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平油田葡萄花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及储层特征
【图文】:
图3升平油田葡萄花油层地震反射特征(SP235线)Fig.3SeismicreflectionsectionofPutaohuareservoirinShengpingoilfield(SPLine235)在葡萄花油层内部广范分布的古土壤层及由水深变化引起的泥岩颜色变化,可区域对比。根据基准面升降变化及沉积微相演化,本区短期基准面旋回可划分出对称和非对称两种类型。非对称型又可分为向上变浅和向上变深两种,向上变浅沉积微相由席状砂-水下分流间湾组成,反映进积湖退过程,向上变深由分流河道-分流间组成,反映退积湖侵过程(图2)。2.4超短期旋回超短期旋回由单一沉积微相构成的最小成因地层单元,为水进-水退韵律层组成的具有成因意义的岩性组合[16]。升平油田葡萄花油层超短期旋回层序可识别出对称和非对称2种类型,非对称型又可分为下降和上升半旋回2种。2.4.1非对称的下降半旋回升平油田葡萄花油层非对称的下降半旋回发育在短期基准面下降期,沉积物补给不足,可容纳空间较大,A/S>1,上升半旋回沉积缺失,沉积序列由向上变粗的砂泥岩互层组成,据成因特征可分为2种:低可容纳空间和高可容纳空间。低可容纳空间(图4a)发育在A/S值由大于1向小于1转化的沉积背景中,沉积微相由席状砂间-席状砂组成,为一向上变粗的加积-进积的沉积过程,该类型在P8超短期旋回层序中发育(图2);高可容纳空间(图4b)发育在沉积物供给量有限的基准面上升时期,盆地处于欠补偿-弱补偿的状态,由薄层席状砂间和薄层席状砂组成,形成于水体向上变浅沉积环境中,该类型
图6升平油田葡萄花油层南-北向地震剖面Fig.6SouthtonorthseismicprofileofPutaohuareservoirinShengpingoilfield组成沉积序列,反映基准面下降,水体变浅向湖进积的过程(图7)。P42-P1中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为一退积沉积序列,包含3个短期和6个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图7)。该期沉积时,区内基准面持续上升,水体向上变深,可容纳空间增大,A/S>1,沉积相带向陆地方向迁移,沉积微相和砂体规模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图7)。P42超短期旋回沉积期,沉积微相以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和道间砂泥为主,局部发育决口扇沉积(图5);分流河道砂体厚度较大,呈条带状延伸较远;分流河道间砂体呈薄层、不规则状分布。P41-P22超短期旋回沉积期,广泛分布三角洲前缘沉积,水体明显加深,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呈交织的网状、细条带状分布,砂体厚度减薄(图7),水下分流河道间砂体呈不规则状分布。P21超短期旋回沉积期,三角洲前缘席状砂分布广泛,连片面积较大(图7)。P1超短期旋回沉积期,全区广泛分布前三角洲暗色泥岩沉积(图7)。P4-P1超短期旋回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沉积序列(图5),反映基准面上升,水体变深,沉积向陆退积的过程。升平油田葡萄花油层超短期旋回层序中,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和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呈北南向展布(图7)。基准面上升期,三角洲前缘沉积范围扩大,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相互叠置,厚度大,砂体之间常被底冲刷分割,泥岩夹层少,如P71超短期旋回层序(图7),分流河道侧向频繁迁移,面
图3升平油田葡萄花油层地震反射特征(SP235线)Fig.3SeismicreflectionsectionofPutaohuareservoirinShengpingoilfield(SPLine235)在葡萄花油层内部广范分布的古土壤层及由水深变化引起的泥岩颜色变化,可区域对比。根据基准面升降变化及沉积微相演化,本区短期基准面旋回可划分出对称和非对称两种类型。非对称型又可分为向上变浅和向上变深两种,向上变浅沉积微相由席状砂-水下分流间湾组成,反映进积湖退过程,向上变深由分流河道-分流间组成,反映退积湖侵过程(图2)。2.4超短期旋回超短期旋回由单一沉积微相构成的最小成因地层单元,为水进-水退韵律层组成的具有成因意义的岩性组合[16]。升平油田葡萄花油层超短期旋回层序可识别出对称和非对称2种类型,非对称型又可分为下降和上升半旋回2种。2.4.1非对称的下降半旋回升平油田葡萄花油层非对称的下降半旋回发育在短期基准面下降期,沉积物补给不足,可容纳空间较大,A/S>1,上升半旋回沉积缺失,沉积序列由向上变粗的砂泥岩互层组成,据成因特征可分为2种:低可容纳空间和高可容纳空间。低可容纳空间(图4a)发育在A/S值由大于1向小于1转化的沉积背景中,沉积微相由席状砂间-席状砂组成,为一向上变粗的加积-进积的沉积过程,该类型在P8超短期旋回层序中发育(图2);高可容纳空间(图4b)发育在沉积物供给量有限的基准面上升时期,盆地处于欠补偿-弱补偿的状态,由薄层席状砂间和薄层席状砂组成,形成于水体向上变浅沉积环境中,该类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郭巍,刘招君,董惠民,赵羽君;松辽盆地层序地层特征及油气聚集规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年02期
2 张世广;柳成志;卢双舫;张雁;吴高平;刘秋宏;;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河、湖、三角洲复合沉积体系的应用——以朝阳沟油田扶余油层开发区块为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孙雨;马世忠;闫百泉;赵慧;于利民;丛琳;;浅水湖盆河控三角洲短期基准面旋回结构样式与沉积演化:以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南部扶余油层为例[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谦,吴志芳,张汉泉,莫修文;随机分形在刻划储层非均质特性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年03期
2 王蛟;;山东沾化凹陷孤岛油田馆上段浅水湖泊沉积[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03期
3 方石;张志强;刘招君;董清水;万景林;杜江峰;;松辽盆地新生代热演化及地层定年[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05期
4 方石;刘招君;黄湘通;郭巍;刘志强;;大兴安岭东南坡新生代隆升及地貌演化的裂变径迹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05期
5 张世广;柳成志;卢双舫;张雁;吴高平;刘秋宏;;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河、湖、三角洲复合沉积体系的应用——以朝阳沟油田扶余油层开发区块为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年03期
