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鄂西白垩纪远安盆地变形带形成机制

发布时间:2020-12-08 00:30
  变形带是高孔隙砂岩中发育的一种常见的构造变形类型,也是世界上最晚被识别出来的一种构造变形类型。作为一种特殊的构造类型,变形带的密集发育会导致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显著降低,阻碍地下流体的运移,同时会影响到油气资源的开采以及核废料处理等工作的进行。鉴于变形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国外已经对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鄂西白垩纪远安盆地红花套组地层中发育着密集的变形带,在盆地中呈面状分布。远安盆地中出露的变形带以正断类型居多,主要发育在晚白垩世盆地伸展的构造环境背景下。本文主要通过野外实地测量变形带密度分布,红花套组地层沉积相识别,室内数据处理分析等一系列工作,得到如下结果:(1)远安盆地中的变形带集中出现在该盆地中、南部上白垩统红花套组巨厚层砂岩中,尤其以鹿苑寺西侧,花林寺以北以及叶家桥北部地区发育最为密集,最大线密度可达30条/m,其分布范围向南一直可以延伸到江汉盆地内部。但盆地北部跑马岗组地层中却很少有变形带发育。(2)通过对远安盆地上白垩统地层沉积相进行了简单的识别和划分,将上白垩统红花套组地层划分为特征迥异的两种沉积相,即风成沙丘相和河湖相。通过...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省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鄂西白垩纪远安盆地变形带形成机制


研究区区域位置简图

白垩系,地层,互层,粉砂岩


鄂西白垩纪远安盆地变形带形成机制岩以及大量的冲刷构造(李群等,2006)。但是,近些年来贺其川(2011)、黄华和陈柯伶(2011)等人在该地层中发现了高角度斜层理、碎屑颗粒的氧化铁薄膜与颗粒表面的撞击 V 形坑、贝壳状断口等风成相特征,提出该地层是冲积扇-沙漠沉积组合。上白垩统跑马岗组(K2p):厚度约 250~500m, 下部为杂色中厚层状细砂岩、粉砂岩与紫红色、灰绿色泥岩、砂质泥岩互层;上部为灰绿、灰褐色薄-中厚层状细砂岩、粉砂岩与泥岩、粉砂质泥岩互层,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远安盆地中发育的跑马岗组地层主要分布在盆地北部,为典型的河流相和湖泊相沉积,由红棕色薄-厚层泥岩、粉砂岩和砂岩互层组成。

网格图,矿产,湖北省,网格图


图 2.3 江汉盆地断裂网格图(据湖北省矿产局,1990) 构造演化江汉盆地是在前侏罗纪陆相碎屑岩基底上发育起来的断陷盆地,自白垩-新以来,该盆地经历了多期的构造演化,总体上为裂陷到抬升再到整体沉降的过程,具有多幕、多期次的特点。前人对秦岭-大别造山带以南地区的地质研究多集中于盆地沉积演化与油探方面(刘春平等,2006;吴光红,胡纯心,2004; 汪仕忠,戴少武,1997江汉盆地内部断陷带构造演化序列的研究则并不充分。田蜜(2010)和乔彦2011)分别给出了自己的观点,二者的结论不尽相同。田蜜等(2010)根据野外露头点的断裂变形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利用计软件进行反演,在结合区域构造分析的基础上,将江汉盆地西北部地区断陷构造演化分为四个阶段:(1)晚白垩世-古近纪,江汉盆地受 NEE-SWW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变形带的间距分布特征:以白垩纪远安盆地内的变形带为例[J]. 苗俊红,杨艳霞,乔彦波,柳江.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7(16)
[2]鄂西远安白垩纪盆地的宏观构造变形机制[J]. 乔彦波,单业华,田野,聂冠军,孙蓓.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2(01)
[3]江陵凹陷白垩系红花套组沙漠沉积相分析[J]. 罗旋,杨申谷,张亮,王辉,吴一凡.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2(01)
[4]沙漠沉积特征——以江陵凹陷白垩系红花套组为例[J]. 贺其川.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1(07)
[5]江陵凹陷白垩系红花套组沙漠沉积特征[J]. 黄华,陈柯伶.  特种油气藏. 2011(03)
[6]CT扫描技术在低渗透砂岩岩心试验中的应用[J]. 梁亚宁,张士诚,叶银珠,韩秀玲,段鹏辉.  石油钻采工艺. 2011(02)
[7]鄂西白垩纪远安盆地的变形带构造[J]. 乔彦波,单业华,田野,聂冠军.  地质科学. 2011 (01)
[8]苏北陈堡油田风成砂岩沉积成岩特征及其找油意义[J]. 丁圣,林承焰,马宝军,李坚,高建刚.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9]江汉盆地西北部断陷带构造变形分析与古应力场演化序列[J]. 田蜜,施炜,李建华,渠洪杰.  地质学报. 2010(02)
[10]江苏白垩系古沙漠沉积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J]. 陈清华,庞飞,史鹏.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8(05)

硕士论文
[1]沙漠沉积相特征分析研究[D]. 罗旋.长江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041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9041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e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