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昆仑夏日哈木地区二长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发布时间:2021-01-16 09:47
东昆仑夏日哈木地区首次发现了早泥盆世二长花岗岩,对其开展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进一步探讨其岩石成因和构造地质背景。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412.1±5.7) Ma(MSWD=0.95),形成于早泥盆世早期;岩石为过弱铝质亚碱性花岗岩,富SiO2(含量为71.41%~72.46%)、K2O(含量为5.27%~6.16%),贫Fe2O3(含量为1.86%~2.05%)、P2O5(含量为0.08%~0.12%),富集轻稀土元素,具明显的负Eu异常;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上可以看出,岩石明显富集Rb、Th、Zr、Hf,强烈亏损Nb、Sr、P、Ti、Ba。夏日哈木地区二长花岗岩属于I型花岗岩,其源岩可能由幔源岩浆底侵加热下地壳岩石致其部分熔融而形成,处于由同碰撞向后碰撞转换的构造环境,说明东昆仑夏日哈木地区在早泥盆世早期已进入伸展阶段。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调查. 2020,7(06)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东昆仑造山带地质简图[9]
研究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古元古代金水口岩群白沙河岩组,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混合片麻岩、大理岩、黑云二长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等(图2),原岩为碎屑岩-碳酸盐岩-火山岩建造,经历了角闪岩相区域变质作用。区内断裂发育,以近EW向、NW向和NE 向断裂为主, 其中近EW 向断裂规模最大,贯穿整个研究区,NW向和NE向断裂形成时间晚于近EW向断裂。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岩石主要由镁铁-超镁铁质杂岩、辉长岩、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组成。镁铁-超镁铁质杂岩在研究区北部呈岩墙状产出,锆石U-Pb年龄为(423±1)Ma[13]; 闪长岩呈小岩株状和岩脉状产出,锆石U-Pb 年龄为(243±1)Ma[14]; 正长花岗岩呈岩株状产出,锆石U-Pb年龄为(391.1±1.4)Ma[5],铜镍硫化物矿体主要产于研究区西北部镁铁-超镁铁质杂岩中。3 样品特征
用于岩石地球化学及年代学测试的9 件样品采自夏日哈木河东侧二长花岗岩岩体中,岩体呈近NS向岩株状侵入于金水口岩群变质岩中,出露面积约2 km2。岩石呈浅肉红色(图3左),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和黑云母(图3(右))。钾长石呈半自形板状,粒径为0.2~2 mm,杂乱分布,含量约45%; 斜长石呈半自形板状-它形粒状,粒径多为0.2~2 mm,少数为2~3 mm,部分可见聚片双晶,含量30%~35%; 石英呈它形粒状,粒径为0.05~1.8 mm,杂乱分布,表面干净,部分可见波状消光,含量约20%; 黑云母呈鳞片状,片径为0.1~0.5 mm,零散分布,含量为2%~5%。4 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昆仑五龙沟地区晚志留世A型花岗岩成因:U-Pb年代学、地球化学、Nd及Hf同位素制约[J]. 王艺龙,李艳军,魏俊浩,李欢,韩玉,周红智,黄啸坤,柯坤家. 地球科学. 2018(04)
[2]东昆仑西段夏日哈木榴辉岩原岩属性及陆(弧)陆碰撞[J]. 范亚洲,孟繁聪,段雪鹏. 地质学报. 2018(03)
[3]东昆仑高压变质带榴辉岩和榴闪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动力学背景[J]. 国显正,贾群子,钱兵,弥佳茹,李金超,孔会磊,姚学钢.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7(06)
[4]冈底斯带南部桑日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其动力学意义[J]. 王珍珍,刘栋,赵志丹,闫晶晶,石卿尚,莫宣学. 岩石学报. 2017(08)
[5]东昆仑夏日哈木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铬尖晶石特征及其指示意义[J]. 张志炳,李文渊,张照伟,刘月高,钱兵,王亚磊,张江伟,王博林,张洪川.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6(05)
[6]东昆仑早古生代造山后花岗岩的特征——以大干沟花岗岩为例[J]. 田广阔,孟繁聪,范亚洲,刘强,段雪鹏.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16(03)
[7]东昆仑造山带早古生代的大陆碰撞:来自榴辉岩原岩性质的证据[J]. 孟繁聪,崔美慧,贾丽辉,任玉峰,冯惠彬. 岩石学报. 2015(12)
[8]东昆仑夏日哈木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岩石成因与拉张型岛弧背景[J]. 姜常义,凌锦兰,周伟,杜玮,王子玺,范亚洲,宋艳芳,宋忠宝. 岩石学报. 2015(04)
