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明业煤矿地质环境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1 20:07
   矿产开发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负面影响就是其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逐渐成为影响矿山正常生产和人居生态居住环境安全的重要因素,并且逐渐积累演变为阻碍我国矿产行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问题。本次以明业煤矿为例,对其地质环境现状进行评价,对未来矿山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地质环境影响进行了预测,最后根据明业煤矿具体情况和前文预测结果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和修复措施。煤层开采后,根据矿区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确定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为“严重”和“较轻”两级,面积分别为7.3113km~2和1.1654km~2;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划分为“严重”、“较严重”和“较轻”三个等级,面积分别为0.4151km~2,6.2036km~2和1.8580km~2;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影响划分为“严重”和“较轻”两个等级,面积分别为6.5217km~2和1.9550km~2。现状条件下,崩塌、滑坡、泥石流不发育,因采煤诱发了地面裂缝,主要威胁对象为林地和其他草地,危害程度较轻,危险性小。工业场地存在2处不稳定边坡,煤层露头破坏区存在2处不稳定边坡,现状处于不稳定状态,地质灾害影响程度为“较轻”;评估区内采煤活动对含水层影响程度属“严重”;其它未开采区对含水层影响程度属“较轻”。工业场地、风井场地的新建,煤层露头处的破坏区,废渣堆放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大,对地形地貌影响程度“严重”,其它区域土地资源影响程度“较轻”。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包括:工业场地不稳定边坡护坡,矸石场、工业场地设置截排水沟、土地塌陷、裂缝填埋;工业场地植树;为受采矿影响的三个村庄采取集中供水。监测措施包括:地裂缝、地面塌陷变形的监测、建筑设施的变形监测、崩塌、滑坡的变形监测、泥石流沟谷监测、地下水的监测等。
【学位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P694;TD167
【部分图文】:

煤矿,宁武,兼并重组,半沟


2.1 矿山开采历史及生产现状2.1.1 矿山开采历史根据晋煤重组办发[2009]83 号文件:《关于忻州市宁武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及忻州市人民政府忻政函[2009]50 号文《关于调整我市宁武县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函》,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明业煤矿有限公司由原凯泰煤矿(1.1504km2)、明业煤矿(0.7182km2)、西马坊煤矿(0.7875km2)、寺耳沟煤矿、陈家半沟煤矿、合并原煤矿之间的空白区 1(0.0820km2)及扩大井田南部的空白区(面积为 4.8237km2)整合而成,其中山西宁武寺耳沟煤业有限公司和宁武县地方国营陈家半沟煤矿为异地整合矿井。井田长约 4.24km,宽约 2.44km,四邻关系详见图 2-1。

分布图,煤层采空区,分布图,开采工艺


山西明业煤矿有限公司始建于 1985 年,开采侏罗系 2 号、3 号煤层,开480-1330m,采煤方法为房柱式,开采工艺为炮采落煤。原有工业场地现除,无矸石堆放。2003 年至 2008 年在井田西北部形成 19hm2的采空区。凯泰煤矿有限公司始建于 2006 年,开采侏罗系 2 号、3 号煤层,采煤方式,开采工艺为炮采落煤,一次性采全高,原有工业场地现已完全拆除堆放,2007~2008 年形成 2 号煤层采空区 3hm2。山西宁武西马坊煤矿有建于 1989 年,开采侏罗系 2 号、3 号煤层,开采深度 1530-1380m,采煤柱式,开采工艺为炮采落煤,原有工业场地现已完全拆除,无矸石堆放。2 年在井田东北部形成 16hm2采空区。另外西马坊、凯泰、明业还有 3 处小窑破坏区及多处老小窑井口。兼并重组后矿井基建,仅对井下巷道进,未形成采空区。

分布图,煤层采空区,分布图


图 3-2 3 号煤层采空区分布图1 地裂缝、地面塌陷经调查访问,在矿区西部煤层露头线附近,煤层埋藏浅部位,发现有地裂塌陷,部分塌陷坑位于整合后矿界范围之外。塌陷深度在 0.1-0.8m 之间林地或梯田耕地内,形状多为椭圆状,面积 60-200m2,目前均已自然填发现地裂缝区域无居民区分布,土地类型为有林地,地表裂缝主要对耕造成影响,但未影响植被生长,造成的经济损失小,地质灾害危害程度较性较小。由于矿山兼并重组后未进行开采,现场调查时地裂缝、地面塌陷已填埋综合考虑采空区范围内无村庄及其它地表建筑物和建筑设施,研究区内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春涛;郑娟尔;;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恢复治理激励机制设计[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5年01期

2 马伟;徐素宁;王润生;赵珍梅;文元亮;;基于证据权法的赣南稀土矿山地质环境评价[J];地球学报;2015年01期

3 蔡立标;朱丽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中的技术问题探讨[J];科技视界;2014年32期

4 吴育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现状和对策[J];广东化工;2014年14期

5 向茂西;贺卫中;李永红;;陕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浅析[J];地下水;2014年04期

6 高雅;陆兆华;魏振宽;付晓;吴钢;;露天煤矿区生态风险受体分析——以内蒙古平庄西露天煤矿为例[J];生态学报;2014年11期

7 罗小利;周璞;;中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激励机制探索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年01期

8 赵彦璞;;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矿业;2013年10期

9 张颖;;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关键问题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年29期

10 曾伟波;;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的几点体会[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杨瑾;我国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2 刘星;华煤大柳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3 王长琪;黑龙江省大中型煤矿矿山地质环境评价[D];吉林大学;2015年

4 鲁守刚;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生态地质环境评价[D];吉林大学;2013年

5 郝红兵;四川省攀枝花市典型矿区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及治理措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张巍;黑龙江省矿山环境修复工程措施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薛庆天;辽宁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管理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刘洋;我国矿区土地资源复垦立法的可行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239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8239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a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