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新疆吐哈盆地三道岭中侏罗世植物群苏铁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4 04:20
   三道岭中侏罗世植物群产自于新疆哈密坳陷的西山窑组之中,其属种丰富,是中侏罗世时期中国新疆,乃至整个中国北方地区最有代表性的植物群之一,可以代表该时期植物群的基本面貌。植物总体面貌虽然比较清楚,但相比于我国北方其他大多数地区,其研究程度相对还较低。本文重点对产自哈密三道岭大型露天煤矿的苏铁类植物化石进行详细的系统分类学研究。根据叶片的外部宏观形态和表皮微观构造特征,进行详细的形态学描述,并通过与其它相应属的已知种的对比,建立了5个新种Nilssoniopteris hamiensis sp.nov.,N.crassiaxis sp.nov.,Pterophyllum xinjiangensis sp.nov.,Anomozamites spanstomatiger sp.nov.和A.sandaolingensis sp.nov.,确定了3个老种Anomozamites nilssoni,Anomozamites elegans,Nilssonia tenuicaulis和1个相似种Anomozamites cf.kirgisicus。本文还对这些属的建立背景、研究历史、模式种的选取和属征等若干问题进行了相应的讨论,尤其是在我们Nilssoniopteris的标本中,作者发现了该属叶脉不完全都为开放式脉路,还包括有合并式脉路,如一条叶脉分叉后再合并所形成的闭合环状或两条邻脉汇合成一条叶脉这样的现象,进而,本文对该属叶脉部分的属征进行了部分的修改。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本文对Nilssoniopteris,Pterophyllum和Anomozamites三个属的各个种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析了它们的时空分布、演化规律以及与古气候的关系。研究表明:(1)三个属在时空分布上均发生了一次从中低纬度的欧洲-中国区向高纬度的西伯利亚-加拿大区迁移的过程;(2)三个属在它们的演化各阶段其多样性显示出一定的变化规律;(3)三个属所处的古气候条件经历了一次从亚热带-热带气候向暖温带气候发生变化的过程;(4)三个属不仅像现生苏铁一样可以生活在亚热带气候区之中,在暖温带气候区也可以大量出现。最后,通过沉积物特征和古生物特征(包括有植物、孢粉和双壳类)综合分析了研究区中侏罗世早期的古气候特征,应为暖温带潮湿气候。本文通过对新疆北部三道岭地区苏铁类植物的系统研究,丰富了中国北方中侏罗世植物群的化石多样性,对探究我国新疆地区的植物古地理和古气候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在地质学、古植物学、古气候学中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学位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Q914;P534.52
【部分图文】:

本内苏铁目,裂片,细节,叶片


分本内苏铁目叶片不同形态属的裂片形态细节(据 Watson and Slum 由 Brongniart(1825)首次提出,名下包括两个种,即,Brongniart 又将 6 个种归入了该属。除了 P. minus 和名,另两个种是由 Algacites filicoides 和 Osmundites p中,但未使用原种加名而分别被新命名为 P. longifolium。而 P. minus 和 P. majus 又被 Nathorst(1876)转移到Brongniart 提出的 Pterophyllum 属名也变得不合法。然而为本内苏铁目裂片状叶片的形态属,所以 Pott et al.(200. filicoides 作为模式种,而不是 Andrews(1970)选用的 Pterophyllum 最早出现于晚三叠世卡尼期(Pott et al., 20ichtian 期(Gnilovskaya and Golovneva,2018)。历史上,叠系的种被归入 Pterophyllum,因其表皮没有显示为本内未知而不再适于归入该属。

苏铁目,裂片,羽轴,化石


Pseudoctenis,Ctenis(图1-2)。Nilssonia 始现于二叠纪,延续至白垩纪,叶片偶尔全缘型,大多数分裂成大小和形状不同的裂片,偶有个别种的形态具有过渡性,两类形态都有具备,甚至它们可以出现在一片叶子上,叶膜着生于羽轴腹面,表皮细胞壁平直,气孔器单唇型,为苏铁式。其中叶膜着生于羽轴的上部中间并覆盖羽轴是 Nilssonia 从宏观特征上区别于其它各全

三道岭,露天煤矿,煤矿,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区域地质概况2 区域地质概况2.1 地理位置哈密三道岭煤矿位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东部(图 2-1),哈密市以西约 90km 处一矿、老二矿、露天煤矿组成,是我国西北最大的煤矿之一。本文研究的植物化石露天煤矿剖面,地理坐标为东经 91°35′38″-92°39′59″,北纬 43°7′20″-43°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苗雨雁;;关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侏罗世奥勃鲁契夫银杏(Ginkgo obrutschewii Seward)叶表皮构造的讨论[J];世界地质;2017年01期

2 WANG Zixi;SUN Fankai;JIN Peihong;CHEN Yingquan;CHEN Jingwei;DENG Peng;YANG Guolin;SUN Bainian;;A New Species of Ginkgo with Male Cones and Pollen Grains in situ from the Middle Jurassic of Eastern Xinjiang,China[J];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17年01期

3 邓胜徽;卢远征;赵怡;樊茹;王永栋;杨小菊;李鑫;孙柏年;;中国侏罗纪古气候分区与演变[J];地学前缘;2017年01期

4 ZHAO Miao;SUN Chunlin;David L.Dilcher;ZHAO Zhe;NA Yuling;;Anomozamites(Bennettitales) from Middle Jurassic Haifanggou Formation,western Liaoning,China[J];Global Geology;2015年02期

5 邓胜徽;卢远征;樊茹;方林浩;李鑫;刘璐;;早侏罗世Toarcian期大洋缺氧事件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响应[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2年S2期

6 孙春林;李涛;孙跃武;陈跃军;李春田;赵国伟;;吉林南部义和盆地早侏罗世几种苏铁类化石及其古气候意义[J];地质与资源;2010年01期

7 邓胜徽;;中生代主要植物化石的古气候指示意义[J];古地理学报;2007年06期

8 黄嫔;李建国;;新疆玛纳斯河畔红沟剖面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孢粉组合及地层意义[J];微体古生物学报;2007年02期

9 黄嫔;;新疆乌鲁木齐郝家沟剖面郝家沟组和八道湾组孢粉组合及地层意义[J];微体古生物学报;2006年03期

10 孙革;苗雨雁;陈跃军;;新疆准噶尔盆地中侏罗世Sphenobaiera(楔拜拉)一新种[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那玉玲;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地区中侏罗世植物群[D];吉林大学;2015年

2 董曼;新疆沙尔湖煤田中侏罗世植物化石[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540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8540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4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