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短期重现性地磁日变化感应电流集中分布与地震关系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1 00:37
  通过分析台站之间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相关性,研究中国大陆南北带地区90°E~110°E,2009~2018年地磁日变化感应电流线状集中分布现象与MS≥6.0地震关系。统计发现,我国每月平均出现约2次感应电流集中分布现象,且10天左右内有原地重复出现现象——感应电流集中分布重叠异常,原地重现的集中分布感应电流日期间隔一般在10天左右以内,原地重现日期一般不连续,重现次数一般仅有2次。研究发现,我国南北带2009~2018年共出现重叠异常23次,20次重叠异常出现后18个月内重叠段发生MS≥6.0地震,对应率高达87%,地震基本发生在重叠段端部250km以内,重叠段发生2次MS≥6.0地震的比例较低,约35%;重叠段2个端部均发生MS≥6.0地震的比例极小,仅约9%。部分重叠段走向与已经发现的上地幔和地壳高导带埋深走向基本一致,推测重叠异常发生在上地幔和地壳高导带附近,是来自上地幔和地壳内高导带附近的地震异常信息。目前已知,中国大陆强地震主要发生在上地幔高导层的隆起区一带及其壳内高导层发育地区,深部电性测... 

【文章来源】:中国地震. 2020,36(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5 页

【部分图文】:

短期重现性地磁日变化感应电流集中分布与地震关系初步研究


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相关异常空间分布与地震分布(a)、(b)及其三分量日变化曲线与垂直分量差值曲线(c)、(d)

地震分布,中国大陆,地壳,端部


图2 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相关异常阈值线叠加及其地震分布重叠异常出现后18个月内发生地震概率较高,地震基本发生在重叠段的端部。由图2和表2可知,2009年3月~2018年10月计80个月,中国大陆90°E~110°E范围共出现23次重叠异常,其中20次重叠异常后18个月内在重叠段附近发生MS≥6.0地震,比例高达87%(20/23),并有20次重叠段端部发生地震,端部发生地震的重叠异常比列高达83%(19/23),6次重叠段端部和中部均发生地震。

地震分布,中国大陆,地幔,端部


重叠异常出现后18个月内发生地震概率较高,地震基本发生在重叠段的端部。由图2和表2可知,2009年3月~2018年10月计80个月,中国大陆90°E~110°E范围共出现23次重叠异常,其中20次重叠异常后18个月内在重叠段附近发生MS≥6.0地震,比例高达87%(20/23),并有20次重叠段端部发生地震,端部发生地震的重叠异常比列高达83%(19/23),6次重叠段端部和中部均发生地震。有3次重叠异常后18个月内未发生MS≥6.0地震,其中2014年8月2日与8月8日重叠异常后约26个月在重叠段东端发生2016年10月17日杂多6.2级地震,2018年4月24日与5月10日重叠异常后18个月在重叠段东端发生2019年10月28日夏河5.7级地震(35.10°N,102.69°E),图2和表3同时给出了2个地震分布及参数。如果将这2次异常计为有震异常,则有震异常与所有异常的比例高达95%(22/2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幅相法的地磁低点位移异常可靠性分析方法[J]. 黄颂,姚丽,姜楚峰.  地震. 2020(03)
[2]基于地磁垂直分量反相位现象的地下畸变电流正演计算[J]. 章鑫,冯志生,袁桂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9(06)
[3]地震力学成因及前兆机理研究——再“读”唐山地震有感[J]. 陈立德,付虹,张翔,胡小静.  地震研究. 2019(01)
[4]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空间相关特征[J]. 戴勇,高立新,赵星,格根.  防灾减灾学报. 2018(02)
[5]龙门山断裂带大地震孕震环境的岩石磁学证据[J]. 张蕾,李海兵,孙知明,周祐民,曹勇,王焕,叶小舟,何祥丽.  地球物理学报. 2018(05)
[6]2014年云南盈江6.1和鲁甸6.5级地震前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空间相关异常特征[J]. 戴勇,冯志生,杨彦明,梁莹,格根.  地震. 2017(03)
[7]云南南部地区深部电性结构特征研究[J]. 李冉,汤吉,董泽义,肖骑彬,詹艳.  地球物理学报. 2014(04)
[8]汶川地震卫星热红外亮温变化[J]. 张元生,郭晓,钟美娇,沈文荣,李稳,何斌.  科学通报. 2010(10)
[9]地磁低点位移线两侧异常变化的反相位现象及其解释[J]. 冯志生,李琪,李鸿宇,居海华.  中国地震. 2009(02)
[10]1927年古浪8级大震区及其周边地块的深部电性结构[J]. 詹艳,赵国泽,王继军,陈小斌,肖骑彬,黄哲,镇国钧.  地球物理学报. 2008(02)



本文编号:29697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9697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f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