖峭壁,不易攀登。地形特点是北坡缓南坡陡。山脉走向大致为东西向。研究区气候属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干燥少雨,寒暑变化剧烈。年降雨量稀少,期间也有少量暴雨,年降雨量约180-200mm

中新生代,构造—岩浆,西南天山,天花


里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及西南天山过渡带的组成部分。大地构造位置为塔里木盆地西南中新生代凹陷西缘的次级盆地——“乌拉根盆地”(图2-1)。图 2-1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图[28]研究区的南部为西昆仑海西期地层—构造—岩浆带,北部为西南天花园铜矿

铜矿,花园,地质简图,钙质砂岩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花园铜矿矿床位于的喀什凹陷内的乌拉根向斜核部属于乌拉根铅锌铜成矿带(图3-1)。与区域上的滴水铜矿、大山铜矿、塔木铜矿、杨叶铜矿以及莎哈尔铜矿等,均为赋存在新近系红色砂岩建造中的砂岩型铜矿床,这些铜矿床连接构成了喀什凹陷内杨叶-沙里拜地区重要的砂岩型铜矿成矿带。图 3-1 新疆乌恰县花园铜矿地质简图[24]3.1 矿区地层花园铜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第三系的古新统、始新统、渐新统、中新统以及第四系(图3-1)。第三系地层分布于整个矿区,总体上为砖红色粘土岩与灰黄色钙质砂岩、灰绿色钙质砂岩互层,其中灰绿色钙质砂岩即是含铜砂岩。分布于此地层的中部,形成含铜矿化带。其下部的互层中夹的黄褐色细-中粒砂岩,具有水成波痕。此地层在测区内大面积的分布,约占测区的80%以上。含铜的钙质砂岩灰绿色,厚0.5-5m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时文革;巩恩普;褚亦功;张永利;姚玉增;王铁晖;马伟;赵纯福;;新疆拜城新近系含铜岩系沉积体系及沉积环境[J];沉积学报;2015年06期

2 陈建平;张莹;王江霞;肖克炎;娄德波;丁建华;阴江宁;向杰;;中国铜矿现状及潜力分析[J];地质学刊;2013年03期

3 廖炳勇;张建岭;张强;;新疆拜城察尔其铜矿矿床成矿模式[J];云南地质;2013年02期

4 孙宏伟;刘成林;曹养同;张华;;新疆库车盆地古近系—新近系石膏团块成因及其铜矿化分析[J];矿床地质;2012年S1期

5 韩文文;陶晓风;岳相元;;新疆滴水砂岩铜矿床特征及成因探讨[J];华南地质与矿产;2011年03期

6 马慧;赵娟;;西南天山砂岩型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11年02期

7 曹养同;刘成林;焦鹏程;宣之强;陈永志;;库车盆地铜矿化与盐丘系统的关系[J];矿床地质;2010年03期

8 冉崇英;胡煜昭;吴鹏;何明勤;陈好寿;王学q;韩润生;;学习实践“改造成矿作用”理论——以滇中砂岩铜矿为例兼论改造作用的上、下限问题[J];地学前缘;2010年02期

9 曹养同;刘成林;杨海军;顾乔元;焦鹏程;卢玉红;;新疆库车盆地古近系—新近系蒸发岩沉积旋回识别及对比[J];古地理学报;2010年01期

10 俞国芬;张淑芸;郑庆鳌;王维贤;;楚雄盆地砂岩铜矿容矿岩石胶结物与铜矿化[J];云南地质;2008年04期



本文编号:27556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7556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e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