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馆陶县地下水超采管理控制水位及治理效果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4 02:29
   为遏制地下水超采,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超采区综合治理效果进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为严格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推进地下水取用水总量控制和水位控制双控管理模式,对地下水管理控制水位的划定进行研究非常必要。本文以馆陶县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效果评价体系,以地下水均衡法为理论基础研究馆陶县地下水管理控制水位,为今后的地下水超采治理工作提供参考。本文围绕以上两方面进行的研究及结论如下:(1)收集馆陶县水文地质资料、水利工程等情况,近年馆陶县地下水开采、水质变化、地下水位等情况,2014年馆陶县地下水超采采取的措施和实施情况,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筛选、整理。(2)以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为研究对象,依据其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进行超采程度分析,通过开采系数、地下水位变幅及水质恶化程度三方面综合分析,划定馆陶县为一般超采区。(3)馆陶县超采综合治理方案涉及农业工程措施、水利工程措施、市场及管理措施三方面七项举措,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超采综合治理效果进行评价,包括选定评价指标、确定指标评价标准、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构造判断矩阵、确定权重,得出结果。从评价结果分析,馆陶县超采综合治理效果较好,构建的效果评价体系可以推广应用。(4)研究地下水管理控制水位划定的方法、指标类型,运用地下水均衡法和历史资料法分别对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进行管理水位的划定。经研究分析,浅层地下水划定了红线水位、黄线水位和蓝线水位;深层地下水则确定了控制降深。
【学位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P641.8
【部分图文】:

地理位置,邯郸市,邯郸,概况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2.1 馆陶县概况2.1.1 地理位置馆陶县隶属于河北省南部的邯郸市。邯郸是晋冀鲁豫四省交界的历史文化名城,而坐落于邯郸市东部的馆陶县,也已有 2200 多年的历史,其地理位置优越,东部同山东省冠县、临清市隔卫运河相邻,西部则同邱县、曲周、广平接壤,南距河南省 10km,西离邯郸 75km,为冀鲁豫接壤区,地理位置东经 115°06′~115°28′,北纬 26°27′~36°47′。馆陶县位于漳卫南海河流域黑龙港上游,境内交通方便,大广、青兰两条高速交汇通过;且邯济铁路途经馆陶,馆陶县地理位置见下图 2-1。

分布图,土壤类型,分布图


2.1.3 气象水文地质馆陶县的气候类型为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其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548.7mm,蒸发量 1515.6mm,年平均气温 14℃,日照时数 2557 小时,风速 2.2m/s,相对湿度 67.4%,全年无霜期 195 天,冰冻期 105天。馆陶县地下水含水层均为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含水层发育相对均匀,厚度变化均匀,平均厚度 69.48 米,水力坡度为 1~4‰ 。2.1.4 地形地貌及土壤馆陶县的地势西南部高,东北部低,但总体来说较为平坦,属壤质土冲洪积平原地貌,受河流交互沉积等影响,地形成微度起伏,地面总坡度约为0.6~0.8/10000,堆积物多为粘性土层和砂性土层。全县耕地面积总计为 44.9 万亩,土壤质地多为壤土和沙壤土,其中沙壤土占87.5%,面积为 39.3 万亩。土壤类型分布见下图 2-2。

水利工程现状,干渠,东干


进入卫西干渠,并利用路庄扬水站提水通过幸福渠向县西南几个乡(镇)供水。而卫西干渠的汛期蓄水除少量用于沿线农灌外,主要用于补给地下水。馆陶县排水系统由三部分构成,分别为沙东干渠、卫西干渠及魏大馆排水渠,可以满足馆陶县的排水要求,其中沙东干渠有麻呼寨、河寨渠两个分支,卫西干渠有果子园渠、威临渠和蔡口渠三条支渠排水,而魏大馆排水站则用排涝泵站排水入漳河。由以上情况可以看出,馆陶县地表水量较少,农业用水大部分需开采地下水,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下水开采量较大。馆陶县水利工程情况见下图 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璐;窦明;赵辉;董四方;张彦;王偲;;海水入侵区地下水管理控制水位划定方法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5年12期

2 罗萍萍;;中国典型地下水位控制管理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5年09期

3 赵孟哲;魏晓妹;降亚楠;李建承;;渠井结合灌区控制性关键地下水位及其管理策略研究[J];节水灌溉;2015年07期

4 唐克旺;侯杰;于丽丽;;基于功能的地下水控制水位确定方法[J];中国水利;2015年09期

5 李国正;;经济学视阈中治理地下水超采对策研究[J];水利发展研究;2015年03期

6 姚怀献;;馆陶县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地下水;2014年04期

7 王耀南;王莉芳;;基于可变集理论的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以陕西省为例[J];未来与发展;2014年02期

8 张继路;蒋咏;;我国地下水管理体系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江苏水利;2014年01期

9 王建文;熊敬;;我国地下水管理主要制度的构建[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廖红强;邱勇;杨侠;王星刚;葛任伟;;对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系数的探讨[J];机械工程师;2012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世建;基于Visual MODFLOW的馆陶县地下水数值模拟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6年

2 徐丹;基于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农业用水结构体系[D];河北工程大学;2016年

3 赵敏;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地下水超采区划分及压采效果评价[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4 赵孟哲;基于开采总量及水位控制的灌区地下水协同管理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5 邢俊生;井灌区控制性特征地下水位评价[D];黑龙江大学;2014年

6 王震;地下水超采区关井压采对地下水环境修复效果评价体系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7 曹大为;基于遥感ET技术的河北省馆陶县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538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8538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a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