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末次盛冰期以来冲绳海槽北部表层水文条件的快速变化

发布时间:2020-10-22 01:01
   论文通过对冲绳海槽北部PC-1和NOKT-3岩芯的浮游有孔虫属种鉴定统计、Mg/Ca和氧同位素分析等,重建了末次盛冰期(LGM)以来区域表层海水温盐的变化,识别出了LGM以来的千年尺度气候事件,揭示了LGM以来黑潮强度的变化,分析了表层海水盐度变化的指示意义。与冰芯、东亚夏季风及热带太平洋记录对比,探讨了西北太平洋边缘海对北半球高纬气候的响应过程和机制。浮游有孔虫G.ruber Mg/Ca古温度和氧同位素(δ~(18)O)记录显示,LGM 24.3ka BP以来,表层海水温度记录了包括H2事件、H1事件、B/A暖期、YD事件和8.2 ka冷事件等北大西洋典型的千年尺度气候变化事件,说明了西太边缘海环境条件与北半球高纬气候变化间的密切相关性。据6330 a BP以来长江冲淡水指示种G.quinqueloba含量的变化将中全新世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雨量变化划分为三个阶段:(1)6330-4950 a BP之间降雨较强,为全新世适宜期;(2)4950-4600 a BP期间降雨开始减少,全新世适宜期结束;(3)4600-3890 a BP间降雨量明显降低,气候显著变干。降雨量这一变化过程的机制可能是全新世早期以来北半球太阳辐射量逐渐减小,导致东亚夏季风强度减弱,季风前缘锋面逐渐向东南方向退缩,因而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全新世降雨量逐渐降低。浮游有孔虫特征种含量、表层海水温度及盐度记录指示,LGM时期黑潮主流轴并没有移出冲绳海槽,但其强度显著减弱。冰消期~15 ka BP开始,海平面上升,黑潮增强,且在全新世早期进一步增强。全新世中晚期~8 ka BP以来,黑潮强度波动剧烈,可能是受热带ENSO活动的影响。中全新世晚期5-3 ka BP间,发生P.obliquiloculata极小值事件(PME),但气候变冷导致的黑潮减弱以及赤道太平洋长期类El Ni?o状态都不足以解释区域PME发生的原因。冲绳海槽北部表层海水盐度的变化受包括海平面、古河流和长江冲淡水以及黑潮强弱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末次盛冰期(~24.3-18 ka BP),海平面降低导致古长江和古黄河河口更靠近冲绳海槽,大量淡水输入海槽北部,表层海水盐度显著降低且保持基本稳定。H1事件期间(~18-15 ka BP)古河流输入的淡水依然显著影响着海槽北部表层海水盐度,导致这一时期表层海水盐度依然较低。B/A暖期(~15-12.7 ka BP)表层海水盐度较高,主要原因是海平面上升导致古河流的淡水输入量减弱。YD事件期间(~12.7-11.7 ka BP),海平面已相当高,古河流输入的淡水对海槽北部表层海水盐度的影响很弱;同时,东亚夏季风在此时期又明显减弱,导致YD事件发生时表层海水盐度相对较高。全新世早期~11.7-6 ka BP海槽北部表层海水盐度波动剧烈,可能是受增强的黑潮和东亚夏季风的共同影响。~6 ka BP以来,在东亚夏季风的控制下,海槽北部表层海水盐度较低且基本保持稳定。对比北极冰芯和东亚夏季风记录,发现冲绳海槽北部表层水文条件的变化与二者基本一致,但也存在部分差异,如:海槽北部的表层水文变化滞后于北极冰芯和东亚夏季风;东亚夏季风和海槽北部水文对北半球高纬气候的响应幅度不同。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北半球高纬千年尺度事件通过大气重组迅速影响东亚夏季风的强度,但通过温盐环流影响热带海区和西太边缘海的表层海水温度。此外,温室气体对冰川-大气-海洋各气候系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学位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P731;P736.22
【部分图文】:

表层温度,气象站,绪论,全球


第一章 绪论第一章 绪论以来,人类的生产活动向大气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伴随着温室气体浓度的升高,温室效应日益严峻。现示: 1900-2000 年间,全球变暖约 0.7°C(Huanget a图 1.1)。大量学者的研究发现,伴随着全球变暖,北omas et al., 2006; Boxet al., 2006; Hanna et al., 2005; ZwChurch and White, 2006; Cazenave and Nerem, 2004; L端天气频繁发生。

