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南羌塘西段中生代早期构造变形特征及动力学演化
【学位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P542
【部分图文】:
1图 1-1 研究区交通位置图(据 1:5 万角木日区调报告修改)1.2 研究历史及现状1.2.1 研究历史1.2.1.1 科学考察方面1903 年的 Sven Hedn 探险队最早进入羌塘盆地进行科学考察,被认为是羌塘地质研究的启蒙阶段。探险队采集了大量古生物标本。此后 Hening 在羌塘中部发现了蓝片岩,对后续研究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1973-1976 年,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考察队地质组通过荣玛-玛依岗日-热觉茶卡的考察路线经过羌塘中部,将玛依岗日一带发现的中低级变质岩系作为羌塘盆地的褶皱基底。在龙木错-双湖缝合带北侧热觉茶卡测制了二叠系-三叠
图 1-2 研究路线图剖面测制000 大比例尺填图找到能够解决构造问题的区域,通向进行构造剖面测制,详细观察各岩性层之间的接征。特别注意测量和统计不同期次小构造的面理、合各种运动学标志如旋转碎斑系、不对称褶皱等,建复其变形历史。对能反映构造问题的露头,有针对性标本,为下一步室内显微构造观察、年代学研究等显微构造研究构造解析的结果,在室内通过显微镜,首先详细观量、样品蚀变程度等岩石学和变质岩学方面的信息加和置换关系,划分变形期次和类型并与野外构造解步完善构造变形序列。对于新发现的显微构造证据
图 2-1 青藏高原构造简图及南羌塘大地构造位置图由北到南,依次由龙木错-双湖缝合带、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和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将西藏划分为松潘-甘孜地体,北羌塘地体、南羌塘地体和拉萨地体特提斯喜马拉雅最老的沉积盖层为早寒武世地层(Myrow et al., 2006)。向上与奥陶系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Garzantietal.,1986;Jin,2002;Myrowetal.,2010;Myrow et al., 2006;Yin and Harrison, 2000)。角度不整合面之上是厚度巨大并连续沉积的奥陶纪-新生代沉积(LiuandEinsele,1994)。其中,石炭-二叠系含有冰海杂砾岩和玄武岩夹层(Jin, 2002)。2.2.2 拉萨拉萨南部以往认为是基底的林芝岩群(Xu et al., 1985),根据其内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峰值(550-496Ma)不应属于基底(Dong et al., 2010a)。然而由于存在早古生代花岗岩(496Ma)的侵入(Dongetal.,2010a),意味着可能存在前寒武纪基底。拉萨地体中部念青唐古拉岩群被认为是前寒武纪基底,由角闪岩相-局部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解超明;李才;范建军;王明;刘一鸣;张红雨;;青藏高原羌塘中部中—上奥陶统达瓦山组的建立及意义[J];地质通报;2015年10期
2 李静超;赵中宝;郑艺龙;袁国礼;梁晓;王根厚;刘曦;;古特提斯洋俯冲碰撞在南羌塘的岩浆岩证据:西藏荣玛乡冈塘错花岗岩[J];岩石学报;2015年07期
3 张天羽;李才;苏犁;解超明;吴彦旺;王明;;藏北羌塘中部日湾茶卡地区堆晶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地质通报;2014年11期
4 侯恩刚;高金汉;王训练;王根厚;胡歆睿;马占川;;西藏改则热那错地区上三叠统日干配错组碳酸盐岩C、O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现代地质;2013年06期
5 付修根;王剑;陈文彬;冯兴雷;;羌塘盆地那底岗日组火山岩地层时代及构造背景[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6 胡培远;李才;杨韩涛;张海波;于红;;青藏高原羌塘中部果干加年山一带晚三叠世花岗岩的特征、锆石定年及其构造意义[J];地质通报;2010年12期
7 翟庆国;王军;王永;;西藏改则县冈玛错地区发现榴辉岩[J];地质通报;2009年12期
8 翟庆国;李才;王军;纪战胜;王永;;藏北羌塘地区基性岩墙群锆石SHRIMP定年及Hf同位素特征[J];科学通报;2009年21期
9 李长民;;锆石成因矿物学与锆石微区定年综述[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9年03期
10 董永胜;李才;施建荣;王生云;;羌塘中部高压变质带的退变质作用及其构造侵位[J];岩石学报;2009年09期
本文编号:28217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821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