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流体薄层时移地震AVA/AVF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20-12-09 18:31
随着地震勘探的不断深入,对薄互层反射机理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准确获得薄层的频率特性并了解其时移变化规律,本文从弹性波动理论出发,讨论分析了薄层的反射AVA/AVF(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incident angle/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frequency)特征,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实验予以验证;基于实际测井资料和岩石物理等效介质理论,分析了含流体薄层的时移地震AVA/AVF特征。研究表明:薄层厚度和频率对薄层反射振幅响应的影响是等价的。随着薄层厚度的增加,薄层反射频率特性逐渐出现周期性变化;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加,薄层反射频率特性逐渐向高频方向延伸。在薄层油气藏注水开发过程中,随着含水饱和度的增大,薄层反射P波频率特性向高频方向延伸,而薄层反射P-SV波频率特性基本保持不变。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年03期 第884-898页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5 页
【部分图文】:
图1平面波在薄层中的反射透射示意图Fig.1Thereflectionandtransmissionsketchmapofplanewaveinthinlayer
VRH.Voigt-Reuss-Hill。图2储层时移地震流体替换流程图Fig.2Flowchartoffluidsubstitutionintimelapseseismic相同,即当薄层层厚和频率取值相同时,可得到相同的薄层反射响应特征。从图3f中可以看出,当入射角度固定的时候,薄层反射系数关于厚度和主频的变化呈现严格的对称分布,当层厚增加时,适当减小主频即可获得相同的反射系数。综上可以看出,薄层层厚和主频对薄层反射响应特征的影响是等价的。这是因为在平面波表达式和反透射系数计算表达式中,厚度和频率是成对出现的,二者具有相同的地位,因此在固定入射角情况下,两者对反射系数的影响是相同的。类似地,图4给出了含水砂岩薄层反射P-SV波AVA/AVF特征图,从中也可以得出薄层层厚和频率的等价性质。2.2薄层反射AVA/AVF分析在地震勘探中,地震波传播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滤波的过程,可将地下介质、界面等视为特定的滤波器,自震源发出的地震子波经过这些滤波器的叠加作用,最终被检波器接收形成地震记录。薄互层作为一种广泛分布的岩性油气藏,滤波特性较为复杂,受到储层弹性参数、主频、层厚、入射角度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制约。从射线理论的角度来说,当延续时间为t的地震子波沿着一定角度入射到薄层时(如图1所示):若薄层顶底界面的反射波时差Δt=(tAB+tBC)-tOC<t,则顶底界面的反射波调谐在一起,无法分辨;若t/2≤Δt<t,顶底界面的反射波尽管依然调谐在一起,但此时薄层厚度能够得到有效的识别;而当Δt?t时,顶底界面反射波不再发生调谐而完全分开。实际
参数Table3Elasticparametersoflowvelocitythinlayer岩性vP/(m/s)vS/(m/s)ρ/(g/cm3)层位1页岩21908202.16薄层2含水砂岩21358602.11含气砂岩15459001.88层位3页岩21908202.16a.τ=0.003s;b.τ=0.006s;c.τ=0.009s;d.τ=0.015s;e.τ=0.021s;f.τ=0.027s。图5含水砂岩高速薄层反射P波AVA/AVF特征图Fig.5P-wavereflectionAVA/AVFresponsesofwater-bearingsandstonethinlayerwithhighvelocitya.τ=0.003s;b.τ=0.006s;c.τ=0.009s;d.τ=0.015s;e.τ=0.021s;f.τ=0.027s。图6含水砂岩高速薄层反射P-SV波AVA/AVF特征图Fig.6ConvertedP-SVwavereflectionAVA/AVFresponsesofwater-bearingsandstonethinlayerwithhighvelocity当0.010s<τ≤0.030s时,薄层反射频率特性曲线有多个极值点,也就是存在陷频,当层厚和入射角度不同的时候,极小值点的位置不同。当采用不同滤波档时,会得到不同厚度、不同入射角度对应的薄层反射波。层厚决定了薄层反射频率特性曲线的周期性,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加,薄层反射频率特性曲线向高频方向延伸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数字岩石物理中弹性参数的有限差分计算方法[J]. 印兴耀,秦秋萍,宗兆云. 地球物理学报. 2016(10)
[2]基于测井资料的储层模量反演与地震反射特征分析[J]. 孙成禹,李晶晶,唐杰,张晓钊. 石油物探. 2015(03)
[3]基于岩石物理模型的纵、横波速度反演方法[J]. 印兴耀,李龙. 石油物探. 2015(03)
[4]致密油储层甜点地震预测[J]. 朱超,夏志远,王传武,宋光永,魏学斌,王鹏,王海峰,王波.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02)
[5]交错网格任意阶导数有限差分格式及差分系数推导[J]. 杨庆节,刘财,耿美霞,冯晅,郭智奇,刘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01)
[6]弹性波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法波场分离数值模拟[J]. 李振春,张华,刘庆敏,韩文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7(05)
