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青海省西南部亚日何师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26 22:35
【摘要】:亚日何师金矿床位于布喀达坂峰—阿尼玛卿山华力西期—印支期成矿带的布青山-积石山成矿亚带。该成矿带以往地质工作程度较低,亚日何师金矿床的发现,对于整个矿带的找矿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亚日何师金矿床经多年的地质勘查和研究工作,其地质成矿背景已经基本查明。矿区内共发现3条含金构造蚀变带,圈出14条金矿体。主成矿元素Au对地层、岩性不具选择性,与断裂构造和斑岩脉关系较为密切;金矿体走向与构造线方向一致,严格受断裂破碎带控制。初步认为该矿床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研究发现,矿区成矿模式特征表现为两期金元素富集成矿,前期近东西向断裂活动为中酸性斑岩脉的侵入和金元素的萃取、运移富集成矿提供了较好的通道,运移中受外界条件变化,金元素在岩体与围岩接触带部位沉淀富集,该期矿化的富集相对均匀、品位较低;后期次级断裂构造热液叠加改造及大气降水地表流水沿大断裂带向下渗透等因素影响,金元素开始活化,富金热液在蚀变构造破碎带和碳酸盐岩裂隙中不断循环聚集,在北东向与北西向断裂交汇部位形成矿体。研究发现矿区圈出的三条金矿化带均沿走向延伸,往西延至乌苏屋矮异常区,往东延至阿拉克湖,均有着在局部富集成矿的事实,揭示出该矿化带沿走向具有进一步成矿潜力。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18.51
【图文】:

青海省西南部亚日何师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亚日何师交通位置图

构造单元,分区图


区域地层分布广泛,时代跨度较大;侵入岩较发育,火山岩较少;带内构造运动长期复杂,断裂及褶皱十分发育,构造破碎带石英脉产出较多。图2-1 亚日何师地区构造单元分区图1.构造带边缘界线;2.三级构造划分单元;3.区域范围;4.矿区范围和位置;Ⅳ.秦祁昆造山系;Ⅳ-9.南昆仑结合带;Ⅳ-9-1.东昆仑南坡俯冲增生杂岩带;Ⅳ-9-2.木孜塔格-布青山蛇绿岩混杂岩带;Ⅳ-9-3.玛多玛沁增生楔①潜力评价 1:50 万青海省大地构造单元划分,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金矿普查,都兰县,区域地质构造,金矿区


图 2-2 亚日何师金矿区区域地质构造简图(据青海省都兰县亚日何师金矿普查报告)1. 第四系;2.古近-渐新世沱沱河组;3.早-中三叠世洪水川组;4.晚二叠世格曲组;5.早-中二叠世马尔争组;6.早-中二叠世树维门科组;7.早石炭世哈拉郭勒组;8.印支期闪长岩;9.花岗岩脉;10.地质界线;11.断层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长军;吕古贤;韩璐;王殿良;罗毅甜;袁月蕾;杨仁毅;;青海省都兰县亚日何师地区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前景分析[J];矿物学报;2011年S1期

2 郭世珍;赵寿;保正岳;李恒恒;刘永乐;;马尼特金矿控矿因素及找矿前景分析[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3 李王晔;李曙光;郭安林;孙延贵;张国伟;;青海东昆南构造带苦海辉长岩和德尔尼闪长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痕量元素地球化学——对“祁-柴-昆”晚新元古代—早奥陶世多岛洋南界的制约[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7年S1期

4 李文渊;董福辰;姜寒冰;谭文娟;王永和;;西北地区重要金属矿产成矿特征及其找矿潜力[J];西北地质;2006年02期

5 张德全,王彦,丰成友,李大新,阎升好,崔艳合;驼路沟喷气沉积型钴(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J];矿床地质;2002年03期

6 张德全,丰成友,李大新,徐文艺,阎升好,佘宏全,董英君,崔艳合;柴北缘-东昆仑地区的造山型金矿床[J];矿床地质;2001年02期

7 李厚民,沈远超,胡正国,钱壮志,刘继庆,孙继东;青海东昆仑驼路沟钴(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J];地质与勘探;2001年01期

8 钱壮志,胡正国,刘继庆,李厚民;古特提斯东昆仑活动陆缘及其区域成矿[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0年02期

9 闫臻,胡正国,刘继庆,李厚民,钱壮志,孙继东;东昆仑开荒北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0年01期

10 王国灿,张天平,梁斌,陈能松,朱云海,朱杰,拜永山;东昆仑造山带东段昆中复合蛇绿混杂岩带及“东昆中断裂带”地质涵义[J];地球科学;199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菲菲;青海都兰哥日卓托地区贵金属及有色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2 赵俊伟;青海东昆仑造山带造山型金矿床成矿系列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董富权;德尔尼铜矿床成矿期次与矿床成因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2 朱华平;青海省驼路沟钴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评价[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713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7713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b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