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鄂尔多斯盆地Z12井区长6储层地质建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2 01:46
【摘要】:Z12井区地处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部,主力生油层位为长6油层组。为了更好的探究Z12井区的储层特征,洞悉地下砂体展布规律,本文对Z12井区长6储层进行了三维地质建模研究。选用PETREL建模软件完成对研究区长6储层的建模工作。得出的精确地质模型为日后的油田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储层的综合研究提供准确、清晰的、符合地下真实情况的模型。对改良研究区长6储层的开发规律以及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以标志层和沉积旋回为基础,结合测井曲线资料。把研究区长6油层组划分为61、6~2、6~3、6~4四个亚组,其中长6~2、长6~3为主要生油层。Z12井区长6储层构造相对简单,长62、长63呈现出东高西低,构造起伏平缓,各小层具有较好的继承性。长6~2、长6~3为三角洲前缘水下滑塌浊积扇沉积,浊积水道较为发育,地层厚度变化不大,砂体厚度多在10m左右。储层岩屑组分多是灰色、深灰色、长石砂岩。长6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造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为发生了压实以及胶结作用。储层储集类型以残余粒间孔居多,也存在有粒内孔和裂隙孔。孔隙组合类型以残余粒间孔-溶孔为主,为细喉道-微细喉道,以细喉道为主;长6储层孔隙度范围1.13%-16.93%,整体平均孔隙度7.62%,渗透率范围为(0.01-3.29)×10~(-3)μm~2,渗透率平均0.24×10~(-3)μm~2;总体上属低孔-特低渗储层。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18.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祥;王夕宾;郭敏;刘鹏;周兴美;;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油藏描述中的应用——以大庆油田T区块为例[J];中外能源;2013年10期

2 任俊吉;房龙;胡朝阳;孙豪飞;;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内江科技;2013年09期

3 苏国卫;;鄂尔多斯盆地劳山探区延长组油藏特征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01期

4 张云鹏;汤艳;;油藏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综述[J];海洋地质前沿;2011年03期

5 田芳芳;陈恭洋;;储层地质建模在油藏描述中的应用[J];海洋地质动态;2009年11期

6 凌咏红;黄小微;;油田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及其软件实现[J];计算机工程;2009年01期

7 傅强;吕苗苗;刘永斗;;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湖盆浊积岩发育特征及地质意义[J];沉积学报;2008年02期

8 冉丽君;唐洪;颜其彬;邓川;袁霞;;浅谈地质建模中存在的问题[J];断块油气田;2007年06期

9 吴胜和;李宇鹏;;储层地质建模的现状与展望[J];海相油气地质;2007年03期

10 郑荣才;文华国;韩永林;王海红;郑超;蔡家兰;;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长6油层组湖底滑塌浊积扇沉积特征及其研究意义[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彬;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透储层地质建模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苏志远;下寺湾道镇采区地层特征认识及测井资料解释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4年

2 王磊;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低孔低渗储层渗透率建模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肖丽;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早期沉积体系与沉积演化规律[D];西北大学;2008年

4 杜海峰;鄂尔多斯盆地桥镇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和侏罗系延安组沉积相与储层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001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8001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5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