[9]东昆仑夏日哈木铜镍矿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J]. 王冠,孙丰月,李碧乐,李世金,赵俊伟,奥琮,杨启安. 地学前缘. 2014(06)
[10]东昆仑夏日哈木矿区闪长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J]. 王冠,孙丰月,李碧乐,李世金,赵俊伟,杨启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03)
本文编号:2980603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调查. 2020,7(06)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东昆仑造山带地质简图[9]
研究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古元古代金水口岩群白沙河岩组,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混合片麻岩、大理岩、黑云二长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等(图2),原岩为碎屑岩-碳酸盐岩-火山岩建造,经历了角闪岩相区域变质作用。区内断裂发育,以近EW向、NW向和NE 向断裂为主, 其中近EW 向断裂规模最大,贯穿整个研究区,NW向和NE向断裂形成时间晚于近EW向断裂。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岩石主要由镁铁-超镁铁质杂岩、辉长岩、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组成。镁铁-超镁铁质杂岩在研究区北部呈岩墙状产出,锆石U-Pb年龄为(423±1)Ma[13]; 闪长岩呈小岩株状和岩脉状产出,锆石U-Pb 年龄为(243±1)Ma[14]; 正长花岗岩呈岩株状产出,锆石U-Pb年龄为(391.1±1.4)Ma[5],铜镍硫化物矿体主要产于研究区西北部镁铁-超镁铁质杂岩中。3 样品特征
用于岩石地球化学及年代学测试的9 件样品采自夏日哈木河东侧二长花岗岩岩体中,岩体呈近NS向岩株状侵入于金水口岩群变质岩中,出露面积约2 km2。岩石呈浅肉红色(图3左),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和黑云母(图3(右))。钾长石呈半自形板状,粒径为0.2~2 mm,杂乱分布,含量约45%; 斜长石呈半自形板状-它形粒状,粒径多为0.2~2 mm,少数为2~3 mm,部分可见聚片双晶,含量30%~35%; 石英呈它形粒状,粒径为0.05~1.8 mm,杂乱分布,表面干净,部分可见波状消光,含量约20%; 黑云母呈鳞片状,片径为0.1~0.5 mm,零散分布,含量为2%~5%。4 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昆仑五龙沟地区晚志留世A型花岗岩成因:U-Pb年代学、地球化学、Nd及Hf同位素制约[J]. 王艺龙,李艳军,魏俊浩,李欢,韩玉,周红智,黄啸坤,柯坤家. 地球科学. 2018(04)
[2]东昆仑西段夏日哈木榴辉岩原岩属性及陆(弧)陆碰撞[J]. 范亚洲,孟繁聪,段雪鹏. 地质学报. 2018(03)
[3]东昆仑高压变质带榴辉岩和榴闪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动力学背景[J]. 国显正,贾群子,钱兵,弥佳茹,李金超,孔会磊,姚学钢.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7(06)
[4]冈底斯带南部桑日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其动力学意义[J]. 王珍珍,刘栋,赵志丹,闫晶晶,石卿尚,莫宣学. 岩石学报. 2017(08)
[5]东昆仑夏日哈木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铬尖晶石特征及其指示意义[J]. 张志炳,李文渊,张照伟,刘月高,钱兵,王亚磊,张江伟,王博林,张洪川.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6(05)
[6]东昆仑早古生代造山后花岗岩的特征——以大干沟花岗岩为例[J]. 田广阔,孟繁聪,范亚洲,刘强,段雪鹏.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16(03)
[7]东昆仑造山带早古生代的大陆碰撞:来自榴辉岩原岩性质的证据[J]. 孟繁聪,崔美慧,贾丽辉,任玉峰,冯惠彬. 岩石学报. 2015(12)
[8]东昆仑夏日哈木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岩石成因与拉张型岛弧背景[J]. 姜常义,凌锦兰,周伟,杜玮,王子玺,范亚洲,宋艳芳,宋忠宝. 岩石学报. 2015(04)
[9]东昆仑夏日哈木铜镍矿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J]. 王冠,孙丰月,李碧乐,李世金,赵俊伟,奥琮,杨启安. 地学前缘. 2014(06)
[10]东昆仑夏日哈木矿区闪长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J]. 王冠,孙丰月,李碧乐,李世金,赵俊伟,杨启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03)
本文编号:29806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980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