6 张利萍;陈轩;张昌民;张尚锋;;河流相层序地层及岩性油气藏油气富集规律——以准噶尔盆地红29三维工区为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年05期
7 杨婷;金振奎;张雷;赵坤;白雪峰;王竞娴;;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贝西地区南屯组层序地层特征[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03期
8 胡晓兰;樊太亮;张晓龙;何辉;王进财;方芹;邹拓;;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姚家组SⅡ+Ⅲ砂组物源分析及沉积微相[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03期
9 苏明军;周立宏;王西文;李胜军;张兆辉;;斜坡区岩性地层圈闭识别技术与应用——以歧口凹陷滨海地区东部为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陈留勤;霍荣;段凯波;胡水清;;川北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陆相层序地层[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广娟;大庆油田萨中密井网区萨葡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及剩余油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2 丛琳;三肇凹陷东部葡萄花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及成藏规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3 王颖;大型坳陷湖盆坡折带对沉积和岩性地层圈闭的控制作用[D];石油大学(北京);2005年
4 关德师;松辽盆地下白垩统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5 马洪;松北宾县绥化地区中生界构造—层序解释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6 郭巍;松辽盆地南部白垩纪构造沉积演化与成藏动力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崔军平;松辽盆地东部哈尔滨—绥化地区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条件的控制作用[D];西北大学;2007年
8 袁红旗;松辽盆地北部宋芳屯地区葡萄花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砂体定量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9 孙雨;河流三角洲体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及岩性类油藏成藏规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10 刘宗堡;三肇凹陷扶余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油气成藏规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伟;松辽盆地白垩系岩相古地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易丹;大庆树25-尚2区块杨大城子油层储层特征及有利区块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姜宏军;长岭断陷深层地层特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4 魏国权;英台断陷深层地层特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5 韩莹;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层序地层学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6 李浩然;大安沿江地区葡萄花油层高分辨层序地层及有利地区预测[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7 白静;茂兴地区葡萄花油层精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8 金久玲;升平油田油藏特征与钻井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单红宇;英86井区葡萄花油层储层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艾颖;喇嘛甸油田厚油层内部薄夹层分布规律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嗣敏,刘招君,董清水,朱建伟,郭巍;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形成机制分析——以松辽盆地为例[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2 郭巍,刘招君,董清水,方石;断陷湖盆层序地层格架中的油气聚集规律——以松辽盆地为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2年03期
3 郭巍,刘招君,董惠民,赵羽君;松辽盆地层序地层特征及油气聚集规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年02期
4 王国栋;程日辉;于民凤;姜雪;崔坤宁;;沉积物的矿物和地球化学特征与盆地构造、古气候背景[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2期
5 郭巍,刘招君,崔宝琛,郭少斌,李想,董清水;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坳陷期层序地层发育控制因素分析[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6 郑荣才,尹世民,彭军;基准面旋回结构与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J];沉积学报;2000年03期
7 郑荣才,彭军,吴朝容;陆相盆地基准面旋回的级次划分和研究意义[J];沉积学报;2001年02期
8 刘春慧;金振奎;张鑫;王铮;朱桂芳;伍虹霖;;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在准噶尔盆地勘探中的应用[J];沉积学报;2008年02期
9 付广;王有功;;三肇凹陷青山口组源岩生成油向下“倒灌”运移层位及其研究意义[J];沉积学报;2008年02期
