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贯通节理岩体断裂特性及损伤模型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45
【图文】:
图 2-3 节理尖端应力分布图标系下应力分布情况16)为直角坐标系下节理尖端应力分布情况,其中 Tx和坐标转化极坐标系下节理尖端应力分布展开式可表示为 2 2 Ι ΙΙ2 2 1/2Ι ΙΙ1/Ι ΙΙ1cos 3-cos - sin 3cos 1 + cos sin 2π2 21cos 1+cos -3 sin sin cos 2π21cos sin - 3cos 1 - sin cos sin cos 2π2x yx yx yθ θΚ θ Κ T θ+T θ+rθΚ θ Κ θ +T θ+T θ+ rrθΚ θ Κ θ- T θ θ+T θ θ+ rr r rθ 分别为极坐标系 r-θ 下节理尖端应力,其与参数尖端断裂准则
01530450 15 30 45 60 75 90裂起/角节理倾角/°η=0.1 η=0.2η=0.3 A.BobetC.Chaker B.Cotterell图 2-12 起裂角随节理倾角变化规律若其与条件均不变,取 M2为 0.7,内摩擦角取为 60°,则由图 2-11 可以,当节理倾角为 0 至 12°时非贯通节理发生拉伸破坏,而节理倾角为 15°5°时非贯通节理发生剪切破坏,而当非贯通节理倾角大于 45°时,非贯通再次发生拉伸破坏。根据不同的破坏模式,在不同倾角下分别计算非贯通节体的起裂角,计算结果如图 2-13 所示。
图 3-4 节理岩体渗压模型,在渗透水压 P 的影响下,节理面拉应力,笔者认为当应力n 大于 用;当应力n 小于等于 0 时为高分别求解两种条件下节理尖端的应降低了节理面的摩擦系数 μ,为此系数的折减程度。在低渗透压条件产生相对滑动趋势,此时有效切应effn ,Ⅰ、Ⅱ型应力强度因子可以表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慧;刘红岩;;非贯通充填节理岩体单轴压缩力学特性模拟[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7年03期
2 杨海天,王刚;节理岩体两种模式的数值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1999年03期
3 张武,张宪宏;节理岩体的弹性模型[J];岩土工程学报;1987年04期
4 刘可定;贺续文;;基于离散单元法密集节理岩体边坡稳定性分析[J];路基工程;2011年02期
5 朱维申,王平;节理岩体的等效连续模型与工程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1992年02期
6 陈松;乔春生;冀少鹏;;断续节理岩体动态复合损伤本构模型[J];爆炸与冲击;年期
7 杨海天,邬瑞锋,王刚,李新宇;节理岩体的复合本构有限元仿真计算[J];岩土工程学报;1996年06期
8 魏晨慧;朱万成;白羽;龙坤;;不同地应力条件下含节理岩体爆破的数值模拟[J];工程科学学报;2016年01期
9 刘刚;姜清辉;熊峰;张小波;;多节理岩体裂纹扩展及变形破坏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6年S1期
10 周桥;;斜坡道节理岩体损伤力学分析[J];山西建筑;2009年2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殷有泉;张彦山;;节理岩体稳定性分析的特征值方法[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2 周维垣;杨若琼;周力田;;坝基节理岩体稳定的三维弹塑性断裂有限元分析[A];第一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及模型试验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3 沈文德;;节理岩体的有限元分析[A];岩石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第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9年
4 支国华;孙钧;;地震波在节理岩体中传播的半解析频域解的理论模型[A];岩石力学理论与工程实践[C];1997年
5 金华;王媛;;多组贯穿节理岩体的扩展遍布节理模型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杨长义;黄灿辉;;规则节理岩体破坏强度之研究[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7 任懿;杨海天;;正交双向黏弹性节理岩体的等效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保长汉;陶振宇;;节理岩体的等效连续弹性模型[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三次大会论文集[C];1994年
9 李仲奎;;层状节理岩体应力分析中的边界元法[A];水电与矿业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中国北方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文集[C];1991年
10 肖卫国;兑关锁;陈铁林;任青文;;节理岩体切向循环加载本构模型的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旭旭;不同应力环境下断续节理岩体结构效应模型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2 林兴超;节理岩体破坏过程模拟及参数确定方法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5年
3 张茂林;断续节理岩体破裂演化特征与锚固控制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4 向前;节理岩体宏观变形特性研究及工程应用[D];武汉大学;2016年
5 李树忱;断续节理岩体的无风格流形方法和实验研究[D];上海大学;2004年
6 张贵科;节理岩体正交各向异性等效力学参数与屈服准则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7 袁海平;诱导条件下节理岩体流变断裂理论与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8 卢波;自然单元法的发展及其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5年
9 张志刚;节理岩体强度确定方法及其各向异性特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10 张秀丽;断续节理岩体破坏过程的数值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凯;非贯通节理岩体断裂特性及损伤模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2 黄妤诗;含填充节理岩体的单轴压缩试验及本构模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3 李斌;含交叉节理岩体爆炸应力波衰减规律研究[D];南华大学;2016年
4 刘其兵;爆炸应力波在层状节理岩体中传播规律及数值模拟[D];南华大学;2015年
5 刘社豪;节理岩体等效本构关系研究及工程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肖宇;大孤山铁矿南帮节理岩体开采损伤特征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3年
7 孙静;锚杆在节理岩体中的加固作用机理和锚固效应分析及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3年
8 张宋秋阳;类节理岩体在动静不同荷载作用下破坏特征差异分析[D];南华大学;2017年
9 刘超;非贯通节理岩体岩桥力学性质弱化影响研究[D];贵州大学;2017年
10 秦娟;节理岩体的代表单元集合体的力学特性研究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0年
本文编号:28052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805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