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地震单井观测系统的震源逆时成像方法
发布时间:2021-01-21 12:00
震源定位无论在天然地震还是勘探地震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的定位方法是建立在地震事件可以在地震记录上被观测到的基础上,这样我们可以在地震记录中拾取微地震事件的到时信息。但很多情况下,一些低信噪比的微地震很难在地震记录上被识别。逆时成像方法(TRI method)运用波动方程反传地震记录去定位被动源。相比于基于射线理论的绕射叠加方法,它能够在复杂介质中定位地震事件。基于声波方程的逆时成像方法由于没有利用不同震相地震波的到时差信息,从而导致单井监测条件下定位结果分辨能力不够。本论文研究震源弹性波逆时成像方法在单井观测系统下的应用。弹性波逆时成像方法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将地震记录作为边界条件,通过计算弹性波波动方程重构地震波波场,并在计算过程中分解P波和S波;第二步是施加一个合适的成像条件通过分解的P波和S波得到震源的像。本论文工作包括如下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我们首先对比了不同的P波和S波波场方法分解方法,选择了能够保存原始地震波波场矢量信息的解耦分解方法作为本论文中的方法。论文将P波和S波分解方法和干涉技术相结合,提出了 PS干涉互相关成像条件,用来解决传统成像条件成像结果中的类辐射...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微地震震源定位的意义
1.2 微地震震源定位方法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弹性波逆时成像中的干涉互相关成像条件
2.1 地震波波场分解方法
2.1.1 亥姆霍兹分解方法
2.1.2 解耦类分解方法
2.1.3 两种PS波分解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2.2 弹性波逆时成像中的干涉成像条件
2.2.1 与传统PS互相关成像条件对比
2.2.2 与传统干涉成像条件对比
2.2.3 同声波绕射叠加成像方法比较
2.2.4 同声波逆时成像方法比较
2.3 观测系统布设和偏移速度模型误差的讨论
2.3.1 观测系统稀疏程度和规则程度
2.3.2 速度模型误差
2.4 重叠事件的讨论
2.4.1 发震时刻相同的同震级地震事件
2.4.2 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同震级地震事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单井观测系统下的逆时定位方法
3.1 传统单井观测系统下定位方法的缺点
3.2 弹性波逆时成像方法在单井观测系统下的成像结果
3.3 利用解耦方法分解所得各个震相波场的波场快照
3.4 波动方程震源定位流程
3.5 合成测试
3.6 关于数据域噪音的讨论
3.7 微地震事件相较于监测井比较深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干涉走时微地震震源定位方法[J]. 王璐琛,常旭,王一博. 地球物理学报. 2016(08)
[2]利用三维高斯射线束成像进行地震定位[J]. 曹雷,张金海,姚振兴. 地球物理学报. 2015(02)
[3]井地联合观测多分量微地震逆时干涉定位[J]. 李振春,盛冠群,王维波,崔庆辉,周德山.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4(04)
[4]地面与井中观测条件下的微地震干涉逆时定位算法[J]. 王晨龙,程玖兵,尹陈,刘鸿.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9)
[5]利用拟牛顿法和信赖域法联合反演震中分布与一维速度结构[J]. 田玥,陈晓非. 地球物理学报. 2006(03)
[6]多分量地震波波场分解研究[J]. 胡天跃,张广娟,赵伟,温书亮. 地球物理学报. 2004(03)
本文编号:2991121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微地震震源定位的意义
1.2 微地震震源定位方法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弹性波逆时成像中的干涉互相关成像条件
2.1 地震波波场分解方法
2.1.1 亥姆霍兹分解方法
2.1.2 解耦类分解方法
2.1.3 两种PS波分解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2.2 弹性波逆时成像中的干涉成像条件
2.2.1 与传统PS互相关成像条件对比
2.2.2 与传统干涉成像条件对比
2.2.3 同声波绕射叠加成像方法比较
2.2.4 同声波逆时成像方法比较
2.3 观测系统布设和偏移速度模型误差的讨论
2.3.1 观测系统稀疏程度和规则程度
2.3.2 速度模型误差
2.4 重叠事件的讨论
2.4.1 发震时刻相同的同震级地震事件
2.4.2 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同震级地震事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单井观测系统下的逆时定位方法
3.1 传统单井观测系统下定位方法的缺点
3.2 弹性波逆时成像方法在单井观测系统下的成像结果
3.3 利用解耦方法分解所得各个震相波场的波场快照
3.4 波动方程震源定位流程
3.5 合成测试
3.6 关于数据域噪音的讨论
3.7 微地震事件相较于监测井比较深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干涉走时微地震震源定位方法[J]. 王璐琛,常旭,王一博. 地球物理学报. 2016(08)
[2]利用三维高斯射线束成像进行地震定位[J]. 曹雷,张金海,姚振兴. 地球物理学报. 2015(02)
[3]井地联合观测多分量微地震逆时干涉定位[J]. 李振春,盛冠群,王维波,崔庆辉,周德山.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4(04)
[4]地面与井中观测条件下的微地震干涉逆时定位算法[J]. 王晨龙,程玖兵,尹陈,刘鸿.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9)
[5]利用拟牛顿法和信赖域法联合反演震中分布与一维速度结构[J]. 田玥,陈晓非. 地球物理学报. 2006(03)
[6]多分量地震波波场分解研究[J]. 胡天跃,张广娟,赵伟,温书亮. 地球物理学报. 2004(03)
本文编号:29911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991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