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四川叠溪晚更新世湖相沉积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发布时间:2021-01-19 00:17
  2008年5月12日在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构造带中段发生了Ms 8.0的汶川地震。这一高强度的巨大地震,对汶川-茂县这一人口密集区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数以万计的人在此次地震中伤亡。在这一背景下,对于当地的古地震事件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受限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高山峡谷地貌,传统的开挖探槽的古地震研究方法在这一区域很难开展,而在青藏高原东缘广泛分布的古湖沉积为古地震研究提供了新途径。本文通过对岷江上游叠溪博物馆厚9.45 m的湖相剖面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和石英表面微结构的研究,对于不同粒级的湖相沉积物的来源以及构造活动与古湖相沉积的关系有了初步认识,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通过对粒度数据的端元模拟,将碎屑颗粒按粒径分为以20μm为界的两个组分,分别是以10μm为峰值的粒径<20μm的细颗粒组分和以56μm为峰值的粒径>20μm的粗颗粒组分。(2)通过使用萨胡判别,初步认为这些碎屑颗粒绝大部分都是风成的。利用萨胡判别的结果选取的典型样品制作频率累积曲线,频率曲线依Y值的不同分为单峰和双峰两种,其Y值<-12的呈现以10μm左右为峰值的单峰,而其>-1的则呈现以1...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四川叠溪晚更新世湖相沉积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表面微结构出现频率与不同环境关系

技术路线图,论文,野外调查


量的地震事件记录,所以我们选取了叠溪海子水边的叠溪博物馆剖面为研究对研究古叠溪堰塞湖湖相沉积物物源为目的,主要通过三个方向对物源进行讨论一是沉积物环境指标分析,主要通过粒度分析和石英表面微结构研究;其二是域地质构造活动的分析;其三是对区域地理背景的讨论,主要涉及研究区地貌雨量。主要思路为:资料搜集-野外调查-系统分析-综合研究。(1)查阅研究区的相关文献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野外调查对剖面描述、采及照相。(2)以沉积学为理论基础,综合研究区的地理地质背景以及地貌学、年代学科知识,以全面的探索本研究中粒度以及石英颗粒表面微结构数据中蕴含的信(3)根据本研究主要的目的,将搜集到的资料、野外成果、实验得到的数据起来,完成论文的撰写具体技术路线如图 1-2:

剖面图,青藏高原东缘,河谷地貌,地理位置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晚新生代青藏高原的隆升使得高原面平均海拔达到了 4000m,高原大部分地区进入了冰冻圈。青藏高原海拔和气候的改变对东亚乃至全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对于青藏高原及其周缘晚新生代的气候和构造活动的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岷江流经的青藏高原东缘是青藏高原及其周缘构造活动及地势变化最为强烈的地区之一(图 2-1 A),是当今学界关注的重点地区之一。由于该地区地质历史时期地震频发,沿岷江形成了许多古堰塞湖,这些古湖现今遗留下来的连续、稳定的湖相沉积物对于构造活动和气候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1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2.1.1 地理位置


本文编号:29859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9859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0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