全球海平面变化,海平面变化,气候波动,轨道驱动


图 1.2 1980-1999 年全球海平面变化以及对未来 100 年的海平面变化的预测(来Solomon, 2007)ure 1.2 Time series of global mean sea level in the past and as projected for the future Solomon, 2007)过去 21kyr 以来,最主要的边界条件为冰盖的体积,日照量,以及大气浓度。伴随着高分辨率气候记录的提出(Dansgaard et al., 1984; Bond 2; Bond et al., 1993; Grootes et al., 1993; Thouveny et al., 1994; Thomaard, 2001),千年时间尺度的气候波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些气候波确定年以至于在不同的气候记录之间难于对比。同时,科学家们提出这气候波动显然无法用轨道驱动进行解释(Bond et al., 1992; Bond and R5; Mcmanus et al., 2004; Denton et al., 2010)。

格陵兰冰芯,深海沉积,Heinrich事件,事件


图 1.3 北大西洋深海沉积记录的 Heinrich 事件和格陵兰冰芯记录的 D-O 事件(Bond et al.1993)Figure 1.3 Heinrich event in North Atlantic and D-O event in Greenland ice core (Bond et al.1993)上述 D-O 事件和 Heinrich 事件在北半球广泛发生。在北美的湖泊、山岳川,欧洲的土壤(Thouveny et al., 1994)、孢粉(Woillard and Mook, 1982),阿拉海的沉积岩芯,赤道大西洋浮游生物丰度以及东亚地区的石笋氧同位素等记录中都发现了千年时间尺度的气候波动事件(Ruddiman, 2008)。其中,东亚地区的石笋氧同位素记录与格陵兰冰芯氧同位素记录之间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Wang al., 2001),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重视(Rosenthal et al., 2003; Dentoet al., 2005; Dykoski et al., 2005; Cai et al., 2010; Denton et al., 2010; Liu et al., 20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真;刘池洋;田建锋;;东海陆架盆地龙井运动构造影响及其发育背景[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5期

2 王中波;杨守业;张志珣;蓝先洪;顾兆峰;张训华;;Paleo-fluvial sedimentation on the outer shelf of the East China Sea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J];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2013年04期

3 徐兆凯;李铁刚;常凤鸣;CHOI Jinyong;LIM Dhongil;徐方建;;Sediment provenance discrimination in northern Okinawa Trough during the last 24 ka and paleo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rare earth elements evidence[J];Journal of Rare Earths;2012年11期

4 李枫;吴立;朱诚;孙伟;王晓翠;孟华平;刘辉;齐士峥;龚琪岚;朱光耀;周凤琴;李溯源;欧阳杰;;江汉平原12.76 cal. ka B.P.以来环境干湿变化的高分辨率研究[J];地理科学;2012年07期

5 王晓翠;朱诚;吴立;孙伟;李枫;周凤琴;齐士峥;龚琪岚;;湖北江汉平原JZ-2010剖面沉积物粒度特征与环境演变[J];湖泊科学;2012年03期

6 李铁刚;南青云;江波;孙荣涛;张德玉;李青;;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modern warm current system in the East China Sea and the Yellow Sea since the last deglaciation[J];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2009年02期

7 孙荣涛;李铁刚;张德玉;李青;江波;;冲绳海槽48ka以来的碳同位素记录及其环境指示意义[J];海洋与湖沼;2007年04期

8 向荣,李铁刚,阎军;冲绳海槽北部陆坡4.4万年以来古海洋环境演化的地质记录[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5年01期

9 傅命佐,刘乐军,郑彦鹏,刘保华,吴金龙,徐小薇;琉球“沟-弧-盆系”构造地貌:地质地球物理探测与制图[J];科学通报;2004年14期

10 ;Holocene Yellow Silt Layers and the Paleoclimate Event of 8200 a B.P. in Lop Nur, Xinjiang, NW China[J];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0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江波;25ka以来冲绳海槽古海洋环境演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本文编号:28508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8508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6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