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西北部36 kyr BP以来的古气候环境演变与驱动机制
发布时间:2020-12-07 07:18
东亚季风是影响东亚大部分地区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南海北部陆坡沉积物具有相对较高的沉积速率、良好的碳酸盐保存条件,因而能很好地记录东亚季风的演化历史。海平面在地质历史上的反复升降,可能会导致沉积物的搬运距离、不同物源区的相对贡献、水流等发生变化。南海北部具有非常宽阔的大陆架,海平面变化会造成海陆地理格局的重大变化。因此,海平面变化和东亚季风控制下的陆地风化可能是影响南海北部陆坡沉积的两大主要因素。前人揭示的高分辨率古气候环境记录多集中于南海东北部的珠江口盆地和台西南盆地,而对位于西北部的琼东南盆地末次冰期以来的古气候环境演变研究不足。这限制了我们对南海北部的沉积环境和东亚季风演变的综合认识。本文对取自琼东南盆地北部陆坡的PC338岩芯的沉积物粒度、地球化学和环境磁学性质进行综合分析,识别沉积物的主要物质来源,探讨海平面变化和东亚季风对南海北部陆坡沉积环境的影响。首先,利用AMS14C获得准确年代,结合沉积物粒度分析识别出浊流沉积层,并在剔除浊流沉积层后获得可靠的年代-深度模式。然后,对粒度进行端元组分模型(EMM)分离,提取蕴含不同信息的端元(EM);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主量元素进行分析...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省
【文章页数】:19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地质历史时期的全球温度变化
6图 1.2 过去 1.1 Ma各种气候指标反映的冰期-间冰期旋回A 澳大利亚南部的海岸沙坝;B 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休恩半岛面变化;C 中国西峰黄土磁化率;D 深海氧同位素(δ18O)记录(BryaHuntley et al., 1993; Pirazzoli et al., 1993)Figure 1.2 Glacial-interglacial cycles reflected by various climate inyears. A. Southern Australian coastal barrier; B. Sea level changes revin Huon Peninsula of Papua New Guinea; C.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ofDeep-sea oxygen isotopic (δ18O) records (Bryant, 1997; Heller et al., Pirazzoli et al., 1993).冰期时,由于强劲的冬季风的作用,大量的风力吹扬的些没有冰川覆盖、相对开阔的地带。最理想的两个地区是欧
第 1 章 引言雨与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低纬度地区的表层海水温度(SST)和水平洋暖池有关的海洋-大气圈相互作用以及含跨越赤道的热带辐合带(热带环流系统有关。在北半球的冬季,冷空气受大陆高压系统控制而沿原东部边缘向南传递,形成了最强的北方冷干季风(EAWM)(图 1.3来自北方的冬季风可延伸至华南热带地区,甚至穿越赤道,去驱动南风;而在北方夏季,源自低纬度海洋的有行星尺度环流的季节性变化的而向北迁移,并且进一步受到东亚地区东西向的压力梯度的驱动。温气可以向西北延伸至中国内陆至中蒙边界,形成世界最靠北的夏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在冬季(寒冷干燥)和夏季(炎热潮湿)之间的风向、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An, 2000)。
本文编号:2902872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省
【文章页数】:19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地质历史时期的全球温度变化
6图 1.2 过去 1.1 Ma各种气候指标反映的冰期-间冰期旋回A 澳大利亚南部的海岸沙坝;B 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休恩半岛面变化;C 中国西峰黄土磁化率;D 深海氧同位素(δ18O)记录(BryaHuntley et al., 1993; Pirazzoli et al., 1993)Figure 1.2 Glacial-interglacial cycles reflected by various climate inyears. A. Southern Australian coastal barrier; B. Sea level changes revin Huon Peninsula of Papua New Guinea; C.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ofDeep-sea oxygen isotopic (δ18O) records (Bryant, 1997; Heller et al., Pirazzoli et al., 1993).冰期时,由于强劲的冬季风的作用,大量的风力吹扬的些没有冰川覆盖、相对开阔的地带。最理想的两个地区是欧
第 1 章 引言雨与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低纬度地区的表层海水温度(SST)和水平洋暖池有关的海洋-大气圈相互作用以及含跨越赤道的热带辐合带(热带环流系统有关。在北半球的冬季,冷空气受大陆高压系统控制而沿原东部边缘向南传递,形成了最强的北方冷干季风(EAWM)(图 1.3来自北方的冬季风可延伸至华南热带地区,甚至穿越赤道,去驱动南风;而在北方夏季,源自低纬度海洋的有行星尺度环流的季节性变化的而向北迁移,并且进一步受到东亚地区东西向的压力梯度的驱动。温气可以向西北延伸至中国内陆至中蒙边界,形成世界最靠北的夏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在冬季(寒冷干燥)和夏季(炎热潮湿)之间的风向、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An, 2000)。
本文编号:29028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902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