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南羌塘冈玛错日湾茶卡组碳酸盐岩微相分析及其构造意义
【学位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P588.245
【部分图文】:
项目工作区位于西藏南羌塘国家自然保护区,行政区隶属于西藏自治区,改则县,察布乡(图 1-1),地理坐标为东经:84°18′4.20″,北纬42.92″,海拔 5000m 以上。在藏语中,羌塘有“藏北高原”之意,羌积约 70 万 km2,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气候条件最恶劣的高原,其北部分地区一直是“无人区”。南羌塘地区属于高原亚寒带干旱气候,高寒且缺水。气候干旱,气温低,降雨量少,导致高原生态持续退化,加之多变,天灾几乎每年都在不定期的发生。研究区居住条件十分艰苦,察源与电力资源严重缺乏,燃油、食物以及生活用品均需要从 200km 以县购置,且研究区交通道路多为较为简易的土路或砂石公路,实际交通不便。每年的 6-8 月是藏北的雨季,雨季的降水造成常年性解冻,地面,从而导致了研究区通行极为困难。在野外工作中经常陷车,使得原本外工作更加困难、更具挑战。
第一章 绪论于工作区地理环境、技术方法和其他因素的限制,日湾茶卡组建立究仅局限于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对于沉积相的分析相对薄弱,贵行 1:25 万填图时,认为其为碳酸盐台地沉积,但是对于沉积相带征未做过多研究。日湾茶卡组的生物组合与研究区内其他近同时代合显著不同,对于其形成原因,及其构造意义也缺少相关的证据研究内容、方法与完成的工作1 研究内容、方法文采用野外剖面测制与室内镜下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技术路1-2)所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2.1 大地构造背景羌塘盆地地处青藏高原北缘,南以西金乌兰-金沙江-红河构造带为界,北以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为界,龙木错-双湖构造带从中间穿过,将盆地切分为北羌塘坳陷、南羌塘坳陷两个二级构造单元,形成“两坳夹一隆”的构造格局(图 2-1)。研究区位于羌塘中部隆起地区,地质构造十分复杂,该区域出露地层分属于南北羌塘,地层建造和生物组成差别很大(李才等,19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培远;李才;吴彦旺;解超明;王明;李娇;;青藏高原古特提斯洋早石炭世弧后拉张:来自A型花岗岩的证据[J];岩石学报;2016年04期
2 LUO Shenglong;WANG Genhou;GAO Jinhan;WANG Xunlian;XIAO Hongji;;Age of the Purported Zhanjin Formation in Gêrzê County, Tibet: A New Understanding and Its Significance[J];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15年05期
3 解超明;李才;范建军;王明;刘一鸣;张红雨;;青藏高原羌塘中部中—上奥陶统达瓦山组的建立及意义[J];地质通报;2015年10期
4 李静超;赵中宝;郑艺龙;袁国礼;梁晓;王根厚;刘曦;;古特提斯洋俯冲碰撞在南羌塘的岩浆岩证据:西藏荣玛乡冈塘错花岗岩[J];岩石学报;2015年07期
5 侯恩刚;高金汉;王训练;王根厚;胡歆睿;马占川;;西藏改则上三叠统日干配错组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意义[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5年03期
6 郑艺龙;王根厚;郭志文;梁晓;袁国礼;王寒冻;黄波;何亚东;;藏北羌塘泛非和印支事件的记录:来自俄久卖变质杂岩地球化学与锆石U-Pb年代学的证据[J];岩石学报;2015年04期
7 胡培远;李才;吴彦旺;解超明;王明;张红雨;李娇;;藏北羌塘中部存在志留纪洋盆——来自桃形湖蛇绿岩中斜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证据[J];地质通报;2014年11期
8 吴彦旺;李才;徐梦婧;解超明;王明;熊盛青;范正国;;藏北羌塘中部果干加年山石炭纪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LA-ICP-MS锆石U-Pb年龄[J];地质通报;2014年11期
9 彭虎;李才;解超明;王明;江庆源;陈景文;;藏北羌塘中部日湾茶卡组物源——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稀土元素特征[J];地质通报;2014年11期
10 江庆源;李才;解超明;王明;胡培远;吴浩;彭虎;陈景文;;藏北羌塘冈玛错地区望果山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LA-ICP-MS锆石U-Pb年龄[J];地质通报;2014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吴浩;青藏高原羌塘中部375-200 Ma多期次岩浆作用[D];吉林大学;2016年
2 张修政;羌塘地区早古生代构造演化新认识[D];吉林大学;2014年
3 吴彦旺;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洋历史记录[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彦旺;青藏高原羌塘中部桃形湖蛇绿岩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张以春;西藏申扎地区二叠纪地层及(?)类动物群[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258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825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