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吉松铅锌矿床成矿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5 14:38
   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是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重要产物,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岩浆-矿化过程,成矿带内发育了大量金、锑、铅、锌、银矿床。扎西康铅锌银锑矿作为区内最大的Pb-Zn矿床,其成矿作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然而,已有研究并未阐明控制特提斯喜马拉雅带铅锌矿床形成大型矿床的核心要素。因此,通过将扎西康与一些中小型铅锌矿床进行成矿地层、控矿构造、成矿流体、金属物质来源等方面控矿要素的系统对比,有望识别出区内铅锌成矿的关键控制要素。本文选取成矿带内的吉松铅锌矿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野外地质考察、矿相学、H-O同位素、S-Pb同位素、绢云母Ar-Ar年代学研究工作,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总结了特提斯喜马拉雅铅锌成矿带的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吉松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东部南缘的小型铅锌矿床。矿体关键受北东向逆断层控制,矿石矿物通常为黄铁矿和少量绢云母等。根据脉体的穿切关系,成矿过程可大致分为4个阶段,即毒砂—黄铁矿—石英阶段、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石英阶段、方铅矿—闪锌矿—毒砂—方解石阶段和石英—方解石阶段。对含矿石英脉内的石英氢氧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其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并混合少量大气降水。总结前人硫、铅同位素数据可知,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花岗质岩浆或变质基底,地层的贡献较小。对硫化物共生的蚀变绢云母Ar-Ar测年表明,成矿作用发生于16.6±0.20Ma,确定其形成于印-亚板块碰撞的后碰撞阶段。综合分析,认为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内后碰撞阶段的铅锌成矿规模主要受流体对流循环系统的规模控制,对流循环系统规模越大成矿能力越强,反之越小。对流循环系统的规模又受热源和构造系统的控制。首先,热源主要是区内中新世的淡色花岗岩;其次,张性断裂系统的规模和持续时间也控制着对流循环系统的规模和持续时间。只有热条件和构造条件均符合的时候才会形成较大规模的矿床,例如扎西康铅锌银锑矿。吉松铅锌矿虽然有较高的成矿温度,但是构造系统以挤压为主,不利于大规模流体对流循环系统的发育,因而成矿规模较小。综上所述,特提斯带的后碰撞铅锌找矿重点应放在穹窿和藏南拆离系附近正断层系统,而挤压逆断层系统也有成矿潜力,但成矿规模可能有限。
【学位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P618.4
【部分图文】:

分布图,锑铅,特提斯喜马拉雅,锌矿床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区域地质背景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造山带以阿尼马卿—昆仑—木孜塔格缝合带、金沙江缝合带、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为界,可由北向南划分为可可西里地块、羌塘地块、拉萨地块、喜马拉雅地块四个大的构造单元(图 2-1)。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位于喜马拉雅地块北部,属于印度大陆北部边缘的沉积体系(尹安,2001),是冈瓦纳大陆的关键构成部分(李国彪和万晓樵,2003),成矿带内有很多特提斯沉积—构造演化的证据(潘桂棠和李兴振,2002)。

铅锌矿床,地质简图,绢云母,板岩


图 3-1 吉松铅锌矿床地质简图(据西藏地质六队,有修改)3.1 矿区地质3.1.1 地层吉松矿区内的地层仅出露了下白垩系的拉康组(K1l)的混合沉积岩以及很少的第四纪的风化堆积物(图 3-1)。前者主要有两个岩性阶段,第一个岩性阶段(K1l1)主要为深灰色灰岩,并夹杂一定量的绢云母板岩,产状主要为 125~135°∠45~55°。第二个岩性阶段(K1l2)重点是深灰色的绢云母板岩,产状主要为 125~135°∠45~65°(图 3-2a)。前者分布在矿区的西面,后者则分布在矿区的东面,并以断裂作为分界。后者主要是风化残坡积堆积物以及冲洪积物。残坡积物发育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坡麓地带附近,其成分以拉康组的绢云母板岩砾石和砂土主,厚度相对较厚,

矿石特征,脉体,铅锌矿,矿体


图 3-2 吉松铅锌矿脉体及矿石特征(a)矿区地层主要为绢云母板岩;(b)矿脉与围岩分界线;(c)矿脉与围岩分界线;(d)方铅矿成脉状穿切石英;(e)方铅矿成脉状穿切石英;(f)角砾状闪锌矿;Ⅴ号矿体:该矿体主要受 F2 断层及其破碎带控制,矿体的长度在 75m 左右,平均厚度大约为 1.4m 左右,矿体的围岩主要为黑色炭质的绢云母板岩。矿物以方铅矿、闪锌矿、石英、毒砂为主。Ⅵ号矿体:该矿体主要受 F2 断层及其破碎带控制,矿体的长度在 245m 左右,平均厚度大约为 2.3m 左右。矿石呈它形粒状结构,细脉状构造。Ⅶ号矿体:矿体走向长 335m,平均厚度为 1.5m,南东向的产状为 145°∠55°左右,北西向的产状为 325°∠80°左右。矿石呈灰黄色,矿物以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石英、方解石、毒砂为主。3.3 矿石特征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远;梁维;谢锦程;张继军;;藏南吉松铅锌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现代地质;2015年03期

2 梁维;郑远川;杨竹森;李振清;刘英超;刘云飞;李秋耘;孙清钟;付强;侯增谦;;藏南扎西康铅锌银锑多金属矿多期多阶段成矿特征及其指示意义[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4年01期

3 梁维;侯增谦;杨竹森;李振清;黄克贤;张松;李为;郑远川;;藏南扎西康大型铅锌银锑多金属矿床叠加改造成矿作用初探[J];岩石学报;2013年11期

4 孙清钟;郑远川;侯增谦;杨竹森;李为;黄克贤;张松;;西藏邦布石英脉型金矿床的成因:流体包裹体及氢-氧同位素证据[J];矿床地质;2013年02期

5 张建芳;郑有业;张刚阳;龚瑞君;;西藏北喜马拉雅马扎拉金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J];黄金;2011年01期

6 张洪瑞;侯增谦;杨志明;;特提斯成矿域主要金属矿床类型与成矿过程[J];矿床地质;2010年01期

7 杨雄英;张进江;戚国伟;王德朝;郭磊;李鹏远;刘江;;吉隆盆地周缘构造变形特征及藏南拆离系启动年龄[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9年08期

8 曾令森;刘静;高利娥;谢克家;文力;;藏南也拉香波穹隆早渐新世地壳深熔作用及其地质意义[J];科学通报;2009年03期

9 戚学祥;李天福;孟祥金;于春林;;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前陆断褶带新生代构造演化与锑金多金属成矿作用[J];岩石学报;2008年07期

10 孟祥金;杨竹森;戚学祥;侯增谦;李振清;;藏南扎西康锑多金属矿硅-氧-氢同位素组成及其对成矿构造控制的响应[J];岩石学报;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金阳;廖群安;;藏南两条淡色花岗岩带:成因及对喜马拉雅山隆升的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刚阳;藏南金锑多金属成矿带成矿模式与找矿前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建芳;北喜马拉雅扎西康铅锌锑银矿床成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190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8190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e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