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西藏隆子县扎西康铅锌锑多金属矿成矿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9 16:41
   青藏高原北喜马拉雅成矿带东段的扎西康铅锌锑多金属矿床是藏南地区规模最大、开采程度最高的矿床。许多专家学者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石特征、成矿模式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在矿床的成因上还存在不同认识。因此,本文在综合以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该矿床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探讨该矿床的成因。该矿区中的矿石主要赋存于南北向的张性断裂中,主要赋矿层位是下侏罗统日当组第四岩性段的碳质板岩中,矿脉延伸方向与断裂走向基本一致。矿石构造类型主要有网状、细脉状、皮壳状。矿石矿物以方铅矿、闪锌矿、辉锑矿为主,脉石矿物主要为毒砂、菱铁矿等。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褐铁矿化、方解石化等。根据矿床中的脉体穿切关系、矿物共生组合,把该矿床划分为中低温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期。扎西康矿区地层强烈富集Pb、Zn、Sb等成矿元素可能与成岩时的热液流体有关。矿区内地层与矿区外地层中的元素差异可能与该矿床的元素迁移有关。矿床内主要为气液两相水包裹体,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低盐、低密度的特征。矿质流体的沉淀机制可能是沸腾作用。S、Pb同位素研究表明扎西康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主要来自于地层,少量来自于地层中的岩浆岩或变质岩岩体。H-O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来自大气降水补给的地热水。H同位素表明,扎西康矿区在成矿时己隆升至接近现代的海拔高度(3723m?5185m),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矿床的成矿时代限定在10Ma?15Ma范围内,反映了中新世成矿。综合研究表明,扎西康铅锌锑多金属矿床是在岩浆岩等区域热动力驱动下,大气降水补给的地下水热液循环萃取了沉积地层、岩体等各类地质体中的成矿元素,在SN或近SN向断裂部位沉淀最终形成的中低温热液矿床。
【学位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P618.2
【部分图文】:

矿床分布,矿床分布,青藏高原,构造特征


青藏高原构造特征、矿床分布图(据侯增谦等,2006)

区域地质图,区域地质,西康,铅锌锑


图 1-2 西藏地区区域地质简图(据聂风军等,2005)1-山前盆地;2-低喜马拉雅构造带;3-高喜马拉雅构造带;4-特提斯喜马拉雅;5-拉萨地体;6-火山岩分布区;7-侵入岩分布区;8-变质岩分布区;9-蛇绿岩套;10-藏南地区主要花岗侵入岩分布区;11-断裂;12-变质核杂岩中心位]及编号;13-扎西康矿床位];MBT-主边界逆冲断层;STDS-藏南拆离系;MCT-主中央逆冲断层;IYS-印度河-雅沷藏布江缝合带1.2 研究区概况扎西康铅锌锑矿区位于西藏山南地区隆子县日当镇境内,在日当镇的西南缘,距日当镇直线距离 20 公里。矿区坐标为东经 91°58′56″-92°02′30″,北纬 28°19′56″-28°22′58″,平均海拔为 4800 米(图 1-3)。扎西康是目前藏南金锑铅锌成矿带唯一正在大规模开采的矿区,属于超大型铅锌锑多金属矿床(张刚阳,2012)。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西康,铅锌矿,铅锌矿床


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特征、围岩特征等多种因素对铅锌矿进行了分类,赵一鸣(2002)根据铅锌矿成矿作用的主控因素进行了划分。国外专家和学者以铅锌矿床的勘探与开采方便为基准,在铅锌矿的划分上更加侧重于成矿作用和容矿围岩这两个因素(戴自希等,2005)。下面将全世界铅锌储量高于 500 万吨的铅锌矿床类型中的沉积喷流型铅锌矿、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和火山块状铅锌矿进行分别阐述(表 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维;郑远川;杨竹森;李振清;刘英超;刘云飞;李秋耘;孙清钟;付强;侯增谦;;藏南扎西康铅锌银锑多金属矿多期多阶段成矿特征及其指示意义[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4年01期

2 朱黎宽;顾雪祥;李关清;章永梅;程文斌;卞孝东;;藏南扎西康铅锌锑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及地质意义[J];现代地质;2012年03期

3 耿全如;潘桂棠;王立全;彭智敏;张璋;;班公湖-怒江带、羌塘地块特提斯演化与成矿地质背景[J];地质通报;2011年08期

4 孙华山;吴冠斌;刘浏;谢小峰;段磊;;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构造环境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5 裘碧波;朱弟成;赵志丹;王立全;;藏南措美残余大火成岩省的西延及意义[J];岩石学报;2010年07期

6 刘玉生;邓江红;何明华;原恩慧;刘敏院;李及秋;杨志平;张立华;;藏南扎西康铅锌锑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四川地质学报;2010年01期

7 夏斌;徐力峰;张玉泉;李建峰;王彦斌;;西藏南部康马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J];矿物岩石;2008年03期

8 戚学祥;曾令森;孟祥金;许志琴;李天福;;特提斯喜马拉雅打拉花岗岩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J];岩石学报;2008年07期

9 孟祥金;杨竹森;戚学祥;侯增谦;李振清;;藏南扎西康锑多金属矿硅-氧-氢同位素组成及其对成矿构造控制的响应[J];岩石学报;2008年07期

10 朱弟成;莫宣学;王立全;赵志丹;廖忠礼;;新特提斯演化的热点与洋脊相互作用:西藏南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浆作用推论[J];岩石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建芳;北喜马拉雅扎西康铅锌锑银矿床成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299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8299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f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