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东海北部外陆架及邻区灾害地质体特征及成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1 20:21
  基于"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在东海北部实测的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资料,对东海北部外陆架及邻区主要灾害地质体的内部反射结构、外部形态等地震反射特征进行了总结,识别出了高角度活动断层、海底火山、岩浆底辟、海底滑坡、埋藏古河道、埋藏古三角洲、古潮流沙脊等多种灾害地质体类型,并对这些海洋灾害地质体的分布、成因以及各种灾害地质体对海上油气勘探及海洋工程建设的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这些灾害地质体的识别可以很好的为该区的海上生产活动及工程建设提供减灾防灾参考。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 2020,47(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8 页

【部分图文】:

东海北部外陆架及邻区灾害地质体特征及成因研究


研究区位置图

分布图,分布图,断层,活动断层


活动断层由于其对工程潜在巨大影响,一直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徐锡伟,2006)。这里将活动断层定义为新近纪以来活动过的、正在活动或断续活动并具有潜在活动可能性的断层。在浅地层剖面上,断层表现为一个或多个连续性好的反射波组发生系统的错移,有的表现为两盘厚度不一致、地层发生弯曲,有的则表现为反射层终止或减薄,还有的两侧反射特征不一致。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上分析发现东海外陆架—冲绳海槽地区的断层多为高角度的活动正断层(图3)。绝大多数断层是从剖面的底部起始的,随着沉积层由下而上,新的断层在原来的位置上继承性向上发育,断距越来越小,为现代活动断层。剖面的断层多处具有集束性,即多条断层性质一致、几何参数基本一致,密集分布,形成一个大的断裂带,本文将这样的断层带称为集束断层带。该区的集束断层带通常由数十条断层组成,均是高角度的正断层,NNE向,基本都断穿了海底10 ms以下的地层,研究认为断层的成因与冲绳海槽晚更新世岩浆活动有关(金翔龙,1992;赵金海,2004)。图3 活动断层典型浅地层剖面

剖面图,活动断层,地层,剖面


活动断层典型浅地层剖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海北部陆坡一统峡谷群地貌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J]. 伊善堂,胡小三,罗宗杰,罗伟东.  海洋地质前沿. 2020(04)
[2]壳聚糖共混膜的制备及其对Cu2+的吸附[J]. 王淑荣,王香爱,曹强,刘小东.  化工科技. 2020(01)
[3]东海北部外陆架MIS 6以来的沉积地层格架及古环境演化[J]. 陈珊珊,王中波,陆凯,祁江豪,赵钊,张志珣.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9(06)
[4]尼日尔三角洲泥底辟形成控制因素及构造演化模式[J]. 雷雨婷,李江海,王殿举,杨梦莲.  特种油气藏. 2019(05)
[5]南海北部陆坡区海底峡谷地貌、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J]. 刘丛舒,丁巍伟,殷绍如,方鹏高,丁航航.  海洋学研究. 2019(02)
[6]渤海南部莱州湾晚更新世以来沉积演化特征[J]. 高茂生,郭飞,侯国华,仇建东,孔祥淮,刘森,黄学勇,庄海海.  中国地质. 2018(01)
[7]莺歌海盆地底辟类型及侵入方式[J]. 宋瑞有,于俊峰,韩光明,郝德峰,李文龙.  世界地质. 2017(04)
[8]青岛近海灾害地质研究[J]. 张永明,石晓伟,吕志伟,毕建强.  海洋通报. 2017(04)
[9]南海北部陆架边缘区域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J]. 朱友生.  中国海上油气. 2017(03)
[10]三沙海底峡谷识别与地貌特征分析[J]. 李学杰,王大伟,吴时国,王微微,刘刚.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7(03)

博士论文
[1]东海灾害地质分区研究的理论与实践[D]. 刘乐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5

硕士论文
[1]南海北部外陆架灾害地质因素及其对海底管道的影响研究[D]. 李泽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1



本文编号:29714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9714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b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