[7]多参数优化的模拟退火法波阻抗反演[J]. 王振国,陈小宏,王克斌,宋伟,杨松,陈共青. 石油物探. 2007(02)
[8]薄层地球物理特征再认识[J]. 张军华,陆文志,王月英,高荣涛,王永刚. 石油物探. 2004(06)
[9]非线性地球物理反演方法:回顾与展望[J]. 杨文采.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2(02)
[10]薄互层等效横向各向同性的研究[J]. 徐果明,李跃,倪四道,王汉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6(06)
本文编号:2907297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年03期 第884-898页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5 页
【部分图文】:
图1平面波在薄层中的反射透射示意图Fig.1Thereflectionandtransmissionsketchmapofplanewaveinthinlayer
VRH.Voigt-Reuss-Hill。图2储层时移地震流体替换流程图Fig.2Flowchartoffluidsubstitutionintimelapseseismic相同,即当薄层层厚和频率取值相同时,可得到相同的薄层反射响应特征。从图3f中可以看出,当入射角度固定的时候,薄层反射系数关于厚度和主频的变化呈现严格的对称分布,当层厚增加时,适当减小主频即可获得相同的反射系数。综上可以看出,薄层层厚和主频对薄层反射响应特征的影响是等价的。这是因为在平面波表达式和反透射系数计算表达式中,厚度和频率是成对出现的,二者具有相同的地位,因此在固定入射角情况下,两者对反射系数的影响是相同的。类似地,图4给出了含水砂岩薄层反射P-SV波AVA/AVF特征图,从中也可以得出薄层层厚和频率的等价性质。2.2薄层反射AVA/AVF分析在地震勘探中,地震波传播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滤波的过程,可将地下介质、界面等视为特定的滤波器,自震源发出的地震子波经过这些滤波器的叠加作用,最终被检波器接收形成地震记录。薄互层作为一种广泛分布的岩性油气藏,滤波特性较为复杂,受到储层弹性参数、主频、层厚、入射角度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制约。从射线理论的角度来说,当延续时间为t的地震子波沿着一定角度入射到薄层时(如图1所示):若薄层顶底界面的反射波时差Δt=(tAB+tBC)-tOC<t,则顶底界面的反射波调谐在一起,无法分辨;若t/2≤Δt<t,顶底界面的反射波尽管依然调谐在一起,但此时薄层厚度能够得到有效的识别;而当Δt?t时,顶底界面反射波不再发生调谐而完全分开。实际
参数Table3Elasticparametersoflowvelocitythinlayer岩性vP/(m/s)vS/(m/s)ρ/(g/cm3)层位1页岩21908202.16薄层2含水砂岩21358602.11含气砂岩15459001.88层位3页岩21908202.16a.τ=0.003s;b.τ=0.006s;c.τ=0.009s;d.τ=0.015s;e.τ=0.021s;f.τ=0.027s。图5含水砂岩高速薄层反射P波AVA/AVF特征图Fig.5P-wavereflectionAVA/AVFresponsesofwater-bearingsandstonethinlayerwithhighvelocitya.τ=0.003s;b.τ=0.006s;c.τ=0.009s;d.τ=0.015s;e.τ=0.021s;f.τ=0.027s。图6含水砂岩高速薄层反射P-SV波AVA/AVF特征图Fig.6ConvertedP-SVwavereflectionAVA/AVFresponsesofwater-bearingsandstonethinlayerwithhighvelocity当0.010s<τ≤0.030s时,薄层反射频率特性曲线有多个极值点,也就是存在陷频,当层厚和入射角度不同的时候,极小值点的位置不同。当采用不同滤波档时,会得到不同厚度、不同入射角度对应的薄层反射波。层厚决定了薄层反射频率特性曲线的周期性,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加,薄层反射频率特性曲线向高频方向延伸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数字岩石物理中弹性参数的有限差分计算方法[J]. 印兴耀,秦秋萍,宗兆云. 地球物理学报. 2016(10)
[2]基于测井资料的储层模量反演与地震反射特征分析[J]. 孙成禹,李晶晶,唐杰,张晓钊. 石油物探. 2015(03)
[3]基于岩石物理模型的纵、横波速度反演方法[J]. 印兴耀,李龙. 石油物探. 2015(03)
[4]致密油储层甜点地震预测[J]. 朱超,夏志远,王传武,宋光永,魏学斌,王鹏,王海峰,王波.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02)
[5]交错网格任意阶导数有限差分格式及差分系数推导[J]. 杨庆节,刘财,耿美霞,冯晅,郭智奇,刘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01)
[6]弹性波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法波场分离数值模拟[J]. 李振春,张华,刘庆敏,韩文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7(05)
[7]多参数优化的模拟退火法波阻抗反演[J]. 王振国,陈小宏,王克斌,宋伟,杨松,陈共青. 石油物探. 2007(02)
[8]薄层地球物理特征再认识[J]. 张军华,陆文志,王月英,高荣涛,王永刚. 石油物探. 2004(06)
[9]非线性地球物理反演方法:回顾与展望[J]. 杨文采.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2(02)
[10]薄互层等效横向各向同性的研究[J]. 徐果明,李跃,倪四道,王汉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6(06)
本文编号:29072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907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