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陡山沱组黑色页岩有机岩石学特征和生烃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2 08:29
  新元古界陡山沱组是我国新元古代地层中的富有机质沉积,被认为是南方重要的古老和超深层烃源岩。本论文以四川盆地东南缘的渝东南地区陡山沱组为例,运用有机岩石学与有机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并借助对比研究,探讨了新元古界烃源岩的生烃行为。陡山沱组经历了复杂构造演化、有机质热演化过高,是我国南方古老和超深层烃源岩的典型代表之一。显微组分分析表明,陡山沱组烃源岩由于地质演化历史漫长、成熟度高,导致显微组分的光学性质明显趋同,残余的成因特征十分模糊,现今显微组分组成变得较单一,主要可划为源内残余固体沥青和惰质组。源内残留固体沥青的成因与残留在烃源岩内的液态烃的热演化有关。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展现出了海洋环境菌藻类生源贡献的特征,其中包含有真核生物物质的输入。选用了巴基斯坦晚新元古代盐岭组(Salt Range Formation)富有机质页岩开展热模拟实验。盐岭组页岩与陡山沱组烃源岩在沉积年代、沉积环境、有机质生源和岩性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其中菌藻生源的显微组分非常富集,且现今有机质成熟度仅处于生油窗初期,解决了因为我国缺乏成熟度低的新元古代烃源岩,而无法可信地在实验室重演这些古老沉积有机质热演化的难题。...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陡山沱组黑色页岩有机岩石学特征和生烃行为研究


研究技术路线图

行政区划图,行政区划图,重庆市,铁路


第2章区域地质概况-8-第2章区域地质概况2.1研究区地理位置重庆市东南部是本文的研究区。重庆市在我国长江上游地区,地处西南部,地跨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其经纬度为北纬28°10"~32°13"、东经105°11"~110°11"。渝东北连接陕西与湖北,渝东、渝东南与湖南和湖北相邻,渝北、渝西接临四川,渝南靠近贵州。其辖区的南北宽450km,东西长470km,面积为82402.95k㎡。全市辖23个市辖区、11个县和4个自治县,共计3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如图2.1。重庆市境内铁路、水路、公路等运输方式方便快捷。重庆目前拥有成渝铁路、渝黔铁路、襄渝铁路、渝怀铁路、渝遂铁路、宜万铁路达万铁路、三万铁路(綦江三江至万盛),万南铁路(綦江万盛至南川)。经过重庆的国道有210国道、319国道、212国道、318国道、326国道和多条告诉公路通道。重庆拥有得天独厚的黄金水道——长江,较小轮船沿嘉陵江北上,可至合川、潼南、南充、广安、遂宁等城市;经长江从涪陵入乌江,向南能通航到武垄彭水,直至贵州境内。图2.1重庆市行政区划图Fig.2.1MapofChongqingadministrativedivisions

分布图,重庆,分布图,构造单元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11-划分为地槽区。依据最后一次褶皱基底的形成时期来划分地台区的Ⅰ级构造单元;在地台发展阶段形成了大型坳陷和隆起,以此构成了Ⅱ级单元;地台发展阶段某一地质时期形成的凸起和凹陷构成了Ⅲ级单元;后期盖层变形形成的褶皱带及构造变动被划分为Ⅳ级单元。图2.2重庆地区构造分区分布图(据钟宁宁等,2016)Fig.2.2MapofChongqinggeologicalblock依据上述构造地质单元的划分原则,重庆地区可划分为几个不同级别的构造单元,分别是:2个Ⅰ级构造单元、4个Ⅱ级构造单元、4个Ⅲ级构造单元和10个Ⅳ级构造单元,如图2.2。一级构造单元:Ⅰ1扬子准地台、Ⅰ2秦岭地槽褶皱系;二级构造单元:Ⅱ1重庆台坳、Ⅱ2上扬子台坳、Ⅱ3大巴山台缘坳陷、Ⅱ4北大巴山冒地槽褶束带;三级构造单元:Ⅲ1重庆陷褶束带、Ⅲ2川中台拱、Ⅲ3渝东南凹陷褶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重庆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笔石光学特征及其在成熟度评价中的应用[J]. 罗情勇,郝婧玥,李可文,戴娜,栾进华,程礼军,张志平,胡科,钟宁宁.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7(12)
[2]渝东南地区下古生界富有机质页岩有机岩石学特征[J]. 范文斐,侯读杰,底萌卿.  地质与勘探. 2016(02)
[3]中扬子北部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地质特征及页岩气资源潜力分析[J]. 单长安,张廷山,郭军杰,梁兴,张朝.  中国地质. 2015(06)
[4]海相优质烃源岩的超显微有机岩石学特征与岩石学组分分类[J]. 秦建中,腾格尔,申宝剑,陶国亮,卢龙飞,仰云峰.  石油实验地质. 2015(06)
[5]中生代-新生代大陆边缘盆地海相烃源岩成因类型[J]. 戴娜,钟宁宁,邓运华,李伟,康洪全.  石油学报. 2015(08)
[6]渝东南-湘鄂西地区构造运动与下志留统页岩气勘探[J]. 李伦炯,杨飞,孙传敏,叶建中,裴振洪.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3(10)
[7]开放体系下平凉组页岩干酪根的生烃动力学研究[J]. 江林香,王庆涛,卢鸿,刘金钟,彭平安.  地球化学. 2012(02)
[8]开放、封闭两种体系对比模拟确定深层烃源岩成烃机制——以东营凹陷沙四段烃源岩为例[J]. 张守春,张林晔,王宇蓉,张蕾,包友书.  天然气工业. 2010(09)
[9]新元古代陡山沱期古海洋生物群研究进展[J]. 密文天,林丽,庞艳春,杨永军,黄燕.  海洋地质动态. 2010(05)
[10]扬子地台陡山沱期真核生物爆发事件研究[J]. 李德亮,谌麒宇,龙士清,祁超.  安徽农业科学. 2010(13)



本文编号:29725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9725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2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