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新疆阿勒泰山西段加里东晚期中酸性侵入岩浆活动及其地质意义

发布时间:2020-10-17 01:56
   阿尔泰山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西段,记录了古亚洲洋俯冲消减的演化过程,是全球显生宙最大的地壳生长地区。地壳既有垂向生长也有水平生长,但在早古生代之后,伴随着西伯利亚板块和准噶尔微板块的拼合,古亚洲洋的消失,主要表现为地壳的垂向生长,发育大量的中酸性岩体,花岗岩几乎遍布全区,约占阿勒泰地区总面积的40%以上。因此,查明这些花岗岩的成因以及时空分布,可以反映出造山带形成和演化过程,对查明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历史至关重要。库尔曼布拉格岩体位于阿尔泰山西段,岩石组合为细粒花岗岩、斑状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岩体受后期构造作用,呈弱变形,弱变质,片麻理化极为发育。库尔曼布拉格岩体中片麻状黑云母斜长花岗岩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410.1±4.3Ma,认为该套岩体形成于晚志留世末期-早泥盆世,侵位于中寒武世-早奥陶世依列克塔斯组地层中。库尔曼布拉格岩体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显示出岛弧火山岩的特征;稀土元素总量相对较低,轻稀土相较富集,重稀土亏损,Eu的负异常较为明显;微量元素中,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Ba、Sr和高场强元素(HFSE)Zr、Ti、Nb等亏损明显,显示出同碰撞的成岩构造环境,属于造山带壳源花岗岩。通过与阿尔泰山西段比列乌提溪岩体、铁列里克岩体的对比分析,认为库尔曼布拉格岩体与比列乌提溪岩体为不同期不同源,与铁列里克岩体为同期不同源,比列乌提溪岩体与铁列里克岩体为不同期不同源,存在中奥陶世和晚志留世两期侵入序列。
【学位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P588.12
【部分图文】:

直方图,阿尔泰造山带,花岗岩,直方图


图 1-1 阿尔泰造山带花岗岩已获得年代学数据直方图因而,加强对阿尔泰造山带花岗岩的研究,对了解中亚造山带内部各性质以及造山带的构造演化无疑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加尔肯等建立的冲

新疆阿勒泰山西段加里东晚期中酸性侵入岩浆活动及其地质意义


研究区交通位置图

地势图,地势图,图框,红色


图 1-3 调查区地势图(图中红色图框为研究区)研究区里所有渠道和细流全部源自额河。古冰体群基本处于河道上游床下游较为紧凑,壁坡陡峭,气候温暖之际,全部水位增张,分别为冰致的洪水和每年固定的洪水节气两期,冲刷的冰碛物和大块砾石等数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三忠;郑祺亮;李玺瑶;赵淑娟;索艳慧;郭玲莉;王永明;周在征;刘晓光;兰浩圆;张剑;郭润华;李少俊;;中国东部苏鲁造山带的印支期俯冲极性及其造山过程[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7年04期

2 王孝磊;周金城;陈昕;张凤凤;孙梓铭;;江南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7年05期

3 徐备;张立杨;;造山带:认识地球的窗口[J];地球;2017年09期

4 杨经绥;许志琴;马昌前;吴才来;张建新;王宗起;王国灿;张宏飞;董云鹏;赖绍聪;;复合造山作用和中国中央造山带的科学问题[J];中国地质;2010年01期

5 蔡雄飞,刘德民;造山带古海洋恢复的思路和研究方法[J];海洋地质动态;2005年07期

6 莫申国,韩美莲,李锦轶;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的组成及造山过程[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7 姜春发;中央造山带几个重要地质问题及其研究进展(代序)[J];地质通报;2002年Z2期

8 姜春发,王宗起;中国“大十字构造”的地质意义及其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J];中国地质;1998年02期

9 吴正文,张长厚;关于创建中国造山带理论的思考[J];地学前缘;1999年03期

10 崔盛芹;论全球性中-新生代陆内造山作用与造山带[J];地学前缘;199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旭拓;青藏高原东部南金沙江造山带造山作用及其大地构造演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2 徐荣;华北中部造山带新生代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学成因[D];中国地质大学;2018年

3 郭坤一;西昆仑造山带东段地质组成与构造演化[D];吉林大学;2004年

4 孙延贵;西秦岭—东昆仑造山带的衔接转换与共和坳拉谷[D];西北大学;2004年

5 韩芳林;西昆仑增生造山带演化及成矿背景[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张国仁;辽西地区中生代板内造山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7 王金荣;北祁连造山带东段早古生代构造岩浆作用及成矿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8 肖骑彬;大别—苏鲁造山带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6年

9 陈云峰;燕山板内造山带东段中生代构造格局及形成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10 张克信;东昆仑造山带混杂岩区非史密斯地层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阳承钊;新疆阿勒泰山西段加里东晚期中酸性侵入岩浆活动及其地质意义[D];新疆大学;2018年

2 彭银彪;祁连地块北缘早古生代变质作用对祁连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制约[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8年

3 惠若愚;苏鲁造山带浅部构造特征及深部动力学过程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

4 田东江;完达山造山带的地质—地球化学组成及其演化[D];吉林大学;2007年

5 韩瑶;江南造山带东段构造古地理格局及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6 杨朝;全球早古生代造山带:板块重建与古大陆[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7 韩建军;桐柏造山带中主要断裂带的变质变形特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8 魏方辉;北祁连造山带东端早古生代物质组成、变形特征及其构造演化过程[D];长安大学;2013年

9 陈小勇;江南造山带前寒武纪构造演化[D];南京大学;2015年

10 张艳秋;塔西南坳陷与西昆仑造山带的耦合关系[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本文编号:28440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8440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5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