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中上扬子及其东南缘中奥陶世—早志留世沉积特征与岩相古地理演化

发布时间:2020-08-12 06:19
【摘要】:中上扬子及其东南边缘是反映华南构造-盆地演化的关键地区,也是华南下古生界油气勘探重点区域。目前在构造-盆地格局、沉积转型过程、生储盖层沉积分布规律等方面仍有诸多疑问。本文选择中上扬子及其东南侧与华夏地块群交界带为研究区,以早古生代晚期构造-盆地转型阶段的中奥陶世-早志留世为研究层位。以板块构造、沉积学与岩相古地理学为指导,以“构造控盆,盆地控相,相控油气基本地质条件”为基本思路,通过系统的沉积学研究和连续断代的岩相古地理重建,探讨早古生代晚期研究区构造-盆地转型过程与重点层系的沉积分布规律。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本文首先总结了研究区中奥陶世-早志留世沉积演化的三个背景主控因素,即盆地基底结构、构造转型和全球性地质事件的影响;在最新的多重地层划分对比方案下,明确了岩相古地理研究层位与全区岩石地层的对应关系。通过大量剖面的沉积相分析与前人资料的总结,划分出研究区主要的“五种沉积体系”、“八类沉积相”与相应的多种亚相,为岩相古地理分析提供了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依据,并在沉积相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新认识。以“地层图法”为主要手段,以覆盖全区的沉积相剖面为控制点,重建了中上扬子及其东南缘中奥陶世大坪期-达瑞威尔期、晚奥陶世桑比期-凯迪期早期、晚奥陶世凯迪期晚期-赫南特期、早志留世鲁丹期、埃隆期、特列奇期六个连续断代的岩相古地理格局。详细总结了各个时期的海陆分布范围和沉积相区、岩相区展布特征,为探讨研究区沉积演化和相关地质问题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构造-盆地格局、沉积转型演化和生储盖层沉积分布提出了新认识。对于华南陆内统一盆地的性质,从沉积学角度提供了依据,并首次建立了符合该模式的岩相古地理格局;提出将早古生代晚期中上扬子盆地演化分为两个阶段,即板内地壳调整阶段和整体抬升阶段,并总结了各阶段的沉积响应特征;提出鲁丹期深水陆棚相龙马溪组烃源岩沉积是以冰川消融的快速海平面上升为背景,受基底古构造和盆地边缘构造反转形成的多个盆内坳陷控制,认为埃隆期碳酸盐岩储层是发育在特殊的“混积型碳酸盐缓坡”模式下,集中分布于潮下高能带的点礁、点滩,并非台地边缘礁滩;而特列奇期小河坝组碎屑岩储层主要沉积于滨岸-潮坪-三角洲组成的复合性海岸环境。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534.4;P531
【图文】:

天马山,湘中南,茶陵,组长


部分石英颗粒见波状消光。长石含量约占10-15%,多为酸性斜长石和钾长石,颗粒大小约0.15-0.3mm,镜下可见简单双晶结构(图4-14)。但是多数长石发生粘土化变为高岭石等矿物,破碎较严重;岩屑含量约占3-7%,多为变质板岩屑、千枚岩屑、云母、碳酸盐岩等。碎屑颗粒分选磨圆均一般,以次棱角-次圆状为主;填隙物主要由鳞片状绢云母及粘土矿物组成,含量约占5-10%。综上所述,笔者从岩石组构、沉积构造等方面,认为天马山组并非池积岩,特别是不发育重力流沉积物特有的支撑结构,应为浅水牵引流作用下的沉积物。55

祁东,硅质页岩,湖南


坑组、茶亭组、对耳石组。桂质岩与碳质页岩形成黑白相间的韵律互层,水平层理极发育(图4-15)。娃质岩中发育大量放射虫化石(图4-16),个体内部富集有黄铁矿颗粒,少数溶烛后被黑色有机质充填,指示还原性的深水欠补偿沉积环境(葛祥英,2012)。古生物研究还表明,娃质沉积物中的浮游型放射虫不仅出现在靠近华夏地块的江西崇义、永新,也普遍见于紧邻扬子陆块的湖南桃江、安化、炉观等地(周名魁等,1993),显示出古地理上的密切关联。此外还发育营浮游生活的正笔石类和浮游型圆尾虫类三叶虫〔Cydopyge),根据笔石生态组合及三叶虫分异度判定的古水深在丨00-200m (周志强等,2000;周志毅等,2000)。__图4-15湖南祁东百马冲组炭娃质页岩 图4-16祁东百马冲组娃质页岩产发射虫Fig.4-15 Siliceous shales of Baimachong Fig.4-16 Radiolarites developed in siliceousFormation in Qidong slates in Qidong2、浅海坡折带发育于平缓陆棚与陆棚四陷盆地之间的地形过渡带

祁东,硅质页岩


坑组、茶亭组、对耳石组。桂质岩与碳质页岩形成黑白相间的韵律互层,水平层理极发育(图4-15)。娃质岩中发育大量放射虫化石(图4-16),个体内部富集有黄铁矿颗粒,少数溶烛后被黑色有机质充填,指示还原性的深水欠补偿沉积环境(葛祥英,2012)。古生物研究还表明,娃质沉积物中的浮游型放射虫不仅出现在靠近华夏地块的江西崇义、永新,也普遍见于紧邻扬子陆块的湖南桃江、安化、炉观等地(周名魁等,1993),显示出古地理上的密切关联。此外还发育营浮游生活的正笔石类和浮游型圆尾虫类三叶虫〔Cydopyge),根据笔石生态组合及三叶虫分异度判定的古水深在丨00-200m (周志强等,2000;周志毅等,2000)。__图4-15湖南祁东百马冲组炭娃质页岩 图4-16祁东百马冲组娃质页岩产发射虫Fig.4-15 Siliceous shales of Baimachong Fig.4-16 Radiolarites developed in siliceousFormation in Qidong slates in Qidong2、浅海坡折带发育于平缓陆棚与陆棚四陷盆地之间的地形过渡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文春,李献华,李正祥,周汉文;桂北龙胜丹洲群火山岩的地幔源区及大地构造环境[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2 马东洲;陈洪德;朱利东;林良彪;;川南下志留统石牛栏组沉积体系与岩相古地理[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3 刘若冰;田景春;黄勇;魏志宏;万贤莉;;川东南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与志留系石牛栏组灰岩储层特征[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4 侯明才;陈洪德;陈安清;;江南-雪峰隆起对川东南-黔南凹陷石牛栏期沉积古地理的制约[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5 王国茹;陈洪德;朱志军;林良彪;范昱;;川东南-湘西地区志留系小河坝组砂岩中重矿物特征及地质意义[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6 林雄;;古氧相分析在黄骅拗陷歧南次凹沙河街组沉积环境研究中的应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7 吴少波;博格达山前凹陷上二叠统乌拉泊组沉积相及沉积模式[J];沉积学报;2001年03期

8 李双建;肖开华;沃玉进;龙胜祥;蔡立国;;南方海相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优质烃源岩发育的控制因素[J];沉积学报;2008年05期

9 李福来;曲希玉;刘立;杨德明;王德海;赵国祥;;内蒙古东北部上二叠统林西组沉积环境[J];沉积学报;2009年02期

10 朱志军;陈洪德;林良彪;侯明才;陈安清;钟怡江;;黔北—川东南志留系层序格架下的沉积体系演化特征及有利区带预测[J];沉积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鹏飞;中扬子地区古生代构造古地理格局及其演化[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901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7901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8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