10 石兰亭;潘树新;郭维华;王建功;王天奇;董丽红;;松辽盆地南部上白垩统中部组合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及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J];沉积学报;201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宗堡;赵淼;吕延防;马世忠;方庆;郭新;;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地层减薄模式及控油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04期
2 张梅;;葡萄花油层特低丰度储量区块高含水期治理方法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年16期
3 任延广;王雅峰;王占国;李艳杰;吕茜;徐有梅;宋铁星;;松辽盆地北部葡萄花油层高频层序地层特征[J];石油学报;2006年S1期
4 姚冰;刘红梅;;宋芳屯地区葡萄花油层解释评价方法研究[J];录井工程;2010年01期
5 杨晶;赵宇;常胜龙;;葡萄花油层液固耦合渗流问题实验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年13期
6 丛琳;马世忠;付宪弟;王广;孙雨;;松辽盆地三肇凹陷东部葡萄花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模式探讨[J];科技导报;2012年23期
7 任宪军;单玄龙;王建波;;松辽盆地尚家油田葡萄花油层成藏过程的再认识[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4年01期
8 潘毓兵;;C区块葡萄花油层储层特征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年16期
9 杜秀娟;赵向国;郑亚斌;;松辽盆地榆树林油田葡萄花油层储层特征[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年08期
10 刘小平;杨晓兰;刘彦君;;大庆油田葡南地区葡萄花油层薄层砂岩储层预测[J];石油物探;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庞彦明;;大庆外围特低丰度葡萄花油层水平井开发技术应用[A];2004第三届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金久玲;栾忠军;袁勇;;地化热解及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在大庆外围东部葡萄花油层的应用研究[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常中元;王吉彬;李纲;;对松辽盆地北部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储层分布特征及开发对策的几点认识[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古龙凹陷葡萄花油层成藏规律及精细勘探[A];2008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8年
5 王雅峰;王占国;吕茜;李艳杰;徐友梅;宋铁星;;松辽盆地北部葡萄花油层流体特征与油气运聚[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王志田 通讯员 张欢;大庆葡萄花油层地质研究取得新突破[N];中国石油报;2005年
2 记者 辛伟强;稳油大戏科技唱主角[N];中国石油报;2006年
3 吴言;魂系石油 求实创新[N];中国石油报;2005年
4 程子龙;大庆油田新增油气储量4项指标超亿[N];中国矿业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婷婷;大安沿江地区葡萄花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及成藏模式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2 王贵文;松辽盆地北部肇源南地区葡萄花油层油气成藏条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3 袁红旗;松辽盆地北部宋芳屯地区葡萄花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砂体定量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4 邓刚;三肇地区葡萄花油层储层参数及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5 丛琳;三肇凹陷东部葡萄花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及成藏规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6 孙彤彤;松辽盆地古龙北地区葡萄花油层储层研究及预测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7 李占东;肇源—太平川地区葡萄花油层储层精细预测及成藏条件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8 黄薇;松辽盆地古龙凹陷中段葡萄花油层精细层序划分与沉积相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9 虞云岩;松辽盆地大安北油田葡萄花油层精细油藏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10 柳成志;齐家—古龙地区葡萄花油层层序特征及隐蔽油气藏预测[D];大庆石油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鸣威;松辽盆地肇10井区葡萄花油层评价与部署[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王梦婷;松辽盆地肇51-59井区葡萄花油层有利区块优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张忠哲;松辽盆地州葡26-32井区葡萄花油层有利区优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林爽;长岭凹陷北部葡萄花油层层序地层分析与沉积相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5 张文征;太东地区葡萄花油层油水识别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6 孙路路;查48区块葡萄花油层流体识别方法[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7 殷树军;古龙油田葡萄花油层流体识别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李迪;三肇凹陷向斜区葡萄花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9 刘爽;古龙南地区葡萄花油层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10 边岩庆;大庆太东地区葡萄花油层油水识别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995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799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