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北缘面波层析成像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542
【图文】:
地壳增厚的三种模式(a)下地壳增厚模式;(b)地壳均缩短一增厚模式;(c)上
根据Clark和Royden(2000)图修订
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背景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佳铁;李永华;吴庆举;丁志峰;余大新;;基于密集流动地震台阵的青藏高原东北缘及邻区Rayleigh波相速度层析成像[J];地球物理学报;2017年06期
2 张艺;高原;;中国地震科学台阵两期观测资料近场记录揭示的南北地震带地壳剪切波分裂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2017年06期
3 钟世军;吴建平;房立华;王未来;范莉苹;王怀富;;青藏高原东北缘及周边地区基于程函方程的面波层析成像[J];地球物理学报;2017年06期
4 谢振新;吴庆举;张瑞青;;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各向异性及其动力学意义[J];地球物理学报;2017年06期
5 常利军;丁志峰;王椿镛;;南北构造带南段上地幔各向异性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2015年11期
6 王帅军;王夫运;张建狮;嘉世旭;张成科;赵金仁;刘宝峰;;华北克拉通岩石圈二维P波速度结构特征——文登-阿拉善左旗深地震测深剖面结果[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年12期
7 石玉涛;高原;张永久;王辉;姚志祥;;松潘—甘孜地块东部、川滇地块北部与四川盆地西部的地壳剪切波分裂[J];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02期
8 张进;李锦轶;刘建峰;李岩峰;曲军峰;冯乾文;;早古生代阿拉善地块与华北地块之间的关系:来自阿拉善东缘中奥陶统碎屑锆石的信息[J];岩石学报;2012年09期
9 张辉;高原;石玉涛;刘小凤;王熠熙;;基于地壳介质各向异性分析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应力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01期
10 李廷栋;;中国岩石圈的基本特征[J];地学前缘;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黄忠贤;郑月军;;面波速度的Occam反演[A];寸丹集——庆贺刘光鼎院士工作50周年学术论文集[C];1998年
2 郑剑东;邵学钟;殷秀华;;塔里木盆地深部探测的地质解释[A];中国地震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3 李廷栋;吴功建;肖序常;;青藏高原岩石圈构造及其演化特点的再认识[A];青藏高原与全球变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4 马杏垣;;中国岩石圈动力学——1:400万中国及邻近海域岩石圈动力学图[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5 滕吉文;;西藏高原地区地壳与上地幔地球物理研究概论[A];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论文摘要集(1985)[C];198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琼;利用接收函数和噪声面波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各向异性[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5年
2 张贵钢;青藏东缘地壳形变特征及龙门山地区深部动力机制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3 马润勇;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活动及其工程灾害效应[D];长安大学;2003年
4 袁道阳;青藏高原东北缘晚新生代以来的构造变形特征与时空演化[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钟世军;青藏高原东北缘及周边地区瑞利面波层析成像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6年
2 李强;基于程函方程快速行进法地震走时成像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3 徐晓玲;Love波传播特性分析及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周德敏;青藏高原东北缘现今地壳形变的GPS观测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5年
本文编号:27693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769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