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利用分形理论定量研究青东矿地质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8-01 10:30
【摘要】:随着煤矿开采地质条件越趋复杂性以及开采深度向纵向深度发展的趋势,矿井瓦斯问题日益严峻,尤其是煤与瓦斯突出现象造成人员伤亡、井巷破坏现象将更加严峻。大量实际观测资料和研究成果表明,瓦斯突出具有明显的分区分带性,地质构造是控制突出分区分带的主导性地质因素。但对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及其与瓦斯突出关系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定性分析和经验描述的阶段,缺乏系统的规律性分析和定量化描述。本文以实现利用分形理论定量的研究地质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控制作用为研究主题,探讨了井田7、8和10主采煤层的瓦斯地质规律以及运用分形理论定量研究断裂和褶皱构造复杂程度的方法;研究了各主采煤层的构造煤厚度变化特征,最后采用多指标参数的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瓦斯灾害危险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结论:(1)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得出影响分维数变化的敏感性因素是断层的数目和断层的长度,为采用分形手段研究地质构造复杂程度机理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基础。(2)提出了井田断裂、褶皱分维数的统计方法,做出了井田断裂、褶皱和煤厚变化的分维值等值线图。总的来看,三个煤层的构造复杂程度均比较高,其地质构造发育的总体特征与井田内主要断层分布及其发育程度有着紧密的联系。(3)提出了表示煤厚变化复杂程度的分维数统计方法,实现了定量研究煤厚变化复杂程度。同时也表明了本次提出的煤厚变化分维数统计方法的准确性,以及运用分维数来表征煤厚变化是可行的。通过对煤体结构特征进行测井曲线解译,分析构造煤的分布特征。(4)选用瓦斯含量、断裂、褶皱、煤层厚度、煤厚变化、构造煤厚度等因素,运用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井田7、8和10煤层瓦斯突出危险性进行了定量评价。7煤层安全区分布面积较小,一部分分布在井田东南部的浅部地区;另外在10东2、12-3、13东2孔处为安全区域。突出危险区域大部分分布在勘探线7-8线与勘探线9西线之间的深部区域;另外在井田东南部和西南部浅部区域也存在着突出危险性。其余的区域都是从危险区过渡到威胁区,威胁区占有井田面积的大部分。8煤层7线到8线的浅部地区、8线到10线大部分地区都是危险区。明显8煤层的突出危险区较7煤层的大,在井田西部F24、F25较大断层处也从威胁区转变成危险区。10煤层瓦斯危险区域明显减小,只是在井田东部局部、中部局部、西部局部地区是危险区域,其余皆为威胁区与安全区。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18.13
【图文】:

技术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

示意图,煤矿,示意图,地层


图 2 青东煤矿交通位置示意图Figure 2 Schematic diagram of traffic position in Qingdong coal mine矿井东至大刘家断层,西面以 F9断层为界,东西方向长度 13Km[35];从南面的石太原组顶界灰岩露头线到北面 F19断层和 3-2 煤层-1200m 水平投影界线[36],宽约 3.5.5Km,矿区面积 54.1394km2。由井田的地质条件,确定将全井田分为三个水平方向开采;标高分别为-585m;-585m~至-900m;-900~-1200m。.2 地层与煤层.2.1 地层经过地层钻探技术得知,下伏地层自上而下排列是:新生界松散层;二叠系的上石盒子组以及山西组[37];石炭系的太原组和本溪组。地层自下而上为:(1)奥陶系(O)根据其他位置钻孔(2-1 孔),有揭露厚度为 14.97m 的中下统老虎山组~马家沟O2l~O1m)地层[38],系为石灰岩,灰褐色,其中裂隙、溶洞较为发育,质不纯,具状构造,具有致密性脆的特点[39]。

构造纲要图,最大落差,小倾角,三维地震勘探


小倾角、产状平缓;向斜形态地层南北两翼行地质勘查和三维地震勘探发现:矿区共有主要沿着近东西向和北东向展布,北西方分,最大落差约为 100m 的有 22 条,50~100 37 条,小于 10m 的 121 条。除此之外,仍量多,全区利用地震、钻探和测井资料,共要断层一览表见表 2-4.向、倾向和落差的区别,编制矿区玫瑰花图 10m 时断层的走向较为一致,主要是北东是南东向和北西向较为发育,伴有少量的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启宇;司韶文;;水井头煤矿瓦斯地质规律及突出临界值确定[J];煤矿现代化;2015年05期

2 檀冲冲;纵振;;耿村煤矿瓦斯治理与分源预测法[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5年06期

3 施龙青;王丹丹;李常松;滕超;;翟镇井田断裂构造分布特征定量化分析[J];中国科技论文;2015年09期

4 宋博;闫全人;向忠金;陈辉明;李继亮;;广西南部凭祥中三叠世沉积盆地构造环境——来自岩相学和碎屑岩地球化学的证据[J];地质通报;2014年12期

5 邵亚红;姚多喜;鲁海峰;陈桂林;;地质构造的定量评价与煤与瓦斯突出的相关性研究[J];煤炭技术;2014年11期

6 邓绪彪;胡青峰;魏思民;;构造煤的成因—属性分类[J];工程地质学报;2014年05期

7 徐明;;新桥煤矿二_2煤层瓦斯含量分布规律预测研究[J];中州煤炭;2014年09期

8 李飞;杨滨滨;张金陵;段李宏;;矿井断层构造复杂程度的GIS与熵值耦合评价研究[J];中国煤炭地质;2014年08期

9 徐文慧;唐显贵;;贵州习水县仙源煤矿煤层气赋存与开发前景[J];中国煤炭地质;2014年06期

10 邓德华;;高瓦斯煤层群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及瓦斯综合治理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亮;掘进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实时监测预警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2 程乐团;深部高瓦斯特软煤层巷道支护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李尧斌;瓦斯含量法预测煤与瓦斯突出试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4 马玉林;煤与瓦斯突出逾渗机理与演化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5 康小兵;隧道工程瓦斯灾害危险性评价体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6 钱坤;机织增强材料渗透率的分形研究[D];东华大学;2007年

7 高雷阜;煤与瓦斯突出的混沌动力系统演化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庆健;郭屯煤矿含水层参数计算及井筒沉降与偏斜机理分析[D];安徽理工大学;2017年

2 卢祁;含瓦斯煤体一维渗透失稳数学模型[D];安徽理工大学;2017年

3 方翔宇;孙疃矿10煤深部开采底板破坏规律及突水危险性评价[D];安徽理工大学;2017年

4 崔海洋;基于三角模糊数预测潘一矿13-1煤层煤与瓦斯突出方法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7年

5 朱晓超;金湖凹陷断裂成因与构造演化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

6 冯阿建;古县区块含煤岩系层序格架内的测井沉积相及其控煤作用[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7 赵耀;淮北矿区许疃矿矿井构造评价及煤与瓦斯突出预测[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8 王志奇;象山煤矿地质构造发育规律研究及预测[D];西安科技大学;2016年

9 孟卫津;地面定向钻孔瓦斯抽采技术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10 赵训;南山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区域预测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773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7773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b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