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尧庄—侯家窑遗址区古人类生存环境抉择
发布时间:2020-08-06 17:03
【摘要】:禾尧庄遗址和侯家窑遗址是泥河湾盆地禾尧庄—侯家窑遗址区两个最重要的旧石器中期古人类文化遗址,在旧石器文化及古人类演化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迄今为止,诸如古人类缘何选择禾尧庄—侯家窑遗址区附近作为其生活区域、两遗址是何关系、遗址的古文化遗存所反映的古人类活动习性如何等问题仍存较大争议。本文在课题组已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依托于河北省重点科技项目,先后5次重点对禾尧庄遗址附近进行了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对遗址区典型地貌区段能够反映古人类生存环境的古地貌面进行了高程测量,系统研究了禾尧庄—侯家窑遗址区古河流地貌发育特征。同时,还对泥河湾盆地区各时期古人类遗址剖面及其他典型地层剖面进行了宏观观测,对泥河湾盆地区各时期古人类遗址分布与“泥河湾古湖”演变关系进行了研究,试图从地貌学角度对上述问题有所阐释。研究结果表明:(1)中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初期,在禾尧庄—侯家窑遗址区发育了一条源自熊耳山的古河流,主干自北而南流经整个遗址区,总体走向北北西—南南东,区内河道宽度一般200~500 m,最宽处大于1 km。该河流在遗址区有两条规模较大的分支河道,一条位于侯家窑遗址东北部的黑石头沟附近,近南北向延伸,宽约200 m;另一条位于禾尧庄遗址北侧,呈北西西—南东东向延伸,宽度200 m左右。古河流的发育为遗址区古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2)禾尧庄和侯家窑两个古人类遗址均埋藏于同一古河流沉积层中,虽然它们的出土动物化石组合有所差异,但古人类文化遗存的埋藏层位、石器类型特征、石器工业技术、文化特点等方面都显著相似,故两个遗址年代相当,生存于其间的古人类极有可能是同一群族。(3)禾尧庄和侯家窑两遗址虽年代相当,距离较近,但却埋藏在不同的河流地貌部位。禾尧庄古文化遗存埋藏于古河流的迂回河湾(沼泽)地带,而侯家窑遗址则埋藏于牛轭湖(沼泽)区域。两地的古河流地貌差异给古人类的猎食活动和猎食结果具有重要影响。(4)形成于上新世末—早更新世初的泥河湾古湖,在其演化历史中曾经历了四期显著的扩张与收缩过程,最终消亡于更新世晚末期。泥河湾古湖的演变(包括湖面涨落、湖岸线进退、水质变化等)不仅影响或改变着周围各类生物的生境,更迫使古人类随生存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做出新的生存区域抉择。在旧石器时代气候温湿、湖域扩张时期,古人类多选择石料丰富的洪积扇前缘滨湖平原地带生存;气候干旱、湖域收缩时期,湖水咸化,古人类多生活在古河流附近及洪积扇前缘地带。进入到新石器时代,泥河湾古湖消亡,桑干河及其支流壶流河形成,环境的改变引发了古人类农业耕种意识的萌发并由此改变了生存和生活方式,为利于农业生产和狩猎,他们多选择靠近较为平坦的滨河平原和冲—洪积(扇)平原地带生存。(5)对于生存在旧石器中期以采集和狩猎为主要谋生方式古人类来讲,要谋求生存就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生态环境,选择生境相对较好区域生活。水源和食物是选择生存区域的首要条件,其次是方便寻找用于制作猎食工具的优质石料,再次是在区域内选择适宜的地貌部位作为狩猎场地,最后考虑寻找环境相对稳定、局部气候相对较好的区域作为日常生活的地方。上述条件兼备是古人类在那里长期聚居生活的基础,一旦条件改变古人类便会迁移他处。(6)在旧石器中期区域气候寒冷干旱、食物和水源短缺的严酷生境下,禾尧庄—侯家窑遗址区拥有相对优越的地理环境。那里局地气候较其他地区相对温和,古河流及其哺育的各种动植物为古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食物和水源,临近山区和河流谷地优质石料富足,河湾沼泽和牛轭湖沼泽等特殊的古河流地貌区段为古人类提供了适宜饮食和狩猎的场所。因此,将禾尧庄—侯家窑遗址区作为生存聚居地是古人类的必然选择,这也充分体现了遗址区古人类生存抉择的智慧。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Q981
【图文】:
