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店头—隆坊地区长6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学位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P618.1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重力流沉积研究现状
1.2.2 成岩作用研究进展
1.2.3 储层研究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1.4.1 研究技术路线
1.4.2 创新点
1.5 主要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研究区地层划分对比
2.1 研究区基本概况
2.2 地层划分与对比
2.2.1 延长组地层划分
2.2.2 长6油层组划分与对比
2.3 长6地层连井对比
第三章 沉积相与砂体展布特征
3.1 主要相标志
3.1.1 颜色和岩性
3.1.2 粒度特征
3.1.3 沉积构造
3.1.4 测井曲线形态
3.2 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
3.3 沉积微相砂体展布特征
3.3.1 微相横向展布
3.3.2 微相平面展布
第四章 储层成岩作用
4.1 主要成岩作用类型
4.1.1 压实作用
4.1.2 胶结作用
4.1.3 溶蚀作用
4.1.4 交代作用
4.1.5 破裂作用
4.2 成岩序列及阶段划分
4.2.1 成岩序列
4.2.2 成岩阶段
第五章 储层特征
5.1 储层岩石学特征
5.1.1 储层结构特征
5.1.2 储层成分特征
5.2 储集空间类型
5.3 孔喉类型
5.4 储层物性特征
5.4.1 物性的分布特征
5.4.2 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
5.5 孔隙结构特征
5.5.1 压汞曲线类型
5.5.2 孔隙结构特征
5.6 储层裂缝特征
5.7 储层非均质性
5.7.1 层内非均质性特征
5.7.2 层间非均质性特征
5.7.3 平面非均质性特征
第六章 储层主控因素
6.1 沉积因素分析
6.1.1 碎屑颗粒对储层储渗性能的影响
6.1.2 岩石颗粒结构成熟度对储层储渗性能的影响
6.1.3 沉积相对储层储渗性能的影响
6.2 成岩因素分析
6.2.1 破坏性成岩作用对储层储渗性能的影响
6.2.2 建设性成岩作用对储层储渗性能的影响
6.3 构造作用
结论与认识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望新;姜在兴;张元福;;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7段深水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年15期
2 陈欢庆;王珏;杜宜静;;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方法进展[J];高校地质学报;2017年01期
3 操应长;杨田;王艳忠;张少敏;王思佳;张青青;王心怿;;深水碎屑流与浊流混合事件层类型及成因机制[J];地学前缘;2017年03期
4 张涵冰;彭军;杨素举;鲁明;夏青松;李斌;;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其控制因素分析——以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段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16年04期
5 刘秉晞;贺志亮;陈宇;张汉生;宋超;张春燕;;鄂尔多斯盆地甘谷驿油田唐157井区长6油层组沉积相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4期
6 孙福宁;杨仁超;李冬月;;异重流沉积研究进展[J];沉积学报;2016年03期
7 吴凤;田飞;段昕婷;邓南涛;李广涛;;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探区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5年05期
8 李绍华;何汶锶;吴育鹏;;低渗透砂砾岩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J];西部探矿工程;2015年01期
9 付金华;罗顺社;牛小兵;吕奇奇;徐黎明;冯胜斌;李士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段沟道型重力流沉积特征研究[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5年01期
10 张伙兰;裴健翔;谢金有;于俊峰;艾能平;;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一段超压储层孔隙结构特征[J];中国海上油气;2014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田园;正宁—宜君地区长6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张鸣;子洲油田何家集区储层特征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3年
3 刘涛;上畛子地区长6沉积相特征及其与油气分布关系[D];西安石油大学;2012年
4 侯娟;富县西南部长6浊积岩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D];西安石油大学;2011年
5 姬洪明;安塞油田王窑南侏罗系建产潜力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1年
6 乐锦波;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沉积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7 张道锋;陕北斜坡南部三叠系延长组沉积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919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891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