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中生代地层剥蚀厚度估算及古构造恢复

发布时间:2021-01-23 12:58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中生界及以上地层主要经历了三叠系—侏罗系、侏罗系延安组—直罗组、侏罗系—白垩系和白垩系—第四系地层不整合面对应的4期地层抬升与剥蚀事件。综合利用压实曲线外推法及地层趋势对比法估算了三叠纪以来4期构造抬升事件导致的地层剥蚀厚度,并对其进行了对比与验证,采用盆地模拟方法恢复了研究区长8油层组顶面构造演化过程。结果表明,三叠纪末延长组地层剥蚀厚度为345465 m、中侏罗世末延安组地层剥蚀厚度为150220 m,侏罗纪末安定组地层剥蚀厚度为160250 m,晚白垩世—新近纪末志丹群剥蚀厚度为9801 280 m。构造沉降及抬升与剥蚀共同控制了研究区延长组地层的构造形态,自三叠纪以来,其表现为掀斜构造演化过程。 

【文章来源】:岩性油气藏. 2016,28(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中生代地层剥蚀厚度估算及古构造恢复


镇泾地区构造位置及井位分布

示意图,地层趋势,对比法,示意图


?鱿执砦蟆R虼耍?诿?条剖面线上地层剥蚀厚度估算之后,应采用不同方向剖面闭合校正的方法,检查不同方向剖面交点处估算的地层剥蚀厚度是否一致。如果交点处地层剥蚀厚度估算不一致,则检查过交点的2条地层对比剖面地层剥蚀厚度估算是否存在问题。如此反复估算并校验,不断调整地层对比剖面中地层厚度横向变化趋势,使得各剖面的地层剥蚀厚度估算结果在交点处都一致。在研究区范围内选择钻井、测井和录井等资料均较全,钻达目的层位的90余口井,沿沉积相展布方向及与之垂直的北西方向,制作了14条连井地质剖面(图3),建立起剖面线分布相对均匀的网络,作为地层剥蚀厚度估算的框架。根据地层趋势对比法,在剖面上分析残余地层厚度在横向上的变化趋势,假定相同的沉积环境下,地层纵、横向变化率基本一致,由此计算出基准井之间地层厚度与横向延伸距离的比值,并将该值设为地层趋势变化率。由于非基准井与基准井间的距离已知,因此,剖面上某井遭受剥蚀的地层厚度可用其与基准井间的距离乘以地层趋势变化率求得,该井的地层剥蚀厚度(a)红河8井(b)红河4井图2泥岩压实曲线外推法剥蚀厚度恢复结果Fig.2Thedenudationthicknessrecoveredbycompactioncurveextrapolationmethod图3地层趋势对比法恢复地层剥蚀厚度示意图Fig.3Sketchshowingdenudationthicknessrecoveredbyformationtendencycorrelationmethod10008006004002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海拔/m100600声波时差/(μs·m-1)剥蚀前沉积地层顶界剥蚀厚度(1097m)y=6.67x-2076.05R2=0.98K1z4-5K1z3K1z1-21216.5m720.0m939.0m10008006004002000-200-400-600

泥岩压实,剥蚀厚度恢复,外推法,曲线


2016年大现象,因为井径扩大会造成声波时差增大。镇泾地区泥岩压实研究结果显示,由于白垩系内部沉积环境存在差异,压实曲线具有明显分段性(图2)。以研究区内红河8与红河4井为例,其白垩系残留地层厚度均超过1000m,白垩系泥岩相对发育,第四系黄土沉积不足百米,能够制作较好地反映地层压实规律的泥岩压实曲线,因此可采用泥岩压实趋势外推法确定剥蚀前地层顶界面。2口井泥岩压实曲线显示白垩系内部声波时差读值随深度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分段性,对靠近剥蚀面最上段泥岩压实趋势线进行延伸外推至地表的声波时差值,获得红河8井处白垩系地层剥蚀厚度为1097m、红河4井白垩系地层剥蚀厚度为1090m。2.2地层趋势对比法地层趋势对比法主要根据相邻地区未剥蚀或剥蚀厚度易于准确获得处的地层厚度,考虑地层厚度递减,假定地层垂向厚度与横向延伸距离比值在一定范围内保持不变,以此来估算地层剥蚀量[12]。该方法估算结果的准确性关键在于基准井的选择。为保证估算结果的可靠性,可采用不同方向剖面相交闭合校验的方法进行标定。天环坳陷为白垩系沉积中心,地层剥蚀轻微,白垩系泥岩较为发育,利用压实曲线外推法估算获得天环坳陷内环40、演16、演3与演19等井的白垩系地层剥蚀厚度,并以其为基准井标定研究区内白垩系地层剥蚀厚度,此外,选择盆地内未受三叠纪末、中侏罗世末和侏罗纪末等3期抬升与剥蚀事件影响的塞26、定探2和盐5井作为基准井[12],标定研究区内前3期地层剥蚀厚度。以基准井所在剖面为基准剖面,以基准剖面上其他井为研究区非基准剖面的基准井,以此类推到其他剖面来开展地层对比,并以剖面交点处的井作为验证井,不同方向剖面上估算的地层剥蚀厚度在交点处应该基本一致。如果其相差甚远,说明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鄂尔多斯镇泾地区延长组成藏体系与油气富集模式[J]. 肖承钰,尹伟,张颖,徐士林,杨渔,刘振峰.  石油实验地质. 2015(03)
[2]利用声波速度计算南阳凹陷古近纪末地层抬升量[J]. 王忠楠,柳广弟,陈婉,杨雨然,郭飞飞,唐惠.  岩性油气藏. 2014(06)
[3]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晚三叠世重力流沉积体系[J]. 杨仁超,何治亮,邱桂强,金之钧,孙冬胜,金晓辉.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4(06)
[4]鄂尔多斯盆地镇原地区长8油层组低渗透储层特征[J]. 田甜,王海红,郑荣才,侯长冰,王昌勇.  岩性油气藏. 2014(01)
[5]镇泾地区长8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研究[J]. 熊迪,丁晓琪,朱志良,乐锦鹏.  岩性油气藏. 2013(05)
[6]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镇泾地区中生界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J]. 邓南涛,张枝焕,王付斌,梁全胜,李宇翔,李文浩,陆骋,赵双丰,罗梦姣.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3(03)
[7]含油气盆地古构造恢复方法研究及进展[J]. 久凯,丁文龙,李春燕,曾维特.  岩性油气藏. 2012(01)
[8]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镇泾地区典型油藏动态解剖及成藏过程恢复[J]. 尹伟,胡宗全,李松,刘震,商晓飞,张华照.  石油实验地质. 2011(06)
[9]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长8段致密砂岩油藏成藏孔隙度下限研究[J]. 潘高峰,刘震,赵舒,王菁.  现代地质. 2011(02)
[10]镇泾地区长8段致密低渗透油藏主控因素分析[J]. 丁晓琪,张哨楠,谢世文,易超.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本文编号:29952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29952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4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