1.4 基础工作①从 2015 年到 2017 年先后 5 次对禾尧庄—侯家窑遗址区和盆地中部虎头梁盆地东部大田洼遗址区、东窑子头村、红崖村、红寺村、范家窑、靳家窑、大等地 21 条典型地质剖面进行了野外实地考察和研究区典型地质剖面详细观测照片 2106 张。②在禾尧庄—侯家窑遗址区观测沟谷地质剖面 13 条,记录观测点 282 个;补面高程点 188 个。室内对各观测剖面或各观测点进行了沉积特征、层序对比和分析,补充绘制剖面图 5 幅。③结合实地剖面观测及海拔高程测量数据,对遗址区古河流发育时期的古地貌复,绘制禾尧庄—侯家窑遗址区古河流发育时期的古地貌图 1 幅。④在野外区域地质地貌调查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制作古湖水面变化图 泥河湾古湖演变与古人类遗址分布关系图 3 幅。图 1.1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区概况2.1 地理位置禾尧庄—侯家窑遗址区地处河北省阳原县和山西省阳高县交界处、泥河湾盆地西。禾尧庄遗址位于河北省阳原县西部,禾尧庄村东北 150 m 处,侯家窑遗址位于侯村西南 500 m 处,两遗址均地处于桑干河一级支流梨益沟的右岸,其间距离约 3.2 k图 2.1)。
9或断层接触关系。古生界地层、中生界三叠系地层及侏罗系地层等缺失;白垩系由浅灰色、褐灰色砾岩和砂砾岩、砖红色和紫红色泥岩与粉砂质泥岩、浅红色和灰白色砂岩等组成,不整合沉积于太古宇或元古宇之上[80]。区域内未发现新生界古近系地层,新近系汉诺坝组玄武岩直接不整合覆盖在白垩系地层或更古老的岩石地层之上。图 2.2 研究区观测剖面和观测点①-赵家村东南沟谷剖面;②-禾尧庄北沟南岸剖面;③-禾尧庄北沟北岸剖面;④-梨益沟西岸剖面;⑤-禾尧庄遗址探坑剖面;⑥-侯家窑村西梨益沟左侧剖面;⑦-侯家窑遗址剖面; 补测高程点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Q981
【图文】:
1.4 基础工作①从 2015 年到 2017 年先后 5 次对禾尧庄—侯家窑遗址区和盆地中部虎头梁盆地东部大田洼遗址区、东窑子头村、红崖村、红寺村、范家窑、靳家窑、大等地 21 条典型地质剖面进行了野外实地考察和研究区典型地质剖面详细观测照片 2106 张。②在禾尧庄—侯家窑遗址区观测沟谷地质剖面 13 条,记录观测点 282 个;补面高程点 188 个。室内对各观测剖面或各观测点进行了沉积特征、层序对比和分析,补充绘制剖面图 5 幅。③结合实地剖面观测及海拔高程测量数据,对遗址区古河流发育时期的古地貌复,绘制禾尧庄—侯家窑遗址区古河流发育时期的古地貌图 1 幅。④在野外区域地质地貌调查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制作古湖水面变化图 泥河湾古湖演变与古人类遗址分布关系图 3 幅。图 1.1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区概况2.1 地理位置禾尧庄—侯家窑遗址区地处河北省阳原县和山西省阳高县交界处、泥河湾盆地西。禾尧庄遗址位于河北省阳原县西部,禾尧庄村东北 150 m 处,侯家窑遗址位于侯村西南 500 m 处,两遗址均地处于桑干河一级支流梨益沟的右岸,其间距离约 3.2 k图 2.1)。
9或断层接触关系。古生界地层、中生界三叠系地层及侏罗系地层等缺失;白垩系由浅灰色、褐灰色砾岩和砂砾岩、砖红色和紫红色泥岩与粉砂质泥岩、浅红色和灰白色砂岩等组成,不整合沉积于太古宇或元古宇之上[80]。区域内未发现新生界古近系地层,新近系汉诺坝组玄武岩直接不整合覆盖在白垩系地层或更古老的岩石地层之上。图 2.2 研究区观测剖面和观测点①-赵家村东南沟谷剖面;②-禾尧庄北沟南岸剖面;③-禾尧庄北沟北岸剖面;④-梨益沟西岸剖面;⑤-禾尧庄遗址探坑剖面;⑥-侯家窑村西梨益沟左侧剖面;⑦-侯家窑遗址剖面; 补测高程点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彭菲;;科技部项目泥河湾会议召开[J];人类学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卫奇;;许家窑-侯家窑遗址争议概观[A];第十三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卫奇;谈“许家窑——侯家窑遗址”的争议[N];中国文物报;2011年
2 河北省文物局 谢飞;侯家窑遗址出土的人类化石及文化遗物不是产自泥河湾层[N];中国文物报;2008年
3 河北省文物局 谢飞;建议地质、考古学界不再使用“许家窑组”这一名称[N];中国文物报;2011年
4 曹杰;大同湖: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摇篮(之四)[N];大同日报;2008年
5 记者 刘萍;为东方人类“探”故乡[N];河北日报;2013年
6 通讯员 昭晖 梁靖 月良 建辉;向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出发[N];张家口日报;2013年
7 许永平;“塞北经济文化圈”构想(二)[N];山西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曼s
本文编号:27827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782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